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阳谋三国
3637000000002

第2章 谋诛何进

建德殿内,躺在床榻上的刘辩缓缓睁开眼睛,视线也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当他起身看到周围的景象的时候,瞬间愣在了当场。

“啊……”刘辩突然头痛欲裂,还来不及反应便惨叫一声,再次昏了过去。

“殿下?殿下!”唐氏刚刚在殿外吩咐宫女一些事情,突然听到殿内一声惨叫,想到是今日上午游玩落水的皇子刘辩,也不顾不得周围的众人,急忙转身向殿内跑去。

“快去叫太医令来,再去把皇后娘娘请来,就说刚刚殿下醒来,却又昏过去了。”唐氏急忙对身边的侍者说道,那侍者听后急忙转身向外奔去。

小半个时辰后,被巨痛击晕的刘辩才堪堪清醒过来,缓缓睁开眼睛。只见床榻上坐着一个三十左右的美貌妇人,身材高挑,美丽动人,身穿绫罗锦绣,头戴玉饰金簪。美貌妇人身后则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这少女就是刚刚疾呼殿下的唐氏,刘辩的妾室。

原来这日中午,刘辩闲来无事,殿内读书读的乏味,便去殿外的游园里散步,不知哪里来的一个小宦官不懂事,冲撞了刘辩,使得原本就心情郁闷的皇子失足落水。

附近经过的小黄门见后,连忙叫人通知唐氏和何皇后。听到刘辩失足落水,二人都急忙赶去刘辩的寝殿建德殿。何皇后脾气急躁,当场便下令将那个冲撞皇子的小宦官拖出拖出杖毙。太医令已经来过一次,但是那时刘辩还没清醒。

刘辩再次昏睡的小半个时辰,实际上是灵魂融合的后续影响。原来此时的刘辩已非彼刘辩,此时的刘辩的灵魂乃是来自后世之人的灵魂——刘辨。

辨者,区分也;辩者,争论也。一字之差,便是物是人非。

刘辨本是后世的一名刺客,为人冷静残酷,聪明谨慎。只因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被同行出卖,最终身死。刘辨心细胆大,精于算计,除了杀人,最喜欢的就是看一些杂书,尤其爱读史书。虽说刘辨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但是在历史方面的理解剖析能力却是非常厉害。史书都是后来人写的,刘辨可不认为所谓的“正史”都是真的。读书之后,刘辨总喜欢分析历史上的疑点以及隐藏在历史里的各种阴谋。他尤其喜爱汉末三国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也影响了他的性格,诡谲多变。

刘辨因为融合了原来刘辩的思想,此时才对周遭的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虽然不相信时空穿越这么离奇的事情,但此时他只能极力压制着心中的恐惧和疑惑,强迫自己镇定下来。

本能的凭借一句“既来之,则安之”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今日乃是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189年)。想及此处,刘辩心中便有了大致猜测。“汉灵帝(刘宏)不就是死于中平六年么?”

刘辩乃是东汉皇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儿子,因为刘宏先前育有几子,但都早夭,所以何氏诞下刘辩后,就将皇子刘辩寄养在道人史高史子眇的道观里,所以背后人称刘辩为“史侯”。刘辩其人寡言懦弱,尤为被刘宏不喜,刘宏曾就说他“举止轻佻,不具帝王威仪”。不过此时刘辩灵魂已经换人,其性格也将发生极大改变。

“母后?”刘辩心中已经知道面前的美貌妇人就是自己的生母——何皇后,而后面的那个少女就是自己的妾室唐氏,所以刘辩小心的叫道。

唐氏名为唐珍,其父为会稽太守唐瑁。今年十九岁,于中平四年(187年)嫁于时年十五岁的皇子刘辩。

“皇儿终于醒了,可吓坏母后了。放心吧,母后已经把那个冲撞你的那个小宦官打死了。”何皇后见刘辩已经醒来,并且神态已经好了许多,心中也放松了许多,怜爱地看着刘辩,之后便紧紧将其抱在怀里。浓浓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咳咳,母后轻些,儿臣喘不过气来了。”刘辩被何皇后拥入怀中,脸上非常尴尬,虽然呼吸不畅,但是母爱之情让自己十分感动。

只因刘辨少时父母离异,父母两人都借口推脱不抚养刘辨,致使刘辨被孤儿院收养,进而混迹社会,习武杀人,成为刺客。

此时被这个本不相干的人关爱,让刘辨心中有了许多温暖。

“刘辨已死,刘辩新生,如此便让我刘辩来保护这些该保护的人吧。不过说实话,这事情有些难办啊。”刘辩暗下决心,但是又觉得以后的路很难走。

“都怪母后,皇儿没事吧。”何皇后急忙道。“你父皇身体一直都不好,最近听张让他们说,陛下的身体每况愈下。你父皇还是怪我杀了王荣那个贱人,不肯见我。”何皇后恨恨的说道。

“王荣?是父皇的哪个妃嫔么?虽然孩儿在皇宫呆了几年,却没听人提起过这个人啊?”刘辩问道,他其实知道那个王荣就是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只是从何皇后的语气中,便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便故作疑惑,想从何皇后那里知道一些宫闱秘事。

“好好的说那个人干嘛?”何皇后显然不想破坏自己的好心情,都懒得提起王美人。

“母后就和儿臣说说吧。”刘辩央求道,以前作为刺客的刘辩最擅长扮演伪装,此时模仿孩童的无赖也惟妙惟肖,不显做作。

“好吧。王荣本是你父皇的美人,其祖父是尚书令兼五官中郎将王苞。我何家本身地位低微,远比不上他王家世代为官。王荣姿色秀丽,聪明有才,善书会计。这是往好了夸她,往坏了说就是以色取宠,曲意逢迎,工于心计。你也知道母后性格要强,受不得气,王荣入宫后在你父皇面前温婉可人,在其他妃嫔宫人面前却是狐假虎威,横行跋扈。加上你舅父曾在官职上犯错,他王家就在陛下面前大肆诽谤,差点让你舅父免官下狱。你说母后能不恨她吗?然后……“何皇后说道。

“然后母后就杀了王美人?”刘辩顺嘴接口道。

“不错,光和四年的时候,王美人产下皇子刘协,母后就喂了她一杯毒酒。”何皇后平静的说道,显然已经几近忘却了那段历史。“不错,你那皇弟就是王美人的孩子。”

“儿臣知道了,母后放心,儿臣对此事心中有数了,定不会忘记这些事。”刘辩答道。

随后何皇后又让太医令给刘辩检查了一遍身体,确认没什么大碍之后,交代了唐氏几句,便依依不舍的起身回了长秋宫。

此时的刘辩和何皇后都还不知道汉帝刘宏已经驾崩。人心丧乱不远矣。

“诸位,刚刚我在外朝,正准备去长秋宫拜见皇后,遇到了蹇硕的司马潘隐,他暗示我陛下已经驾崩,蹇硕领了三百人在宫内,等我进宫后取我首级。”何进在大将军府的厅内对着跪坐在前方两侧的属官幕僚说道。

何进此语不啻于旱地惊雷。汉帝驾崩,这天下愈加动荡了。

“伯求,此事你怎么看?”何进向何颙问道。

何颙,字伯求,南阳襄乡人,乃是著名的党人,现为大将军何进幕僚。何颙此时四十余岁,面目周正,短须剑眉,宽敞大袍,一副名士风范。

此时北大将军首先问及,足见其在何进眼中的地位。

“大将军,潘隐这人可信么?若是他说的话可信,那此时定不能入宫觐见,须得马上召集兵马,控制蹇硕的上军部队,然后把军队集结在宫城外,震慑蹇硕。把陛下驾崩的消息传晓天下,即刻推举大皇子继位,断了蹇硕的念想。此事宜早不宜迟,否则蹇硕若是不顾后果,挟持后妃皇子,发动政变,损失必然惨重。大皇子继位后,此事便不能更改,以后再慢慢收拾蹇硕即可。”何颙理清思路,侃侃道来。

何进见何颙说的明白,心中也是如此猜想,见众人都是了然之色,便朗声说道:“潘隐此人是我故交,为人可信。伯求所言甚是,西园那里,就由本初、孟德和仲简去办好了,尤其是看好冯芳等人的军队。”何进对着下方的袁绍、曹操和淳于琼说道。继而又道:“子送,你跟着本初他们一起去,一定要处理好西园的事情!”

王谦,字子送,山阳高平人。王谦的祖父王恭在汉顺帝时期担任太尉,父亲王畅以执法严明著称,也曾担任司空,王谦的儿子乃是“建安七子”之中的王粲,王谦现为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王谦听闻,起身应道,然后尾随着袁绍曹操淳于琼走出大帐。

“大将军,黄门侍郎曹纯曹大人来了。”府内侍者前来禀报。

“快快有请。”何进听闻当即叫道。

曹纯,字子和,沛国谯人。乃是曹操的族弟,年十九,举孝廉,现在担任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给事宫中,乃是皇帝近臣,负责引皇帝上朝,后来黄门侍郎沟通内外,许多大臣都迫切希望安排自己的人任黄门侍郎,来探听朝内消息。

“陛下崩了!”曹纯急忙赶来,还没站稳,扫了一眼厅内众人,连忙说道。

“子和别急,慢慢说。”逢纪在一旁说道,示意侍者递来一杯水。

“陛下崩了,蹇硕召集兵士入宫,已经劫持了皇后和皇子。怕是一会就要宣矫诏让大将军进宫了。这是中常侍郭胜给我的,一封蹇硕给张让的信,郭胜说他是大将军同乡,不是蹇硕同党,愿为大将军效力。”曹纯喝了一口水,快速说道,又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绢帛,赫然是蹇硕写给张让的密信。

东曹椽蒯越连忙接过信件,递给大将军,信上无非是说,蹇硕和张让等都是宦官,如今皇帝驾崩,需要合力共同扶立刘协,如果不然,让大将军掌权,他们都会被杀诛族。

何进把信上的内容读了出来,众多椽属都思索着该怎么办。

“把信送回去,让郭胜转让给张让,这些阉宦惧怕大将军,必然和蹇硕发生内讧,无论是蹇硕死,还是十常侍死,对我们都有利。”荀攸突然说道。

“公达之言甚是,事情紧急,来不及多考虑了。子和,你小心些,赶紧回宫,照公达说的办!”何进此时倒是很果断,连忙命令道。

曹纯应诺,转身即走。

片刻后,宫内蹇硕见潘隐回来,却没看到大将军,便发现事情有些不妙。潘隐说见到大将军后,让其进宫,大将军却突然说自己身体不适,转身便走,自己不敢强行追赶,只得让何进走了。

随即蹇硕写信,让小黄门送到何进府上,言辞恳切,让其入宫,全然没有阴谋的味道。

当何进接到蹇硕送来的信之后,心中冷笑,知道蹇硕是逼迫自己进宫。

何进拿起笔,在案几上的帛布写了起来,写自己此时恰巧生病,天色晦暗,不宜面圣,推脱至明日再说。写罢递给主簿陈琳,让其把绢帛给那个小黄门,让其回宫。

暗流此时已经汹涌,****的漩涡即将把众生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