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经济与对称管理
对称关系是经济领域的本质。人类经济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过程都存在着对称关系。其中,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关系是基本的对称关系,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经营和经济活动中的其它一切对称关系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
对称经济,就是化不对称为对称、化消极对称为积极对称、化低层次对称为高层次对称的资源优化配置方式,就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用对策代替博弈取得效益的经营方式,就是用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客体与客体的对称代替均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对称经济是有序经济、双赢经济,是结构出效益、结构产生生产力的经济。对称了,企业就有效益,生产就会发展,社会就会进步,就好像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合就会幸福;不对称,企业就会陷入困境甚至危机,生产就会停滞,社会就会落后,就好像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大家不欢而散。
对称管理,是经济过程人和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对称,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结构的对接,是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协调,是老板之间、股东之间、出资者和管理人员之间、老板和员工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合作伙伴之间、团队成员之间、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双赢合作,是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之间、生产链的上一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之间的最佳组合。只有经济过程、企业内外各种要素合理搭配,才能发挥企业的最佳功能。
对称管理是发展管理
要把“增长”与“发展”区别开来。增长是直线的,发展是系统的、对称的。均衡实现的是增长,对称实现的是发展。
只有对称,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对称是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对称,是通过对策自觉实现的均衡,是智慧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模式。它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通过博弈自发实现的均衡。
对称管理,就是通过横向融合实现纵向突破,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资源的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再生,使结构产生生产力,实现经济的无投资增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称管理是智慧管理
对称管理,通过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二次创业,使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使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政策环境对称、和社会法制环境对称、和社会信息环境对称、和社会心理环境对称、和市场竞争环境对称,从而摆脱经济运行的困境,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使企业和社会经济结构协调有序发展。
对称管理,使知识主体化、个性化、功能化、价值化、增值化,使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统一具体化、微观化。对称管理,强化了主体的创造性、主客体关系的和谐性,强化了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对称与统一。
对称管理是中庸管理
中庸即对称,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称关系。对称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深层关系,中庸是人生观也是社会历史观。
中庸管理通过建立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对称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取得个人的进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庸管理是无为有为的对称,无为是退,有为是进,表面是无为,实际是有为。无为无不为。
中庸管理是退和进的对称,是以退为进,退一步进两步。退是手段,进是目的。退表面上是被动,实际上是主动。
中庸管理是宽与柔的对称,宽与柔是放,刚与严是收。通过刚柔相济,宽严交替,达到既控制又使用的目的。领导不是统治,管理不是管制。恩威之道一张一弛。
对称管理是主体管理
主体和客体、相对主体和相对客体是相互创造、相互生成的过程。主体和客体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两个基本层次,主体和客体的对称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对称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的主体性渗透在经营和发展的相互对称的各个要素中,是使各种要素得以建立对称关系的灵魂。没有人的主体性,对称关系无从建立,经济活动无从开展,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无所依托。经济增长方式中知识运营的主体性渗透在经营模式与发展模式中。
管理的基本矛盾,在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压抑的矛盾。主体性的发挥与压抑的矛盾,是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在主体内部的反射。
主体管理,就是人的主体性发挥的最大化,人的素质提高的最大化。
对称管理是程序管理
经济有机体就是社会有机体。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是否对称协调有序,将决定社会经济系统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经济的平衡有低层次高层次之分。
有序化是平衡的前提,也是平衡的结果。从无序向有序、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发展过程,也即从低级平衡向高级平衡的发展过程。
结构也能产生生产力,而且能产生更重要的生产力。切莫以为只有增加要素才能发展生产。生产要素的排列组合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称管理最重要的,是结构,是生产中人和人、人和物的有序化结构。
对称管理就是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通过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实现客体和客体的对称,建构合理的生产结构。
对称管理是价值管理
在经济领域,主客体的对称关系是基本的对称关系,价值是主客体对称的纽带和桥梁。
价值就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求的有用性。价值的本质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只有实现的价值才有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的价值才是实现的价值。价值的实现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称。
要把“配置”与“再生”区别开来。配置是手段,再生是目的。资源优化配置,使人和人、人和事、事和事对称,变废为宝,化劣为优,优势互补,实现价值的产生、再生、转化与最大化。
没有主客体、相对主体和相对客体、贡献与索取的对称,就没有主体的身心平衡。“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就是因为分配不公而造成的心态失衡。人的心态失衡,就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影响经济效益,影响企业和经济发展。
消极的平衡固然都是低级的平衡,但积极的平衡并不都是高级的平衡。使平衡由消极向积极、低级向高级转化,唯一的机制是公平与效益的统一。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破坏了效率与公平的对称关系,其结果是既无公平又无真正的效率。
真正的效率就是效益。所谓公平出效益,就是对称出效益。
价值管理就是价值产生、转化、再生与分配中的对称管理。
对称管理是和谐管理
科学发展观就是和谐发展观,和谐发展观就是对称发展观。对称发展,就是人和自然、人和社会、自我和他人的和谐发展。
所谓矛盾,就是不对称;所谓不对称,就是时空层次的错位。所谓对称,就是矛盾的扬弃,就是矛盾各方面各就各位,找到合适的时空层次定位。不对称向对称转化,就是矛盾向和谐转化,就是宇宙的发展、哲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实践的发展,也就是企业的发展。
对称管理模式:双赢合作、蛋糕做大,宽严相济、有张有弛,物尽其流、人尽其用,信息通畅、资源共享,企业诚信、团队精神,机会平等、良性竞争,有序扩张、稳定发展。
和谐管理就是对称的管理,对称的管理就是有机的管理。只有系统把握社会、企业、个人、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对称关系,才能使企业有序运作,生产有序发展。
对称管理是困局管理
经济困局的本质:企业内外人和人、人和物的不协调、结构不合理。困局的根源:人类新的实践模式所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范式、新的经济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同现有的经济学范式、经济模式、管理模式之间的不对称。
经济活动的对称,归根到底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称。其他一切具体的对称,如贡献与索取的对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对称、产品定位与营销手段的对称、知名度与资信度的对称等等,无一不是这一根本对称的具体体现。什么时候对称了,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做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企业就发展,否则就陷入困局。而摆脱困局,靠的也就是变不对称为对称。
困局管理是比危机管理更深层次的管理。
对称经济就是通过对称管理、对称经营实现对称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全息体现了宏观经济学。在经济社会化、社会经济化的今天,区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已经没有意义,企业经营模式就是社会发展模式,对称经济学也就是对称管理学。
对称经济学与对称管理学通过自觉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称规律、建立对称的经济学与管理学范式,使经济学与管理学范式同人类对称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称、经济活动模式同人类对称的整体实践模式相对称,摆脱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困惑,走出经济运行的困境,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使企业和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快速发展。
对策与博弈
任何概念都有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和社会整体发展过程是对称的。
博弈源于封闭,对策来自沟通。均衡是博弈的结果,对称是对策的成就——智慧经济时代要有同工业经济时代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与之对称。
对称经济学与对称管理学通过对对策与博弈、对称与均衡等概念的分离与重新定位,使之内涵与时代的发展、新范式的要求相对称。在经济活动中,主体的行为方式是对策还是博弈,构成了新旧经济模式、管理模式的本质区别。对策学还是博弈学,是新旧经济学范式、管理学范式的本质区别。它们体现了两种世界观的本质区别。
均衡:对称:
片面的全面的
消极的积极的
静态的演化的
价格的价值的
人是非理性的人是理性的
市场不完全市场完全
模型无效模型有效
资源配置 资源再生
对称和均衡的本质区别,由对策与博弈的本质区别造成。
对策的目的是对称,博弈的结果是均衡。
对称的途径和手段是对策。
均衡的途径和手段是博弈。
对称,是通过对策来实现的“均衡”。
均衡,是通过博弈来达到的对称。
对称和均衡,有着不同的本质,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发展模式。
均衡是消极的、自发的,是博弈的结果,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对称”;对称是积极的、自觉的,是对策的结果,是智慧经济时代的“均衡”。
均衡,核心是物和物、客体和客体的均衡;对称,核心是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对称。
客体和客体的均衡,带来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带来的是资源的优化再生。
博弈,不均衡是绝对的,均衡是相对的。博弈经济学就是不对称经济学,不对称经济学就是不和谐经济学。
对策,不均衡是相对的,均衡是绝对的。对策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就是和谐经济学。
传统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只是厂家与消费者的均衡,而非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之间的均衡。博弈的指向是横向的,停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作文章。无论是非合作博弈还是合作博弈、传统博弈还是进化博弈,都只是作为资源配置、交易过程的手段。
对策的指向是人对自然、主体对客体,是纵向的,不仅是交易的手段而且首先是生产再生产的手段,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和谐合作。在对称经济学中,提高信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活力,提高生产力。所以,博弈论是舍本求末,对策论是从本到末。在对策论看来,不但宏观经济活动,而且微观经济活动都可以实现“均衡”——关键是通过对策,而不是通过博弈。
传统经济学把物和物的对称关系看成基本对称关系,甚至把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也纳入客体和客体的对称(“均衡”)的范畴,是把人物化,贯彻的是客体性原则。而主体性原则,则是把物人化,认为主客体关系以人为主导;以人为主导的对称关系,是经济领域基本的对称关系,其他一切对称关系是其展开和具体化。
对称不仅仅是微观经济过程的“均衡”,而且是经济形态的增长方式、运作模式、经营模式、发展模式、系统功能的对称。
用对策来代替博弈作为经营模式,用对称代替均衡作为发展模式,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领域中确立主体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对策论则像一根红线,把微观经济过程和中观、宏观经济过程统一起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一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经济学从方法论的角度重新定位,使之功能化、本质化、简单化,从而扬弃了各种经济学流派在方法论上的对立。
只有以对策论为核心的对称经济学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与对称哲学
对称经济,作为管理模式、经营模式与发展模式,是与对称的世界观相对称的。
对称的世界观就是对称哲学。
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哲学真正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本体论、历史观、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对称哲学,是哲学发展的逻辑、逻辑发展的哲学,是对称经济时代精神的精华。
对称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对称哲学。
对称经济学与对称辩证法
对称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对称辩证法。
对称辩证法和矛盾辩证法的区别:
对称辩证法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矛盾辩证法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矛盾存在的理由与依据,既在于斗争性。斗争性是矛盾的本质属性。而同一性是宇宙的本质属性,所以矛盾只是宇宙的局部现象。矛盾的普遍性是相对的,而以同一性为本质属性的对称则是绝对的。宇宙的本质是对称而不是矛盾。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既然“矛盾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这个命题不成立,那么以“矛盾”为核心范畴的矛盾辩证法就不能作为和谐社会、对称经济与对称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走出“矛盾论”,既是和谐社会、对称经济与对称经济学的时代要求,又是辩证法的发展逻辑。
不对称是矛盾的本质与根源。对称就是矛盾的化解。
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同时期的辩证法同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对称的。所以对称辩证法是绝对的,矛盾辩证法是相对的,矛盾辩证法只是对称辩证法的局部表现。
对称经济学与对称宇宙观
对称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对称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