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型老板
3623400000003

第3章 先做自己的老板(1)

做老板就要先做自己的老板。个人创业的第一步是做自己的老板,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要抛开身边的拐杖,必需先苦己心志。疯狂是一种精神,有压力才有动力。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你就是那块料。学习能力是点金术;只要善于学习,一切都好办。

抛开身边的拐杖

常听到人们这样感叹:白手起家成大事,天底下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

问题在于,如果上天没有给我们准备好“第一桶金”,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这“第一桶金”?

艰苦创业,使自己的事业从无到有,是每一个创业者必经的过程,也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李嘉诚后来在回忆塑胶公司的经历时,感慨地说:“这段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这些,是今天用10亿也买不到的。”

创业之初,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

李嘉诚打工时间没有几年,而且他打工的薪水也不是很高。他每每赚一笔钱,除了日常必用的部分外,全部交给母亲,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积蓄。

据他的同事朋友回忆,李嘉诚从未奢侈过一回,他外出从来都是吃大众餐,他的衣着,没有一件称得上是高档的。

不过,李嘉诚从不认为他的积蓄是他自己省出来的,他总是对他人说:“我之所以能拿出一笔钱创业,是母亲勤俭节省的结果。我每赚一笔钱,除日常必用的那部分,全部交给母亲,是母亲精打细算才维持了全家的生活。我能够顺利创业,首先得感谢母亲,其次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后来,他好不容易凑了5万港元创业资金,其中较大的一笔,是他几年来推销产品的提成,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向亲友借来的。李嘉诚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交往中,都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形象,大家都感觉到他诚实稳重,将来定会大有前途,所以都乐意资助他创业。所以,在借钱时,并没费太多的周折。

李嘉诚雄心勃勃,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极大希望,因此很想给自己的塑胶厂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从辞工时起,一直在思考厂名,他先后取了几十个厂名,都觉得不满意,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中华民族的骄傲——长江。于是,他就把厂名定为“长江”。

他对这一名称的解释是:“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长江之源头,仅涓涓细流,东流而去,容纳无数支流,形成汪洋之势。日后的长江塑胶厂,发展势头也会像长江一样,由小到大。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未来的长江集团,也应该为中国人引以自豪。长江浩荡万里,具有宽阔的胸怀,一个有志于实业的人,理当扬帆万里,破浪前进,去创建宏图伟业。”

从现在做起

资金有了,厂名有了,厂房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李嘉诚从港岛到九龙,跑了一个多月,才在港岛东北角筲箕湾租借了一座破烂不堪的厂房。

当时,数十万内地人拥到香港,使香港的房产一下子水涨船高,闹起了房荒,房租高得吓死人,工业用户自然更高。李嘉诚手头的资金实在太紧张了,他只能找最廉价的厂房,暂且建起厂来再说。

筲箕湾山青水秀,但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实在不是办工厂的好地方。但就是这样的地方,也让李嘉诚费了好一番周折。

李嘉诚当然也明白办工厂应该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谁让自己穷得没有钱呢?正因为偏僻,所以租金较低,几经讨价还价,李嘉诚便租下了这间厂房。

李嘉诚想,创业之初,到处都需要钱,就这么点钱是尽量放在生产上,等以后羽毛渐丰,收入有余时,再迁入到市区吧。李嘉诚这一做法,可谓量力而行,深得自然之道。

然而,这间厂房实在是破旧不堪,窗户几乎没有一扇完好无损的,不是玻璃破碎,就是风钩脱落,房顶上到处都是天窗。香港春夏两季雨;水特别多,雨水经常漏泻得遍地都是。

厂里的压塑机是从旧货市场上买来的,是欧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胶设备,落后得不能再落后了。

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李嘉诚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创业历程。

李嘉诚独立创业,是基于对时势的准确判断。

“盛极必衰,月盈必亏。”道家的朴素辩证法,自然也适用于商界。当一个行业刚刚兴起时,往往意味着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也同时意味着需要一个艰苦的开拓过程。当一个行业非常成熟时,容易进入,但也意味着发展前景有限.在一盛一衰之间,蕴藏着无穷的风险和机遇。

正可谓,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审时度势,是为商者最重要的素质。

机遇来了,许多人都能发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成功者并没有天生的把握机遇的能力,他们只不过是在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并且多积累了一些知识而已。

必先苦己心志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斗志是指一个创业者一生的大志向,志向越大者,成就的事业也就越大,因为斗志往往是激发人战胜苦难的精神潜能。的确,在每个人成就事业的路途上,困难众多,只有斗志不息者,才能成为强者。

上天要想把重大的使命交给一个创业者,必定要首先困苦他的思想意志,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肌肤忍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拂逆、扰乱他的作为,用来使他内心警觉,性格坚忍,增长他不具备的能力。

孟子的这段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两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有志之士克服了无数的艰难困苦,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不相信什么上天的意志,但是一个创业者要想干成大事业,担当大责任,必须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磨炼,则是一定的。为什么呢?因为安乐的境遇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萎靡不振,直至死亡;而艰难困苦的境遇则使人奋发,从而求得生存和发展。也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还一口气举了六个古代的大贤为例:舜发迹自田地中间,傅说举自筑墙的人中间,胶鬲举自鱼盐贩子中间,管夷吾任用自狱官手里,孙叔敖腾达自隐居的海边,百里奚崛起自市井。可见艰难困苦,乃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问题仅仅在于,你能否经受住艰难境遇的考验和磨炼。经受住了重重考验,那么成功就会属于你。

李嘉诚来到人世时,中国已不是太平盛世了。

1940年冬天,李云经一家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10多日,终于来到香港。

当时的香港是世界最大、最知名的自由贸易港,常被称为“世外桃源”、“东方之珠”。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来到了香港,李嘉诚即使经商,也绝不可能创造出一系列商业神话,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一代商业巨人。人生的幸与不幸,只好让历史本身来回答了!

但是虽然来到了香港这个“世外桃源”,李嘉诚一家的生活,却绝无世外桃源的平静与温暖。相反,他们一家受尽了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漠。尤其是李嘉诚本人,当时只有14岁,就以赢弱的身躯肩负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成了一名童工。然而正是这种难以尽述的折磨,使李嘉诚过早地成熟起来,并经过自身的奋斗,逐步走向了成功。

李云经的妻弟庄静庵,幼年在潮州乡间读私塾,小学毕业后,像众多的潮州人一样离家外出闯荡。1935年,27岁的庄静庵来香港涉足钟表业,从最简单的布质、皮质表带做起,一步步做大。他的产品质优价廉,深受代理商和消费者欢迎。后来开始兼营钟表贸易,购入瑞士钟表,再销往东南亚各国。

李嘉诚一家到来时,庄静庵己被潮汕人视为成功人士。他腾出房间让李氏一家住下,设家宴为姐姐、姐夫洗尘。席间,他仔细询问了家乡的近况,然后为姐夫介绍了香港现状,劝李云经不要着急,先安心休息,逛逛港街,再慢慢找工作。

庄静庵未提起让姐夫李云经上他的公司做职员,这是李云经夫妇始料不及的。这也许是庄静庵在商言商,绝不把公司人事与亲戚关系搅和在一起的缘故吧。

李云经长期生活在传统伦理氛围中,虽然明白这是有头脑的商家通常的做法,但在感情上却不那么容易接受。庄碧琴想去质问弟弟,但被李云经制止。他不想给妻弟添太多的麻烦,来香港投靠妻弟,已是万不得已。而且,他毕竟是读书人,有着传统儒士惯有的清高,不愿轻易“为五斗米折腰”。

当时的香港虽然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也未能长保和平。很快,日军的铁蹄便踏上了香港,香港的前景顿时一片黯然。

在日军统治下,香港百业萧条。李云经挣的薪水越来越少,日子越来越难过。为了养家糊口,他只好拼命工作。由于长年劳累,再加上贫困、忧愤,李云经染上肺病,终于在家庭最困难时病倒了。

李云经终于没能熬过1943年那个寒冷的冬天,走完了坎坷的一生;离开了这个动荡纷乱的世界。

正像一位著名哲学家所说的那样,逆境是锻造天才最好的熔炉,而李嘉诚正是从这所苦难的学校毕业而逐渐走向成功之路的。

“人穷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遗言。李嘉诚永不能忘,时刻铭记在心。并伴随他一生的风风雨雨,使他终生受益无穷。

但是与此同时,父亲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他给李嘉诚遗下了一副家庭的重担。

如此不幸的少年时代,莫非上天在有意地磨炼李嘉诚,以便成就这个当代的商业英雄吗?

如果对照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说法,那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少年时候的痛苦经历,李嘉诚的未来很可能只是极平凡的一生。李嘉诚并没有去刻意的寻找艰难,而现实生活却留给他艰难。逆境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它往往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以十倍百倍的心力投人工作,并创造出惊人的业绩。这在李嘉诚身上得到最好的印证。

个人创业的第一步

一般而言,个人创业的第一步便是筹措创业所需要的资本,这对个人青年创业者来说是最难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的日子,确实很难过。可这世界上确实有那么多的创业成功者,赚大钱者,他们同样出身于“穷小子”阶层,同样身无分文,如当代富豪李嘉诚、包玉刚、金庸等,像大陆的平民大款李晓华、希望集团的刘氏兄弟。要记住能否成大事,钱并不是主要原因。

日本大企业家中山洋介,起步时,同所有的青年创业者一样,也是一个没有钱,没有经验,却想做老板的热血青年。但他又同别人不一样,他不服输,不甘寂寞,做事很执著。当他告诉别人他要做老板时,所有的人都持怀疑态度。可他不但成了一个成功的老板,而且经营的还是资本量很大的房地产。

经营房地产,利润很大,但是风险也很大,没有一笔雄厚的资金做后盾,对于一般人而言,想都不敢想。但中山洋介没有悲观,他有白手起家的妙计。

中山洋介经过考察发现,在日本,土地十分宝贵,不少人想开工厂,但却买不起土地,更谈不上建筑厂房了。与此相反,许多土地却还在闲置。如果不买土地,只租用土地,那此青年创业者就可以负担得起,而且肯定能受到欢迎。

有了这样个构思,中山洋介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打听那些闲置的土地。这些土地多因位置偏僻卖不出去。中山洋介便同这些土地的所有者商谈,提出改造利用土地的计划,土地所有者一听非常高兴,他们纷纷出让土地,有的甚至还拿出一定的资金参股。

有了土地,中山洋介组建洋介土地开发公司,组织人员上门推销土地,这些工厂主正为没有资金兴建工厂着急,现在知道了可以用很少的钱租用土地,当然十分高兴,于是乎上门和中山洋介签约的厂主络绎不绝。

于是,中山洋介从租用厂房者收取租金后,扣除土地租金,除去修建厂房的费用,所余就是中山洋介的收人。中山洋介就是用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方法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中山洋介从营造小厂房到建筑大厂房,再到营建大规模的工业区,他的公司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公司经营也不再只限于租用土地。白手起家的中山洋介,终于成为日本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家。

没有资金,硬是凭自己的头脑,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将买与卖成功地联系起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疯狂是一种精神

对事业执著的追求,是指对事业全身心地投入。换句话说,就是对事业的“疯狂”追求,内心涌动着一股“疯狂”的精神。

李阳,兰州大学力学工程系的毕业生,是一位靠“疯狂”精神取得成功的青年。

1998年夏日的一个傍晚。北京图书馆报告厅。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手执话筒,振臂高呼,台下近千名学生、干警,还有下岗工人不顾天气的炎热,手里拿着卡片扯着喉咙跟着大吼。“疯了!这帮人全疯了!”北图一个管理自行车的老大爷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这疯狂的场面是李阳在做“疯狂英语”的讲座。那个领头的“疯子”便是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一位大学生说,他已连续听了李阳的6次讲座了,几乎场场人满为患,很多人都是坐在地上和过道上,连好多外国留学生也都来参加了。

北图门口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说,今晚我们好多英语老教授都来了,也都疯了一把。

李阳的疯狂英语已在各高校刮起了旋风,晚上每到熄灯后,学生宿舍里喊英语的声音此起彼伏,搞得管理员禁止也不是,不禁止也不是。

这就是李阳,靠疯狂、靠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成功的青年。然而李阳过去的性格是非常内向的,他的学习成绩尤其是英语经常不及格。

一直到大学二年级,李阳为了通过英语考试,拿到学位证书,不得不强打精神每天早上学习英语。为了集中精力,他于脆跑到学校烈士亭大声喊背英文。这一喊,让他发现这样做精力会非常集中,效果不错。几个星期后,李阳抖起胆子去了学校英语角,英语说得还真有点样子。李阳的变化引起了同学的惊奇,大家都让李阳介绍经验。李阳隐隐感觉到了什么。从此,每天中午烈士亭都传出了李阳疯子似的喊叫,整整4个月,风雨无阻。为克服内向的性格,李阳脚拖46码特大号美国劳工鞋,穿着肥大的裤子,戴着耳环,在校园里走来走去,任同学们笑话或议论。李阳终于在大喊中复述了近10本英文原著。被嘲讽为“疯子”的李阳不但通过了四级考试,还一举拿了全校第二。

最令李阳恐惧和厌烦的英语给李阳带来了成功的喜悦。李阳疯狂的故事便由此开始了。

为了突破自闭的性格,李阳决心用英语挑战自我。他有一句格言:“我热爱丢脸!”他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40多页的演讲稿要在全校大声演讲。那晚,用李阳的话说是“紧张得想呕吐”。可是,他还是登上了讲台,气喘吁吁地完成了演讲。演讲却意想不到地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