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朝十大恶人之首
3631900000005

第5章 徐光启

“说!朕要你说个清楚!”崇祯大声吼道。

“回禀皇上,这都是个别一些工匠,不思皇恩,粗制滥造,故意如此而为的。”

“哦!”崇祯听到有人说话,看过去却是一个太监。

看到崇祯疑惑的样子,那太监接着说道∶“奴才为兵仗局掌印太监王坤!”

“这么说,全是那些个工匠该死了!朕看来非得杀光这些人不成!”崇祯脸色阴沉得可怕。

“皇上英明!”王坤看到崇祯怒火冲天,心中却是暗喜,心中得意着,看你们这些贱民(工匠)还敢不敢和我做对,不就拿了你们几个小钱嘛,还想联名去告御状。心中想着这回应该将哪些个工匠名单报上去,让他们以后再也不敢闹事。

“皇上,臣有话说!”王洽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知道这样下去的结果,这些工匠已经活得够惨的了,如果皇帝在听从王坤的建议真的不敢想像。

王洽,字和仲,临邑县沙河乡沙河村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人,1604年成进士,历任东光、任邱、长但知县。天启初年,迁太常寺少卿。1625年,受魏忠贤陷害,被夺职闲住。崇祯元年(1628年)诏任工部右侍郎,未久,提兵部尚书。曾经上疏陈军政改革十大要点,罗列出当时明朝军事力量的各种问题和改善方法。因为死得早,所以后世对于此人也没有太多的记载,不过最终的结局却是可以看出王洽此人应该是属于中立的,他是被周延儒弹劾入狱不久后在监狱之中病死的,这期间无论东林党还是阉党、淅党、楚党都没有出手相救过足以说明一切。

“说!”

短短的一个字,却带给周围无形的杀气,王洽却依然开口道∶“皇上,工匠做出不合格火绳枪是该死,但是这其中另有隐情。”

“王洽你不要胡说八道!”王坤听到王洽语言,就知道要麻烦了,开口阻止道。

“继续说!”

听到皇帝没有阻止自己言行王洽接着开口说道∶“皇上,这些枪支不合格的原因有几点,一为钢、铁的材料不合格和数量供给不足,不足于制造如此多的火枪,而兵仗局又要规定制造出相对的数量火绳枪而造成的偷工减料。

“为什么钢铁的用量不够呢?”

听到崇祯问话王洽只能回道∶“因为缺少银子买?”

“据朕所知,每年拔下兵仗局的银子就有八十万俩,要不要朕给你算一算,你们一年生产多少火绳枪。”

“这银子去哪了!”

崇祯一直追问到现在,王洽在傻也能看出来了,最后一咬牙说道∶“银子十之八九被兵仗局官员层层克扣贪污,甚至连工匠的月俸已经拖欠长达半年,甚至长达一年者都有之。”

“王坤,你怎么说?”

听到崇祯点到自己名字,王坤跪下大呼∶“万岁爷奴才冤枉啊!”

“冤不冤枉,朕会叫锦衣卫亲自去查点!不过这之前你就先待在牢里吧,等查清楚了自会还你个明白。”

“来人啊!给我将兵仗局掌印太监及提督军库太监,管理、佥书、堂司、写字、监工等有关人员全部抓起来,送入大牢,没有朕的命令谁也不许放出来。”

“皇上,奴才冤枉啊!”一时之间现场被拿下的官员和从事多达十多人,各种喊冤之声不绝。

崇祯并没有理会这些人,明朝这年头,做官的有几个屁股下边是干净的,抄家要趁早啊!

“找几个靠得住的人,带上锦衣卫去把这些家伙的家给我抄了。”崇祯示意王承恩,又想了下说道∶“和这些所有关联的人,只要有什么偷鸡摸狗的,欺压百姓的统统也送入大牢重判。这件事,你亲自去跟下,现在就去办,顺便看看有没有抓错人,别冤枉了好人,若有抓错的就直接放了。”一下子抓了十多个官员,崇祯还真怕抓错了哪个人才在里边所以叫王承恩亲自监督去。

“哎!王老,你看这刚才朕的语气是有点冲,你可别生气啊!”

“您老大胆揭开,兵仗局这些贪官,朕明日早朝一定重重嘉奖!”

听到崇祯话语,王洽听得那个心茫然啊!这皇帝怎么就这么变脸这么快呢?等反应过来之后,王洽激动得急忙回道∶“皇上,这乃是臣的本份应该做的。”

崇祯也不想在这话题上多扯,转移话题道∶“如今兵仗局,工匠有多少人,一个月可以生产多少支火绳枪!”

“兵仗局目前有工匠二千多人,在材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之下,一个月可以生产一千二百支到一千五百支火绳枪。”王洽回话道。

最后崇祯和王洽整整谈论了俩个时辰,这期间崇祯也知道了目前兵仗局的基本情况,火绳枪产量大约每天生产五十只,明朝生产火绳枪已经做到了分组生产,只是没有细分而已,要不然就成现在工艺生产的流水线了。而且因为是上半年所以兵仗局库存的火药也充足,各种钢铁也有一定的贮量。

同时崇祯向王洽灌输了现一些现代工业生产的模式和人员调配,环境、厂房等规范,及流水线生产的一些理念,分工,分管,用人的奖励和惩罚机制。还有一些就是对于工匠的分级制度,分为一级工人,二级工人,三级工人,直到九级,并建立相应的评比审核规章,对于有特别贡献和对枪支有重大改善的人,给予一定的金钱奖励,和提升相应的工人等级。并言明,叫他以后主管这里,并立刻停止现在所有火器、火炮的生产,首先整理、整顿将各种工匠分清楚,地方规划好,统计所有物资。

最后崇祯还说,明天早朝之时,会叫户部拔款二万俩银子先每个工匠发放四俩白银,余下的王洽可以自由调动,以激发工匠的积极性。

就在崇祯走后没多久,王洽看到自己的老朋友匆匆忙忙跑过来就开口问道。

“和仲你没事吧!”

“听说,皇上大发雷霆,抓了十多个官员。”

“子先,别担心,我能有什么事呢?”

“告诉你,刚才我还和皇上谈论了俩个时辰呢?我给你说说,你也帮我参考下,这样做是否能增加火器的产量和质量……”

1629年06月05日,也就是李天来到明朝的第一天,此时,夕阳已经西沉半边,西面的半边天空,像起了大火球似的,燃烧着一片血红的晚霞。残阳从西方斜射过来,地面的一切都罩在一片模糊的玫瑰色之中。落日的余晖,照在这座古老的皇城,当李天再踏进乾清宫之时,里边早已经点起了宫灯。

就在崇祯坐下没多久,崇祯就看到周皇后和俩位贵妃匆匆走来,双方见过礼之后,周皇后开口说道∶“皇上,我和俩位妹妹叫上膳监准备了些吃食!请皇上移驾用膳!”

“哦!正好肚子饿了,多谢皇后和俩位爱妃了!”

“这是臣妾应该做的!”周皇后、田贵妃、袁贵妃三人虽然觉得这一天皇帝有些个不一样,却也没有怀疑到此刻的皇上已经换了一个灵魂。相反的说,从心理学上讲她们更喜欢现在的崇祯,必竟以前的崇祯除了批阅奏折,就是批阅奏折,很少跟她们这么客气,而且一天都是紧绷着个脸,愁眉苦脸的样子。

“皇上,还在为那些个官员的事生气啊!”田贵妃说道。

“你看朕是那么小气的人吗?而且朕抄了他们的家不就是有银子花了吗?高兴还来不及呢?”

“朕只是想别的事罢了,你们不必担心!”崇祯解释道。

“好了,朕吃饱了,要去御书房批阅奏折,你们就先回去吧!”

“今天晚上要在乾清宫过夜,所以你们也不必等了!”说完崇祯就走向书房而去。

“我怎么感觉,皇上变了好多,以前都不会这样子说话的。”田贵妃嘀咕道。

“听说皇上今天一下子处置了十多个官员?会不会气还没消啊!”袁贵妃接着说道。

“好了,皇上再怎么变,还是我们的皇上!”周皇后说完带头离开,随着众侍女向着坤宁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