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一句话:情绪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情绪的到来会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是也会很容易转移出去,只要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转移位置。
有时候我们的不满情绪被诱发时,通常会无法控制。对于一向脾气自制较差的人,不满情绪可以占上风——什么话,什么行为都不去理会结果,只顾着一时的发泄。过后,往往后悔莫及。很多情感或者处事易冲动的人都会有这种经历。
有人说,情绪如冲动,只是一时钻进了死胡同的魔鬼,一定要歇斯底里才能释放。除非那一刻能突然有什么事或者人转移注意力,要么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
很显然,我们这里强调的转移注意力是缓解不满情绪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头骡子脾气很大,一旦它上来脾气,它的四只脚便会像上了钉子一样,固定在地面,一动也不动,无论主人怎样使劲鞭打,骡子还是坚持它固执的脾气,一步也不肯向前走。
这天,一位老和尚和小徒弟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小和尚面对着不肯迈步的骡子,高高举起了鞭子。这时,老和尚赶忙制止了他:“等一下,每当骡子闹脾气时,有经验的主人,不会拿鞭子打它,那样只会让情况更加严重。”
小和尚忙问:“那该怎么办呢?”
老和尚说:“你可以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塞进骡子的嘴巴里。”
小和尚好奇地问:“骡子吃了泥土,就会乖乖地继续往前走了?”
老和尚摇头道:“不是这样的,骡子会很快地把满嘴的泥沙吐个干净。然后,在主人的驱赶下,才会往前走。”
小和尚诧异地说:“为什么会这样?”
老和尚微笑着解释道:“道理很简单,骡子忙着处理口中的泥土,便会忘了自己刚刚生气的原因。这种塞泥土的做法,只不过是转移它的注意力罢了!这个方法用在骡子身上有效,同样也适用于人发脾气的时候……”
的确是这样的,情绪在很多时候其实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缺口,就可以化解了。
有一位著名的诗人最近思路打不开,怎么也冲不出思想的牢笼,这使他的情绪变得很糟糕。这天,他5岁的孩子怯怯地走过来说:“爸爸,你可以带我到外面去玩吗?”
诗人看着孩子纯真的脸,想到自己这段时间对孩子的冷淡,不禁有些于心不忍,就答应了孩子。
他拉着孩子的手去外面的小树林里玩,一路上还是提不起精神。仍然想着自己为什么会写不出来东西的问题。孩子忽然指着前方问:“爸爸,那几个字是什么呢?”他一看,是一块掩映在树林里的牌子,他告诉孩子是“阳光不锈钢制品厂”。
孩子平时背成语背多了,就四个字四个字地念:“阳光不锈,钢制品厂”,然后疑惑地问他:“什么叫阳光不锈呢?”
阳光不锈?诗人当场呆住了,心想,这是多么有寓意的词语。他不禁大叫一声:“妙极了!”脑海里一首诗马上形成了。他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灵感,烦闷了多日的情绪也一扫而光。
故事中的诗人一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不肯放手,结果导致情绪越来越差。可是,没想到一次无心的外出游玩居然让他找到了丢失的灵感,也重新恢复了平和的情绪。谁都没有想到,当我们把目光转移到那些细小的事情上时,居然会得到这么大的收获。
在心理诊所的情绪治疗过程中,医生们发现了一个现象:一些情绪压抑过久的人,往往会采用啃咬手指的办法来减轻紧张情绪或者压力。有一些患者很为此担心,他们在公共场合或者比较严肃庄重的场合忍不住还会咬自己的手指,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
后来,心理专家们就用了这样一个办法:在患者的手指上缠了很多圈的细线,这样,每当他们情绪紧张想咬手指的时候,就必须要慢慢地解下手指上的绳子,但解完绳子之后,通常患者就不会再想咬手指了。
绳子有这么大的作用吗?其实不是绳子的作用,而是解开绳子的动作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解开绳子的过程中,紧张的情绪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得到了缓解。其实情绪正是这样,它只是需要一个转移的时间,就可以得到完全的解脱。
显然,情绪的注意力是可以转移的。当你陷入情绪里无法自拔时,一定要提醒自己离开那个空间,去做一些事,比如喝杯水,比如吃个水果,或者打个电话给信任的人话说,或者情绪在无形中已恢复,而你也清醒过来,不会再被情绪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