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邂逅大师
3657400000013

第13章 历史凝聚的红场

到莫斯科是不能不到红场的,就像到北京不能不到天安门广场。红场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宽大,长不到700米,宽130多米,像一个运动场。可它却比我们想像得辉煌,周围都是俄罗斯最宏伟的历史建筑。克里姆林宫的红墙是它的一边,墙里高耸的宫殿和左右两侧比肩而立的斯巴斯克、尼古拉塔楼,成了广场壮丽的背景。而另一边的是尖顶错落的白色大理石组成的建筑群,那是欧洲最大的百贷商场,记录了这个广场为集市贸易而生的历史。广场另一侧坐落着承载着整个俄罗斯历史的博物馆,它端庄对称的锥形塔顶和古朴的外形,反映了18世纪俄罗斯传统的建筑风格。广场笼罩着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让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为之肃然。

当我从遥远的中国来到莫斯科,当我一脚踏进这石块铺就的场地时,仿佛走进一个梦境。那耸立在克里姆林宫尖顶上的金星,就是我一个少年布尔什维克心中的灯塔吗?那克里姆林宫墙下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中透明的水晶棺里,静卧在红色的党旗和国旗下的就是那位额头宽大目光深邃身体前倾手指前方的列宁吗?

那是所有为英特那雄耐尔而斗争的人们心中永恒的雕像。

我还想起,就是在那个风雪呼啸的日子里--1941年11月7日,德国法西斯的重兵已经包围了莫斯科,威武的斯大林就是站在这个陵墓上,挥手检阅英勇的红军方阵。随着隆隆的坦克的轰鸣,战士们高呼着乌拉,从这里一直开赴前线,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一直打到柏林。他们没有几个人再回到莫斯科,再回到红场--为了那场战争苏联人付出了2000万人的生命。英雄的生命之火正在克里姆林宫墙下无名烈士纪念墓上燃烧。透过那跳动的圣火,我看到了这样的话:“虽然你的名字不为人知,然而你的功勋永垂史册!”

跟随着熙攘的人群,我在9万平方米的红场上久久徘徊,在红墙和绿树之间,寻找昔日的故事。纯净的蓝天上飞掠而过的鸽群吸引了我的目光,俄罗斯广阔的历史天空谁能望断·蓝天下由9座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的圆柱式神殿组成的富丽堂皇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里传出悠深辽远的钟声,这是莫斯科历史和现实的交响。800多年的风云变幻,800多年的世事沧桑,有多少威武壮丽的活剧都在这不大的广场上演出。

在教堂不远处,有一座圆形高台,是沙皇时代宣读诏书和执行死刑的断头台。圆台下那一片广场是黑色的,那是无数的殉难者的血染成的。最著名的是两位农民战争的领袖斯捷潘·拉辛和梅良·普加乔夫。拉辛被普希金誉为“俄国历史上惟一富于诗意的人物”。他反抗农奴制压迫,率众起义。1667年因被哥萨克上层分子出卖,被凌迟在断头台下。比拉辛晚106年的普加乔夫,也被斩首在这里。临终前,他向断头台周围的民众鞠躬,大声地说:“永别了同胞们,原谅我对你们讲过些粗话。”

也许,普加乔夫想用粗话唤醒被农奴制枷锁压迫得麻木的同胞,但还是失败了。而同样是被压迫者的十月革命却成功了。1917年10月25日晚9时40分,停泊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巡洋舰的大炮轰鸣,成千上万的革命士兵、水兵和赤卫队员从四面八方像潮水一样涌进冬宫,失魂落魄的临时政府的部长们向人民交出政权。列宁说,这是整个无产阶级的胜利。因为领导这场革命的是列宁领导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工人阶级的布尔什维克党。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的光芒像利剑一样撕破了东方黑暗的天空。为了对这个幽灵的“神圣围剿”,西方的反动势力联合了一百年。在这场光明和黑暗的百年大决战中,俄罗斯民族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安祥地躺在水晶棺里的列宁不得不把一个年轻动荡的共和国交给暴烈的斯大林;钢铁般坚强的斯大林元帅打胜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却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造成空前的人性灾难;粗鲁的赫鲁晓夫建立了与美国抗衡的新霸权,却把赏识他的斯大林从列宁墓中迁出,埋在克里姆林宫墙下。他的后任让宇宙飞船上了天,却让党和国家成了日渐衰弱的病人。而先死的是他们自己,他们--苏斯洛夫、勃烈日涅夫和安德罗波夫者安葬在红墙下,和他们相邻的是共和国的元勋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伏龙芝、加里宁、布琼尼……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有我们熟知的英雄故事。

我从克林姆林宫墙下他们的墓碑下走过,生怕把他们从历史中惊醒。在脚下的草坪间,我还发现许多墓碑,别人告诉我,这里还安葬着300多位烈士,包括1917年10月莫斯科起义和后来国内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死于流放地和监狱的革命者。我又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墙里,也安放着许多重要人物的骨灰盒,他们是革命后去逝的一些名流,如高尔基、沃洛斯基、奥尔明斯基、卢那察尔斯基等这些中国熟悉的作家。还有为俄国革命做出贡献的外国人,如《震撼世界的十天》的作者美国作家约翰·里德,德国女革命家蔡特金。

我在克里姆林宫墙下的墓群中走过,好像走过长长的历史画廊,这廊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盖棺己久而至今尚难论定,但无论功过如何,都标志着前苏联七十余年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红场不大,红场的墓园也不大,却凝聚了浩浩历史长河。这河还在奔流着,蜿蜒曲折,当然不会像涅瓦大街那样笔直。

落日中的红场上的所有建筑物,都是耀眼的金碧辉煌。斜阳透过克里姆林宫垛口,在列宁墓上投下一束灿烂的光柱。我抬头仰望宫顶塔楼上的红星仍然熠熠闪亮,面城头飘扬的已是新的三色旗了。有的人可能忘记了,1991年12月25日,就在万家欢乐的圣诞之夜,**********在莫斯科电视台“以十分不安的心情辞职”,他说他的改革“都失败了”,他领导的苏联失去了前途。几乎同时,在克里姆林宫飘扬了74个春秋的的苏联旗--金星和锤子、镰刀旗在暮色和飞雪中缓缓降下。

历史的列车又向前奔驰了十年。事实告诉我们,旗帜变了,但俄罗斯还是俄罗斯。莫斯科还在,红场还在。俄罗斯著名诗人叶贝宁的诗句,我时常想起:

“假如来自上天的声音向我召唤:

抛弃俄罗斯吧,你会在天堂生活!

我会回答:

我不需要天堂,只要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