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一句话:不善调适者,长久走不出烦恼的怪圈,极容易接受消极与虚妄的心理暗示;而善于调适心理的人,如同善于增减衣服以适应气候变化一样,能获得舒适的生存。
不良心理暗示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
邻居老刘最近胃有些不舒服,便到医院做了个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萎缩性胃炎”。老刘是一个受暗示性影响极重的人,受到医生“萎缩性胃炎有可能癌变”这种简单解释的心理暗示作用,老疑心自己的“胃病”会癌变。
而亲朋好友的不断关心,每次看病医生对胃病患者要注意癌变先兆症状的一次次交代,以及老刘经常翻阅杂志对号入座的想法,使他不断强化了“我的胃病会癌变”的心理角色。结果,胃病不见有任何好转,却使他平添了一身哀愁,整日忧心忡忡,憔悴不堪。
像这种因受不良暗示而“百病缠身”的情况,在病者中屡见不鲜。
有的病人吃了不少药、跑了多家医院,不仅原来的病没治好,反而又引发了其他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病人疑病心理和情绪紧张对机体产生的作用。由于人的大脑机能活动影响着机体的其他活动过程,紧张、焦急、忧伤等情绪变化通过自主神经的输出冲动或激素作用,影响躯体功能,引起生理变化而致病。所以,躯体疾病也有其心理根源。
不良心理暗示还真是害人不浅,能让没病的变成有病,病轻的人变得病重,聪明的人变得愚笨。
小刚妈妈告诉心理医生“我在生小刚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他今年9岁了,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样。先天不足,脑子不正常,学习上有困难,成绩位于班里的后十名,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妈妈越说越激动,“我已经带他看了很多家医院,也做了很多检查,就是没查出什么毛病。”“他主要是脑子有问题,是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妈妈反复强调。
当医生将目光转向了小刚,小刚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我也挺着急的,不知怎么办好。”小刚妈妈又说:“每一次看病我都将他脑子受过伤的事情,还有影响学习的事情给医生说一遍。”
最后经医生测定,小刚智力水平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学习成绩不好的问题,完全是由于妈妈不良心理暗示的结果。而妈妈又是接受了医生的“这孩子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的不良心理暗示。种种不良的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小刚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困扰。
心理研究表明,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而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譬如妇女和儿童,就比较容易接受暗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对人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情绪受到波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健康。小刚就是由于长期的不良心理暗示导致学习困难。而往往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被暗示者身边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如母亲。如果长期对某人施加不良心理暗示,必然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思维过程,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而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儿童来讲,不良的心理反应更易于形成和固定下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
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不良的心理暗示甚至能置人于死地。
一个美国电气工人,在一个周围布满高压电器设备的工作台上工作。他虽然采取了各种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触电,但心里始终有一种恐惧,害怕遭到高压电击而送命。有一天他在工作台上碰到了一根电线,立即倒地而死,身上表现出触电致死者的一切症状:身体皱缩起来,皮肤变成了紫红色与紫蓝色。但是,验尸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当那个不幸的工人触及电线的时候,电线中并没有电流通过,电闸也没有合上——他是被自己害怕触电的自我暗示杀死的。
前苏联也曾报道过类似的事例:有一个人被无意中关进了冷藏车。第二天早上,人们打开冷藏车,发现他已被冻死在里面,身体呈现出冻死的各种状态,但是奇怪的是,这冷藏车的冷冻机并没有打开制冷,车中的温度同外面的温度差不多,这种温度是绝对不可能冻死人的。大概这位死者被关进冷藏车之后,就不断地担心自己要被冻死,这种意念对他的身心发生了影响,他就真被冻死了。
一定要认识到不良心理暗示对人的危害极大,假如你因为不良的心理暗示而生了心病,请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自疗。正如人们越来越看重身体锻炼一样,时时注意自身的心理锻炼,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比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