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阳谋三国
3637000000029

第29章 凉州之乱

因为朱儁何颙等人平叛有功,刘辩又赏赐了许多东西,而返回洛阳的西园部队,卢植谏言等军队返回后再作赏赐。

朱儁担任并州牧之后,就开始逐渐管理并州的大小事务。但是由于赵岐和何颙的名望,还有黄忠鞠义等人在军队的地位,重要的职位只能由这些人担任。再加上杜畿徐庶等人担任的官职,朱儁隐隐有被架空的趋势,但是由于这些人朱儁动不了,而且他也不知道这些人都是刘辩的心腹,所以政令行驶起来还是畅通无阻的。

黑山初定,因为朱儁升迁为并州牧,所以何进举荐泰山人王匡王公节任河内太守。刘辩看到王匡的任命,心里好笑,看来这历史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原因无他,依旧是阉宦的问题。袁绍终于还是没有抑制住心里的想法,所以他偷偷的找到了何进,与之密谈。其中无非是迫切希望何进能痛下决心,诛杀阉人一党。随后袁绍向何进献策,说朱儁已经调离河内,虽然黑山军退却,但是难保不卷土重来,不如任命王匡为河内太守。王匡乃是大将军府的官员,何进对他很信任,若是王匡成了河内太守,一则可以抵御黑山的反扑,保卫洛阳;二来可以招募郡国兵士,若是太后皇帝等人仍然庇护宦官,就让王匡等人起兵,震慑宵小。

何进虽然不愿意威逼何太后和皇帝,但是也是无法,所以就表王匡为河内太守。而武猛都尉丁原没有得到升迁,但是洛阳并没有忘记他,赏赐了许多金银玉器,算作犒军之资。

在凉州那边,因为京兆尹盖勋收到了那日议事时刘辩所书的“密信”,所以在以长安为中转的粮草运输上,盖勋偷偷的截留了一些粮草。截留的那部分盖勋也早都找人做好了假账,或者是换了质量不好的东西,送到凉州。

其实盖勋心里对造假账这件事还是颇为不齿的,但是想到这事皇帝让做的,更何况自己已经向皇帝效忠了,自然遵从刘辩的旨意。

盖勋,字元固,出身于凉州敦煌郡。盖家在凉州也算是大族,世代为官。盖勋曾祖盖进官至汉阳太守,盖勋祖父盖彪官至大司农,盖勋父亲盖贤(盖思齐)官至安定属国都尉。按理说出身于这样的官宦家庭,刘辩是不会重用的。但是从郭嘉等人的言语中,这盖家确实是个风评很好的家族。而且盖家四代为官,皆是清廉刚正的为人,再加上历史上对盖勋的一些描述,刘辩才觉得这个盖勋可用。

所以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总有密信往来。虽然至今刘辩还没有见过盖勋,但是无论是通过卢植等老一辈官员的了解,还是荀彧等人的描述,刘辩都对盖勋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辩才信任盖勋,加上盖勋和董卓有怨,所以才将“截留”董卓粮草的事情交给盖勋去办。

在凉州韩遂马腾起兵之前,两人的军队被压制如同手无寸铁的妇人一般,若不是凉州靠近羌胡,两人得到羌人支持,怕是早被董卓吞并了。

因为前些年的时候,没有彻底根除韩遂马腾的叛乱,所以朝廷派董卓时刻提防着他们。但是前段时间董卓接到了洛阳人的来信,董卓才悄无声息的将军队调离了凉州。用瞒天过海之计骗过了洛阳的大部分人。也亏是董卓胆大妄为,不然擅自率军队离开驻地,可是无异于谋反的死罪。

哪成想凉州突然出了这个事,董卓就算是在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也不敢让国土有失,所以连忙起兵镇压,显得自己时刻都在尽忠职守,不曾擅离。

可能是仓促起兵的原因,也可能是支援不利,所以当韩遂马腾的军队抵达陇西郡的时候,董卓才组织起稍显有力的反击。

但是天不遂人愿,哪怕是董卓有李儒那样的顶尖谋士,华雄、李傕、郭汜那样的西凉猛将,在韩遂面前也是屡吃败仗。

两军对峙在陇西汉阳两郡之间,你攻我伐,打的是不亦乐乎。但是因为没有什么奇谋,或者决定性的因素来引导战争的进展,所以董卓军在韩遂面前只能每日攻城。或是占领了几县几城,或是被击退几十里。洛阳城里时刻关注着凉州的战况,更有一些“奸佞”大臣不断上书,请刘辩和大将军苛责董卓,让其尽快平叛。

处在陇西郡鄣县东侧的董卓驻军连连收到洛阳的催战文书。董卓现在也是愁眉不展的坐在大帐里,思考着对策。

“大人,洛阳又发来催战的文书了。”董卓的谋士苏敏得到通报后,拿着一封竹简走到大帐里来。

“哼,洛阳那群奸臣贼子,是怕老夫不死,催命一般的苛责我,让我出兵。那群迂腐竖儒怎么懂得行军打仗,若是没有恰当的时机,难道要我拿人命去堆吗?”董卓听到苏敏的话,大声的在大帐里吼道。

苏敏和李儒一样,都是董卓的谋士。他侍奉董卓日久,自然知道董卓的性子。虽说董卓粗狂豪放,待人接物不怎么顾忌礼仪,但是在苏敏看来,这样直爽的性格也没坏到哪里。更何况自己已经随董卓为官十多年了,应对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大人息怒。”苏敏先躬身劝道。“洛阳必定是有奸臣贼子盼望着我军战事不利,然后好责罚大人。”

“我董卓为大汉也效忠了几十年,谁那么想我死?”董卓听到苏敏的话,心中也是一阵气愤。

“大人久在凉州,威望日盛,各部曲人马无不唯大人马首是瞻。西羌诸族也因大人的名号而不敢作乱,战战兢兢谨守故土。但是大人想是忘了一句话。”苏敏拈着胡须,自顾自的坐了下来。

“什么话?”

“不遭人妒是庸才。”苏敏开口夸道。“大人兵锋所指,无不安分如常,但是洛阳人的心可不像我们凉州人的心这么实在,嫉妒,或者是心里的畏惧才让他们想着构陷大人。”

“公迅,你帮我分析分析。”董卓听出了点什么,让苏敏继续解释。

“大人,我说句不中听的话,除了凉州那少有的几家世家大族,比如盖家、索家。我们这些人,无论是在洛阳人的眼中,还是在天下人的眼中,都是粗鄙之人。何为粗鄙?粗鲁鄙陋也!”

“大人出身良家子,下官更是平民后嗣,就算做了几十年的官,我们仍然入不了那些人的眼。这是刚刚收到的催战军报,洛阳的人都盼望着咱们赶快和韩遂马腾开战。但是韩遂马腾是什么人,我军和他们‘交流’了几十年还不了解。洛阳这么催我们,就是把我们当刀使呢!”

“和韩文约打仗,快了则损兵折将,慢了朝廷又步步紧逼。大人该想个万全之策了。”苏敏说完便闭口不言,静等董卓思考。

毕竟是为官数十载的人了,董卓考虑利益纷争的心思还是有的。诚然如苏敏所说,是该想个万全之策了。

董卓不想放弃兵权,因为他怕没了军队,自己就会想一个拔了牙的老虎,死在洛阳的尔虞我诈之中。他宁愿在边地为官,过苦寒的日子。但是这次韩遂也不知道抽了什么风,早不起兵,晚不起兵,偏偏这个时候起兵。

不久前洛阳来了密信,董卓不动声色的和李儒苏敏两人商量了一番,定下了计策,所以现在对着自己的老朋友和老仇人,董卓真的是兴不起打仗的心思了。他现在就盼望着能出现什么转机,韩遂退了,他也能退军。看着自己只掌握着半个凉州的凉州牧,心里一阵自嘲。

“公迅,文优在哪里?”董卓换了个坐姿,整了一下腰带,问苏敏李儒在哪里。

“文优去查看从长安运来的辎重了。”

“去吧李大人给我叫来。”董卓闻言,对一个传令官说道。

过了片刻,李儒才赶过来。

“拜见大人。”李儒身材和董卓差不多高,都是七尺五左右,身上穿着灰黑色的袍子,眉宇间有着一丝阴沉,但是样貌还是很俊朗的,颇有名士风范,这时见了董卓向其拜道。

“查探辎重粮草可有什么问题。”董卓随口一问。

李儒面皮一抽,眼里满是阴寒怨毒之色。然后低声道:“有问题,还是大问题。”

“恩?”董卓威严的一声疑问。

“辎重粮草里面俱是陈粮,还杂有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李儒还没有查辎重的账簿,只是点收粮草的时候发现了一些质量问题。

“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董卓眼睛一眯,阴冷的问道。

“小块砂石。”

“盖勋匹夫,定是盖勋那个奸贼,在长安筹措粮草的时候,换了陈粮,掺了沙子。匹夫害我!匹夫害我!”董卓怒气上涌,一脚踢翻了案几,大骂道。“盖勋害我,就是想让我军失利,到时朝廷贬斥自然是我们承担责任。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盖勋曾与董卓有怨,粮草经过长安,出现问题,董卓一想就是盖勋动的手脚,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大声骂道。

“大人,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苏敏突然道。眼透精光,奸诈非凡的样子。

“说。”董卓信任李儒苏敏两人,也不管苏敏是不是说错了话,自己尽量克制住怒火,让苏敏把话说完。

“只需向洛阳上一封表书,我军就可脱离战场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