书城文学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3660400000022

第22章 陨石,无字的天书(2)

——([美]比尔·布莱森著《万物简史》,接力出版社2005年2月版)

七年后,彼得森终于收集到了可用于测试的陨石。

1953年春,在伊利诺斯州的国家实验室,在一台新型的质谱仪下,他获得了正式结果。那一天,他的胸膛里也像落下了一片陨石雨,他几乎能听到激动与喜悦撞击一块的爆裂声。他不敢马上对外宣布,而是直接驱车回家,要母亲赶快送自己去医院,他以为自己马上要发心脏病了……

过了几天,在威斯康星州举行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彼得森面含禅机式的微笑走上讲台,他望了台下一会儿,俨然是大雄宝殿上的如来佛主,已将大干世界十万江山、百万鱼虫尽收眼底。然后,他宣布地球的确切年龄是45.5亿年,误差为7000万年。

经过两百年的努力,人类才终于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家园的年龄。

陨石对科学研究弥足珍贵,要得到陨石却必须百分之九十九地“靠天吃饭”,这剩下的百分之一,便来自月球取样。

迄今,人类在月球的九个点位上采集了岩石样本。其中,美国阿波罗登月舱采集到六个点位的共381.7公斤岩石,前苏联通过不载人的机械方式取得了三个点位的共0.3公斤的岩石。

既然百分之九十九地“靠天吃饭”,那运气就很重要了。南极,应该说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运气好得像青岛啤酒泡沫一样涌上来的“天堂”。

在南极的巨大冰盖里,百万年来落下的陨石被完美地保存下来。冰盖的运移极其缓慢,无数陡峭的山坡成了它运移的天然障碍。当夏季来临,冰盖的前峰消融,积累其中的陨石便逐渐堆积在山坡下。一年过后,在同一个山坡前,都有可能找到一些新暴露出来的陨石。

自1969年来,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在南极洲收集到近两万块陨石。美国卡内吉梅隆大学还专门研制出一种在南极洲复杂恶劣气候条件下寻找陨石的机器人。鉴于几乎绝迹的国内陨石研究来源,中国也多次组织南极陨石考察,战果果然不凡,从1998年12月在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回收到第一块陨石,到2006年2月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结束,我国总共获得南极陨石9834块,跻身世界三甲之列。相对于国内获取的途径,南极的陨石真是“物美价廉”。

尤为难得的是,最近的这次考察,还在格罗夫山地区南纬72度50分6秒、东经75度19分10秒的位置获得一块特殊的陨石。陨石重约0.8克,看上去只有一粒葡萄籽那么小,小到眨下眼皮就可能将“阶级敌人”给放过去,真得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有这双眼睛的人,是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林杨挺教授。

当在北京的欧阳自远接到科考队从南极打来的卫星电话,向他描述和询问这块特殊的陨石是不是月球陨石,他当即判断并确定这是来自于月球高地的斜长质陨石。他一下像知道自己添了个孙儿一样高兴,马上表示等回国后一定要请科考队吃饭。

他高兴,一是林杨挺出自他的门下,在他先后指导的几十名博士生里,有九名的专业方向是陨石;更重要的是月球陨石是陨石之宝,至今世界上也只发现了22块月球陨石。目前所知月球上的岩石主要是斜长岩和玄武岩两类。判定陨石是否来自月球,主要看陨石熔壳内是否有白色的角砾,白色角砾是斜长岩的成分。

人类关于陨石雨的科学记载,始自十九世纪初。

1803年4月26日,在法国东北部巴黎以西的莱格勒村,人们被一场从未见过的自然景象所惊吓。沿着一条13公里的轨迹,两千三百多块石头倾泻而下,每块石头重量为7克至9公斤不等。因为陨石雨发生在白天,有许多目击者。有些人说,在陨石雨开始前,他们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并看到天空出现异常明亮的光环。另一些曾捡起过石头的人说,当时石头还是热的。

法国物理学家让·巴蒂斯特·毕奥赶到村里进行调查。他对一些石头进行了分析,发现并证实它们是来自外层空间。而在这之前,好似听说了狗头长在猪身上,许多科学家都不相信地球上有石头竟来自于太空。

从此,世界各地不断有关于陨石雨的报道。

二十世纪初,最惊人的陨石坠落是“通古斯事件”。1908年的一天夜里,在前苏联西伯利亚一个名叫通古斯的地方,在方圆800公里的范围内,都出现了强烈火光;在100公里范围内,都听到了轰隆巨响;在50公里范围内,三千万棵树被烧毁倒伏,几千只驯鹿死亡。可奇怪的是,不但是当时,就是现在也没有找到一块陨石。因此,有人推测这次看起来是陨石坠落的事件,可能只是一次小彗星撞击,彗星的主要成分是尘埃和水冰。

在我国,民间一直传说1916年有陨石雨降落于河南任丘议论堡村。事隔近六十年后的1964年,北京天文馆根据群众线索曾去调查,却毫无收获。一年后,村民杨文玉偶然听说科研机构曾来村调查陨石,突然想起爷爷年轻时收藏过一块石头。他立刻写信上报,仍放心不下,最后自己骑了两百多公里的自行车,风尘仆仆,将石头送交给北京天文馆。天文馆的同志一看,便认定这是块陨石。

二十世纪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场陨石雨,1976年降落在中国。

而且,这一年里中国降了两场陨石雨,与即将落幕的史无前例的“****”一样,这可能也是史无前例的。

3月8日,下午三点左右,吉林地区上空突然出现了几个大火球,它们浑圆如满月,旋转如足球,越滚越急,很快滚成一片火海,鱼贯向西飞行。随之,整个区域里响起激烈、澎湃的轰轰声,大地为之颤抖,树木、房屋为之摇撼,几百里之外清晰可闻。事后统计,有一百多万人听见了这巨大的爆炸声。落地的巨响和震波,震碎了邻近一户居民住宅的玻璃窗。地震台的地震仪准确记录了陨石在空中爆裂和1号陨石撞击地面的弹性波。

这一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许多单位在举行聚会,有些村庄的朝鲜族乡亲们还载歌载舞欢庆节日。乡亲们停止了娱乐,纷纷跑出屋子,一个个惊恐万丈,第一个念头是地震了,但未见任何一处房垮地陷,只看见几团火球从天而降,有一团在不远处降落,激起了一股冲天的黑烟。人们又纷纷议论和猜测,是附近的部队打靶基地在试验新的武器,还是有飞机不幸坠落了?

自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后,中国人民对某“****集团”仓皇出逃的事情特别敏感……

陨石以辐射状向四面散落,而且排列起来颇有规律:大量碎小的陨石,散落在吉林市郊区大屯公社李家大队和永吉县江密峰公社一带;稍大块的,直落在金珠公社九座、南兰大队一带;最大的三块陨石,沿着原来的飞行方向,继续向西偏南方向飞去,先后落在吉林市郊区九站公社三台子大队、孤店子公社大荒地大队和永吉县桦皮厂公社靠山大队。最后一块在15时02分36秒坠地时,穿破1.7米厚的冻土层,陷入地下6.5米深处,在地面上造成一个深3米、直径2米多的大坑,撼起的土浪高达50余米,土块飞溅到百米以外。

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在如此大的范围内,村庄星罗,工厂棋布,吉林市北郊就有一片密集的工业区,却没有毁坏一幢房子,没有砸伤一个人,连一只鸡或者一只鹅都没有伤着。有一位老乡,背了一捆柴回家,一块石头正落下来,石头像长了眼睛,没有砸到他的脑袋,而是砸到那捆柴火里去了。

此人深感惊叹,回村逢人就说,听者无不以为这是用总理的化身,******正是在两个月前的1月8日逝世的,人们以为只有总理才会这样护着百姓……

吉林地区人心惶惶,东北三省也人心浮动。

各种议论鹊飞蜂起,各类传说流街布市。民间早有“天上掉下一颗星,地上死去一个人”之说,历朝典籍里陨石总被看成是上天的启示,何况是如此大面积的陨石降落,又发生在1976年那扑朔迷离、曙暝难分的春天。

3月8日午夜。正在北京参加有关地下核试验会议的欧阳自远,接到中国科学院打来的电话,称吉林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责成他带队到吉林省去调查。

9日清晨,欧阳自远来到首都机场,已经有十来个人等候在那里,主要是北京大学、北京天文馆、地质研究所等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由欧阳自远带队的这个中国科学院联合调查组飞到长春后,吉林省科委立即把他们送到了吉林市。下车伊始,调查组即分头召开座谈会,开展调查,很快摸清大致情况。

调查组还担负着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任。他们告诉群众:陨石坠落属自然现象,不必恐慌。在星际空间里布满大量叫作流星体的小物体,当它们以高速闯入地球大气圈时,同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形成流星。每天有近两千颗这样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圈,但绝大多数被燃为灰烬,极少数掉了下来成为陨石……

所有连篇累牍的宣讲,可以概括为一个意思:天上的事,决不能说叨地上的什么事。

正值北国天寒,滴水成冰,呵气成雾。调查组用拉网式的办法,走遍了可能有陨石落下的每一条山沟,每一块田野,每一处房前屋后。

经过详细的现场勘测,又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协作下,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数据,认定这场陨石雨的降落地范围: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约有500多平方公里,其间包括吉林市郊区、永吉县、蛟河县的七个公社,涉及人口十余万。搜集到大小陨石标本138块,陨石总重量2700多公斤;其中,最大的1号陨石重1770公斤,第二块有400多公斤,第三块是123.5公斤,第四块80公斤,最小的一块只有1克。

据中国科学院联合调查组初步分析鉴定,这次降落的陨石,形态多样,有长方体、六面体、锥体等。陨石表面都有黑色、黑棕色的熔壳和大小不等的气印。陨石所含四十余种矿物,主要是辉石、橄榄石,少量为铁纹石、镍纹石、磁铁矿等金属矿物,具有典型的球粒结构,故定名为“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这些陨石所含的化学元素,经分析测定主要有:硅、镁、铁、硫、钙、镍、铝等。

吉林陨石雨,无论是数量、重量、散落的范围,以及排列的规律,都创下了世界之最。它对于天文学、天体物理、高能物理、宇宙化学、天体史、地球史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人还在吉林,面对着这一个个外形煤渣般颜色,布满手指窝状气印的“天外来客”,欧阳自远就迫不及待地追溯起它们的来历:

其“籍贯”是一颗半径约220公里的小行星,吉林陨石埋藏在距表面约20公里的部位。小行星围绕太阳运行过程中,在八百万年前第一次受到撞击,撞出一块半径大概10米大小的陨石母体。在四十万年以前,第一阶段母体又经历了第二次撞击,分裂出第二阶段母体,近似球形,半径约2米,重约10吨。

1976年3月8日,这是在太空无所皈依、漂泊了四十万年的它注定要魂归大地的日子。

这一天,它刚好跟地球的轨道相交,又在距离地面17—23公里的高空发生多次小爆裂,使陨石的边缘部分不断剥裂,并在大约19公里的高度发生过一次主爆裂,使陨星体爆裂崩解成许多碎片。陨石在一边坠落一边飞行的过程中,最大的一块跑得最远,剩下的,按照重量的秩序,由远而近,使之整个落地点如同筛子筛过一般,成为地球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最完美最经典的一张陨石雨分布图。

28天后,即4月4日,丙辰清明,细雨纷纷。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是诗文的海洋,花圈与挽幛的群山。

次日下午,这一群众自发性的哀悼******的举动,被官方宣布为“反革命事件”,加以断然镇压。两天后,再度复出时曾被******夸为“绵里藏针”、开了家“钢铁公司”的******,指为躲在后面“煽风点火”,“死不改悔”,被贴上一张“纳吉”的封条。

中国的天空上,乌云压顶,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