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与技术选择。计算机主机是IBM的发明,而且IBM的成长是“以主机为中心”的。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主机业务却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主机在榨取别的业务的利润,无论发展或砍掉主机业务都不是好的选择,可谓进退维谷。刚刚上任90天的郭士纳力挽狂澜,守正出奇,毅然决定将主机及其软件产品大幅降价96%,同时启动主机技术升级项目。后来的事实表明,正是这一大刀阔斧的改革“拯救了IBM”。此外,郭士纳通过收购Lotus公司扩张了IBM的软件业务,其过人之处在于突破了IBM“创造”而不是“购买”技术的惯例。郭士纳开创电子商务的先河,则是源于他本人“网络化计算将取代个人电脑主宰世界的局面”的“赌注”。对主机、软件和电子商务三项业务领域的战略选择使IBM的产品领域和技术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IBM新的核心竞争力开始逐步形成。
技术与市场
技术只要和市场结合,就能变成真正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研究,就能为研究找到方向,就能为研究创造发展的条件,就能赢得巨大的财富。技术与市场是对称的。
1984年12月,“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商品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展出。北大物理系讲师张玉峰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前去参观。参观中,他们为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感叹不已,特别为参展的王选教授的汉字激光照排机叫绝。有人指着那台激光照排机说:“若能把它转化成商品,肯定大有市场。”
张玉峰在心里记住了这句话。
1985年,张玉峰、楼滨龙等五人各凑3000元创办了北大科技开发部,旨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这正是王选所希望的。企业初创,资金短缺。王选把自己支配的10万元科研经费送来了,他对张玉峰说:“小张,我知道你们整日为钱在拼命,你们不能砸锅呵,不为别的,单冲这个北大的牌子,也该干出一番事业来。”
王选心目中的事业就是把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造福于社会。他不只一次说过:“搞科研必须为发展中国的国民经营作出实际的贡献,不能实用,成果等于零。成果不变成产品,不推向市场,就没有实际效果,奖再多有什么用?”他在研究汉字激光照排这一课题时,国家前后为之投资1000万元。研究成功了,通过了鉴定,获了奖,却不能造福社会,他有负债感。现在张玉峰等年轻人在改革大潮中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起科技开发的重任,王选实在是喜不自禁,所以把自己的科研经费支援出来。这是王选作为知识经营者的眼光,因为他知道,把科研经费花掉了,即使成果出来了,不能变成效益,进一步的科研经费就无从落实,只有把研究与开发结合起来,让研究经费变成开发经费,死钱变成活钱,研究才能越做越大,成果也就有了前景,有了为国家创造财富的机会。
前沿与前沿的对称
生产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要,将比十所大学更快推动技术的发展。技术一旦有了创新的需要,将比十所大学更快地推动科学的发展。所以,科学的前沿、技术的前沿、市场的前沿是对称的。
1998年3月,上海房地产行业中的龙头老大,拥有87亿元总资产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新黄浦集团和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复旦大学签订了国内迄今为止投资于高科技基础研究合作的资金额最大的一份合同。这份一亿元的合同一经签订,引起了国内外人类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极大震动,表明我国已积极地参与跨世纪的“基因争夺战”,准备抢占这21世纪“新制高点”。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跨世纪的“基因争夺战”已经具体化为人类基因组计划。
当前,国际上关于人类基因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基因工程产业化的问题也已提到议事日程。
一个高明的企业家,是最能珍惜机遇,并牢牢把握住机遇的。新黄浦集团总裁吴明烈为此费尽了心机,使大型企业集团和科研院所进行基础研究合作成为可能。他在谈到新黄浦集团之所以作出巨额投资决定的原因时说:“在新世纪到来之前,国家抢占新制高点需要大量有胆识的企业集团的支持,相应的,企业也必须调整战略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是我们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对人类基因研究的执着精神,才使新黄浦集团做出了巨额投资的决定,相信那将会是为国争光、贡献人类的事业。”
在保护我国人类基因资源,参与跨世纪的国际“基因争夺战”中,新黄浦集团和复旦大学联手将产业资本与知识资本联动,不仅极大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发展科技找到了新的巨大的资金支持,而且突破了传统部门体制的限制,使科技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开拓市场。
知识、技术、产业
效益是生产和占有的对称的产物,是知识、技术、产业对称的产物。
从知识到生产力,要经过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形成新产业中环环相扣的过程。真理不一定有用,有用则一定包含了真理。不能使知识停在空中楼阁,与现实对称的理论就是好的。
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
知识经营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营,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营时代要求的新型管理模式,是迎接新时代挑战的重要战略。知识已成为首要的资源,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竞争和经营发展的关键。知识创新将促进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创新、流通、共享,并最大限度地将知识转化为企业利润。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是对称的。
作为高技术企业,方正集团非常注重知识创新,将其视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手段。对知识创新的重视,保证了方正产品的技术不断更新。方正技术研究院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究生以上的开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20%以上;同时,方正逐渐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人,使其基本保持在销售额的3%~5%。
目前,方正集团在16个领域内享有知识产权。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其电子出版系统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共获10项专利,拥有8项核心技术。由于方正系统在国际标准页面描述OLE、语言Postscr中、软插件结构三个层次的开放性,使其成为最开放的中文出版系统。
从技术创新到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是对称的。
技术改造是创新向创造转变的中间环节。
技术创新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新契机。
长虹集团本着“高起点、高新技术、高质量”的“科技兴企”方针.对企业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技术创新成为经营规模向规模经营转化的催化剂。
随着电视机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长虹集团在进行科技改造的基础上,围绕产品上规模,集中可用资金,采取填平补齐、梯度推进的技改方式,从前端到终端,对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除新建15条自动化程度高、质量保障能力强的现代化彩电生产线外,前端模具设计制造、全部塑料件。饭金件、包装器材和电器产品部件(合消磁线圈。开关变压器、枕校变压器、螺旋滤波器、行输出等)也进行了全面改造,形成了与年产彩电400万台相配套的能力,使长虹彩电的自配能力大大提高,保证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长虹集团特别注重产品开发和质量保证手段的更新和加强。近几年来,长虹集团组建了电视机产品设计CAD中心、产品性能综合评价室、产品全性能测试室、安全试验室、机械强度试验室、气候试验室、可靠性试验室及主观评价室等,加速了新产品的开发和投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功能档次,使规模生产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引进、创新,长虹产品做到了“四个一代”,即“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始终跟踪世界先进水平。
要玩就玩大的
智慧,就是创新性知识同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知识经营是知识在生产要素中占主导、知识产业成为社会经营龙头产业的经营形态,智慧经营是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在知识产业中占主导的经营形态。智慧经营通过创新-创造-创业活动使社会资源不但得到优化配置、而且得以优化再生的经营形态。智慧经营,使知识主体化、个性化、功能化、价值化、增值化,使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统一具体化、微观化。智慧经营,强化了主体的创造性、主客体关系的和谐性,强化了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对称与统一。
技术创新不但可以带来产品创新,而且可以带来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是对称的。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对挑战的战略性举措。莲花集团通过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通过产业创新,带动了区域经营发展。
莲花集团以“科技为本”,依托自身市场体系和技术优势,抢抓机遇,实施“品牌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莲花集团拓深、拓宽“生物技术领域”,不断扩大主产品味精产量,保持国内同行业主导地位,发展医药生产和高科技、高附加值、出口创汇的氨基酸系列产品。到2005年,实现年产味精30万吨,饲料50万吨,肥料50万吨,高等级面粉120万吨,医用葡萄糖5万吨,氨基酸2万吨的目标,实现产值150亿元,利税18亿元。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实施跨行业、跨地区兼并,调整、优化企业战略布局和产品结构,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为跻身世界强势工业之林,振兴民族工业而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