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的情绪谁做主
3648300000032

第32章 积极转念,改变人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提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是靠IQ,而80%则是凭借EQ。正确的EQ管理理念是用科学的、人性的态度和技巧来管理人们的情绪,善用情绪带来的正面价值与意义帮助人们成功。

精彩一句话:对已经发生而无法挽回的事实,只能坦然接受,懊悔已于事无补,只能积极转念,正向思考。这才是把控人生的正确之道。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工作上或生活中遭遇困难,或对人生感到失望时,就会产生负面情绪。然而真的是老天不公平吗?到底是谁造成我们不快乐的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值得大家反思。

有一位老人家,有一百多岁了。他每天都很快乐。周围的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你每天都这么快乐呢?”这位老人笑呵呵地回答:“因为我每天早上起床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快乐,一个是不快乐,而我每天都是选择快乐,所以我每天就很快乐。”

原来是这样啊!其实问题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可以决定自己的情绪走向,而且有福气做一个“情绪自由”的主人。一直以来,让我们陷入恼怒、悔恨、嫉妒、逃避、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关键人物,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这就像那个半杯水的故事一样。同样是半杯水,消极者说:“我只剩下了半杯水。”积极者却说:“我还有半杯水!”同样拥有,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和价值判断。

如果我们想跳出“消极者”的情绪陷阱,就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做一个“积极者”。

美国认知行为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对人、事、物如果有错误的“认知”,比如以偏概全,或夸大严重性,则有可能造成情绪困扰。所以,如果一个人从“认知”就开始去觉察和改善,接着在“行为”上做调整,那么,被负面情绪影响的程度就大大降低了。

例如,当我们被别人“说”的时候,通常会有些反应,要进入“解读”对方话语的管道。如果从我们的“认知”来“解读”对方的说法(包括语词、态度、口气),解释为“批判、责难”,那么,我们已经为对方贴上标签,认定“对方在找我麻烦”。如果我们的“认知”更有弹性和冷静,我们可以解释为:他是好意,只是说话的语气或方法让人受不了;他的建议,我愿意接受并据以改进自己,至于他的语气和态度,等找对时机,我再好好跟他沟通;或是对方可以有压力了,才会这样说话,我愿意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冷静下来。一转念之间,我们“认知”的领域扩大了,就不会在别人身上贴标签了。

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讲过一件这样的事:

几年前,他把毕业班的一个学生的成绩打了个不及格,这件事对那个学生打击很大。因为他早已做好毕业后的各种计划,现在不得不取消,这使他非常沮丧。现在,他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是重修,下年度毕业时才能拿到学位。第二是不要学位,一走了之。

他非常不甘心,并找这位教授要求通融一下。在知道不能更改后,他大发脾气,向教授发泄了一通。

这位教授等待他平静下来后,对他说:“你说的大部分都很对,确实有许多知名人物几乎不知道这一科的内容。你将来很可能不用这门知识就获得成功,你也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这门课程里的知识,但是你对这门课的态度却对你大有影响。”

“你是什么意思?”这个学生反问道。

教授回答说:“我能不能给你一个建议呢?我知道你相当失望,我了解你的感受,我也不会怪你。但是请你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吧。这一课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由衷培养积极的心态,根本做不成任何事情。请你记住这个教训,几年以后就会知道,它是使你收获最大的一个教训。”

后来这个学生又重修了这门功课,而且成绩非常优异。不久,他特地向这位教授致谢,并非常感激那场争论。

“这次不及格真的使我受益无穷。”他说,“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我甚至庆幸那次没有通过。因为我经历了挫折,并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这种有弹性的“认知”,绝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或刻意地讨好别人,而是给自己在情绪管理上一个“自主选择权”。我们在“解读”对方的言语举止时,要选择有助于自己调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