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邂逅大师
3657400000015

第15章 彼得大帝和兔子岛

圣彼得堡的发祥地,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岛上。

1703年5月27日,彼得大帝的军队和瑞典的军队的涅瓦河口刀枪相见。在击退敌人后,彼得大帝从身边一个士兵手里夺过一把刺刀,在这个荒草丛生、野兔出没的岛子上划了两个十字型的痕迹,然后说:“在这里一个城市就要开始了!”这时一只苍鹰在他的头上呼啸着盘旋。双头鹰后来成了俄罗斯帝国的国徽,如今还挂在彼得保罗要塞的彼得大门上。

当我们的导游塔尼娅小姐带领我们走进这座大门参观要塞时,讲了这个故事。彼得大帝这一举动是破天荒的。因为当时这块地方还不归俄罗斯所有,这可能是惟一敢在敌人的土地上建立自己首都的行动。后来马克思在读到这段历史时时赞扬彼得“以特有的胆略把新都建在他们征服的第一块波罗的海海岸上,距离边境几乎的步枪的射程之内,把它置于不能保证安全的地位。”

当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听到这个消息后说:“让沙皇为建设这个城市操劳吧,我们只保留占领这个城市的荣誉!”1708年10月,一万三千名精锐的瑞典的军队从芬兰出发要收回失地,俄罗斯军队不仅在涅瓦河左岸打退了几次瑞典人的进攻,还迫使敌人在水路上仓皇逃窜。在上船前瑞典军队不得不将6000匹马杀掉。1709年彼得大帝亲征,在波尔塔瓦打败瑞典军队,结束了长达21年的俄瑞大战,最终夺得不仅是兔子岛的所有权,而是俄罗斯的出海口。普希金曾说:“波尔塔瓦一役的胜利是彼得大帝在位时期最重要最辉煌的喜事之一,”从此,“俄罗斯进入了欧洲,像一艘船支在斧头的敲击和在大炮的轰鸣中下水一样。”

如今兔子岛上的彼得保罗要塞成了人们朝拜彼得大帝的圣地。当年彼得住过的小木屋还在,身高2.04米的他在这座天花板只有2.5米高的低矮的木屋里指挥了一个宏大城市的建设,其实他早已蓝图在胸--那是在考察西欧各国时已绘成,他要建设俄罗斯的巴黎、罗马、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彼得大帝挥手之间,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从各地来到涅瓦河畔这片沼泽遍地、荆棘丛生的“三角洲”,以生命铺建城市。1717年俄罗斯新都崛起,1725年彼得执政的最后一年,新城面积20平方公里,居民达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八分之一。为此有十几万建设者死于饥寒、疾病和劳累。历史学家感叹到:“彼得大帝是用无数尸体填平了沼泽地,又在尸体上建起了圣彼得堡城。”

莫斯科是从一个小村落一个一个世纪发展起来,而圣彼得堡只在几年之间建成的。她的缔造者彼得大帝用自己的权威和暴力,在波罗的海的芬兰湾按着欧洲大城市的样式,建设了面向海洋面向世界的新城,并把首都从有欧洲特点的俄罗斯城市莫斯科,搬到有俄罗斯特点的欧洲城市圣彼得堡。俄罗斯的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首都的这次迁移实现了中世纪的俄国、封闭的俄国向开放的俄国,落后的俄国向强大的俄国的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这是一个改革家按着自己的理想建设的伊甸园,它的蓝本是欧洲开放进步的文化。这些建筑中有供贵族自己享受的宫殿、花园,更多的是公式的文化空间--学院、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和银行、商场。和莫斯科相比,圣彼得堡少了高宅深院,多了广场和花园。被恩格斯称为“真正的伟人”的彼得,在他当政时期,在圣彼得堡出版了第一张印刷的报纸,办起了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图书馆,建设了第一批公众剧院,修建了第一批开放的公园,设立了第一批承印世俗书籍的印刷所,开办了第一批军事和技术学校。敢为天下先的彼得留给俄罗斯还有许多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

在这个城市建设的初期,彼得大帝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事无巨细,件件费心。他亲自写信让驻外国的使节为他挑选树苗和花卉,让他们收购雕塑,他要让自己的首都和欧洲的都市一样花团锦簇艺术品林立。他听说,在奥地利买到了一尊爱神阿芙洛迪特的雕像,马上给大使写信:“该雕像,如你所知,在那边是甚负盛名的,应在维也纳及早制造一辆有弹簧的车台,您可以用这辆车把它完整无羔地及早运到克拉科夫,从克拉科夫启运时又可走水路。”为了让首都的街道都铺上石块,他发出命令,每一个到彼得堡来的人必须用大车运3块不少于5普特重的石料,而每一艘船必须运10块到30块石料。彼得从欧洲引进的不仅是城市的风格,还要引进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他要让首都的公民从农奴成为衣冠楚楚的贵族,通过警察局强制彼得堡人脱下穿了200年的树皮鞋和长袍,而穿上皮鞋和法国人的短装。他对俄罗斯人留长胡须的传统很反感,曾亲自动手把前来欢迎他的大贵族的胡子剪掉,还明文宣布剪胡子是全国公民的义务。有一次他出席军队检阅,看到一个军官没有剪胡须,立刻下令鞭打。彼得大帝亲自拟订组织大型舞会的章程和来宾的行为守则,他动员所有的贵族妇女参加舞会,倡导文明交流的新风;他甚至为贵族青年制订《青春宝鉴》规范他们的言行。这位雄才大略的改革家,从细节抓起,让圣彼得堡城和人都成为俄罗斯的新形象,要让自己的民族、国家和欧洲列强一样文明繁荣富强。

和中国的许多封建帝王不一样,彼得大帝生前并没有给自己建设宏大的墓地。我们只在岛上那高耸着镀金的十字架的圣保罗教堂里,看到只有三米多长、一米多宽的白色大理石的灵柩,那灵柩旁摆着彼得的铜像,左右还有鲜花。一个如此非凡的人物作这样的归宿,是否有些遗憾?也是在岛上六角形要塞的地下室里,我们还看到了那阴森的牢房,这里关押的第一个死囚是彼得的长子阿列克谢,他因反对父亲的改革,先潜逃奥地利,后被引渡回国,以判国罪被判死刑,就被勒死在这狱中。这大概是彼得最大的遗憾,他为自己的改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江山社稷和自己称霸天下的野心,彼得舍去了儿女情长。当然人民付出了更多的代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征兵拉夫,在数难逃;官差徭役,层出不穷。

在要塞对岸的十二月党人广场,我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上的“青铜骑士”的雕像,那是法国艺术家法尔柯纳和他的女学生科罗的作品。身披战袍的彼得大帝,骑在腾空跃起的骏马上,奔驰向前,前面是广阔的涅瓦河口和远处浩淼的芬兰湾。谁人能不感叹,壮哉,彼得大帝!

但几百年来,人们对彼得大帝的功绩争论不休。我以为别林斯基和杜勃留波夫说得最为深刻。别氏评论彼得的改革说:“不学习,就灭亡。这就是用鲜血写在他跟野蛮作斗争的旗帜上的话。”杜氏说:“彼得的伟大在于他意识到人民的‘需要’,这‘需要’是‘古罗斯历史事件发展进程’所提出的。”是的,彼得大帝和所有英雄伟人一样,都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得民心者得天下。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是人民。

彼得的《青铜骑士》的雕像取材于普希金的长诗。诗人怀着对他的深切尊敬,为他写了《波尔塔瓦》、《青铜骑士》、《彼得大帝的黑人》。普希金还想写一部彼得统治史。然而他倒在了彼得堡郊外小黑河畔那片白雪地上。在决斗中,法国没落贵族丹特士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的肺部,一个瘦弱的身躯重重地倒在雪地上。中弹的时刻,他也开了枪,没有击中对方的要害。他用一种古老的方式保住了一个诗人的尊严和荣誉,却没有保住生命。人格尊严比生命更重要,这是一位伟大诗人的英雄气概。

在圣彼得堡访问,才搞明白,圣彼得堡的彼得不是彼得大帝的彼得,而是圣徒彼得,他和保罗是耶稣最忠实的门徒。更名列宁格勒为圣彼得堡,是为了恢复历史,不是为了纪念彼得大帝。但谁也不能否认,圣彼得堡这个城市的生命是彼得大帝给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