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接着,约翰逊公司生产了一系列新产品,经强化宣传,只用了短短几年的工夫,约翰逊便成功地借梯登楼,并毫不留情地上楼抽梯,过河拆桥,将佛雷公司的部分产品挤出了化妆品市场。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成了约翰逊公司的天下。
借力上市
软件银行在发展中善于借助外力壮大自己。与美国诺贝尔公司的合并,对软件银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90年4月,软件银行与美国诺贝尔公司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诺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那个时候起,软件银行无论是营业方法或往来顾客形态都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与海外供应商的往来也得到快速增加。进入网络事业后,眼前的网际网络商机突然开阔。如果没有与诺贝尔公司合并的话,软件银行不会有往后的成长空间。就在与诺贝尔公司合资成立新公司的那一年,孙正义开始以国际性视野来思考事业拓展的方向,公司名称也由原来的“日本软件银行”,更名为“软件银行”。1991年4月,孙正义又与美国最大的系统整合公司的裴洛合作,成立了一家从事网络系统整合事业的合资公司。
1994年2月2日,软件银行的股票正式在店头市场上市,孙正义希望能和股东建立长期的关系,尽量在股市处于谷底时上市,上市价格每股1.1万日元,上市第一天就以1.89万日元收盘,投资大众给予软件银行极高的评价。此后,软件银行的股价一步一步走高。此时,孙正义手上有近一千万股的软件银行股权,如果以每股股价1.89万日元计算,当时孙正义的身价高达2000亿日元,一跃变成亿万富豪。从那个时候起,许多人都称孙正义为“日本的比尔·盖茨”。到1999年3月,软件银行的股价已猛增了200%,算上其中的3次配股,每股售价为16美元。孙正义在公司中的股本达52%,合45亿美元,这使他成为日本最富有的实业家之一。
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是企业尽快上市的一个妙法。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他人的小型上市公司,以实现自己尽快上市的目的。这些小型上市公司被喻为“空壳”——资产和营业额都极少,买家无须动用大额资金,有别于一般含义的股市收购战。
大陆改革开放之初,在香港的中资公司或来港资历浅、或会计制度不合上市要求,一般很难通过正常途径上市。中资上市,只有打一些资产少或经营差的上市公司的主意。有买壳者,就有造壳者——有的集团有意分拆上市,或掏空某上市公司的“肉”,使其变成空壳,待价而沽。“醉翁之意不在酒”,买家买的不是肉,而是壳——即上市地位。
在协助中资的过程中,李嘉诚看好“借壳上市”,这和在港一家中资公司的董事长荣智健正是英雄所见略同。
李嘉诚、荣智健在股市多方寻找、权衡,相中了泰富发展这只壳。
泰富发展前身是香港证券大亨冯景僖旗下的新景丰发展。几经改组,控股权落入毛纺巨子曹光彪的手中,1988年8月,曹氏拥有泰富发展50.7%控制性股权。
泰富经营地产及投资,状况良好。曹光彪的大项目是港龙航空,正与太古洋行的国泰航空展开激烈的空中争霸战。曹氏不敌对手,财力枯竭,焦头烂额。为摆脱困境,曹氏只有“减磅”。
李嘉诚的英籍高参杜辉廉任主席的百富勤,为中信的财务顾问及收购代表。1990年1月,百富勤宣布以1.2元/股的价格购入泰富股份,并以同样的价格向小股东全面收购。
泰富市值7.25亿元,是当时股市的“蚊型股”。
中信并未付现金收购,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换股及以物业作价的步骤完成的。李嘉诚和荣智健都曾是港龙的股东,与曹光彪打过交道。因此,这次收购是经各方缜密协商的,是互利的公平交易。
到1991年6月,泰富经改组、集资、扩股之后,股权分配是:中信49%、郭鹤年20%、李嘉诚5%、曹光彪5%。泰富正式改名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长。
从股权分配上,可见李嘉诚旨在促成这件事,而无意获取权益。
从1990年初李嘉诚辅佐中信收购泰富起,香港中资与内地国企,纷纷扯超人衫尾,欲借超人之力购壳上市,合组联营公司,利用双方的优势,在香港和内地同时拓展业务。
作壳出售
香港有一家“东荣钢铁”上市公司。该公司业务以经销钢铁为主,1990年,光钢筋一项就进口33万吨,占香港当年市场的1/3。东荣为李明治的联合系集团所控。李明治是香港股市著名魔术师,不停地将全系各上市公司的股份倒来倒去,据说买家卖家都是他一人,害得小股东叫苦连天,不知所措。
李明治涉嫌触犯证券条例,招致证监会等机构的大调查,如证据成立,李明治及其联合系集团将会受到严厉处罚。在这种情况下,李明治走为上策,有意将旗下上市公司作壳出售。
东荣钢铁与首钢的入港发展方向相吻合,它既可消化首钢的钢铁,还可将部分钢铁销往海外。
1992年10月23日,首都钢铁、长江实业、怡东财务、东荣钢铁在北京签订有关收购东荣的协议,收购价9.28角/股,涉资2.34亿港元。收购方的股权分配是:首钢51%,长实21%,怡东3%,一共为75%东荣股权。收购停牌前,东荣市价为9.2角/股。
东荣的市价及收购价均低于股票面额,可见东荣当时在股市信誉之低,仅是一只没有肉的微型空壳。后来,这只小壳的继任主人却将其发展成为了大型中资企业。
双赢并购
首钢入港发展的第二次合作,是收购三泰实业。
1993年,李明治的联合系进一步斩缆,将旗下的上市公司出售。4月2日,首钢、长实、怡东又一次联手,收购联合系的三泰实业67.8%股权,每股作价1.69元,共涉资金3.14亿港元。
三泰实业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收购后,3家的股权分配是:首钢46%,长实19%,怡东2.7%。5月,东荣从长实和怡东手中购回三泰股份。
同月,东荣正式改名为首钢国际。大股东仍是首钢、长实、怡东3家。三泰实业则挂在首钢国际旗下。
1993年9月12日,首钢国际全面收购宝佳集团,涉及资金11亿港元,是首钢国际金额最大的一次收购。宝佳的业务以黑色金属为主。
经过5次收购后,首钢国际在香港站稳脚跟,实力大增,于是,调头向内地进军。与内地政府及企业合作的投资项目,累计资金达百亿以上。
从1992年起,中资公司在香港股市借壳上市、招股上市蔚然成风。红筹股成为股市令人瞩目的股种。香港证券界评出1995年中资上市公司四大天王,市值排名如下:
第一名,中信泰富,474.7亿港元;第二名,粤海投资(广东省政府驻港投资机构),89.4亿港元;第三名,首钢国际,63.6亿港元;第四名,越秀投资(直属广州市政府),50.9亿港元。
虚拟运营
李泽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因此特别关心科技的发展。回到香港后,他本着自己尊崇科技的信念,于1990年创办了卫星电视,正式步足科技界。1993年5月,在加拿大的一艘游艇上,李泽楷仅由一位私人顾问陪同,进行了一场出人意外的谈判,他将卫视64%的股份售与有意开拓中国市场的传媒大王、新闻集团主席默多克。这一转手,李泽楷净赚4亿港元。创立卫星电视并将其出售,可以说是李泽楷在创业中做出的第一次非常漂亮的“亮相”,技惊四座。
靠出售卫视股份获得的收益,李泽楷做出新的决策,借壳在新加坡上市,创建盈科拓展,一直想走出父亲光环的李泽楷,从此开始自立门户。
李泽楷的经营之道,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这样一条主线:提出网络概念——推动股价上升——收购老牌公司——完成虚拟资产实体化。
具体说来,首先是通过提出高科技概念,公司转型为高科技公司,股票随即成为网络概念股。在“新经济”的鼓吹、支撑下,网络股价靓升,公司规模膨化,虚拟财富剧增。
相当多的网络公司至此就止步不前了,这正是它们致命的失误。李泽楷没有到此止步,他继续利用虚拟资产和财富效应,对具有实质资产和赢利能力的老牌公司成功实施了收购,从而完成了虚拟资产实体化最为关键的一步。
和别人的产品谈恋爱
——和谐合作在产品运营
经营企业的根本任务,是必须尽一切所能,谋求降低成本,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这一基本原则并不存在所谓国内与海外的差异,可以一体适用。
——摘自《世界经理人》网站
联合促销
合作人应具备质量与风险意识。合作人应当能够正确处理业务收入与业务质量的关系。收入是生存的基本保证,质量则是生命的保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保证坚决贯彻实行,不能一味地强制,合作人应以身作则,并教育和培养员工的质量与风险观念,树立责任意识。
荣事达人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提炼出来一种经营理念与企业精神——和商精神。它在产品运营中的内涵:对顾客和用户,荣事达强调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和商精神在这方面的体现是顾客导向);对供应商,荣事达人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要求零缺陷供应,而在货款结算上迅速及时,决不拖欠;对分销商,荣事达人热情相待,真情相处;荣事达以诚信、文明的生产经营获得广泛的信赖。
在家电行业,“结盟”早已司空见惯,著名品牌在市场推广方面的强强联合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信赖感,实现“1+1>2”的市场推广效果。家电企业的联盟能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共同开拓市场。荣事达很好地打出了这张牌,使自己更加具有竞争力。
荣事达不满足于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北联国美,南携苏宁。在和商业领域合作的同时,自营的销售渠道也在悄然发生革命。原有的7个销售大区重新整合为东、南、西、北、中5大销售区域,原来每个省都有的销售分公司也被重新转化为27个销售分公司。
2OO2年6月19日,荣事达和海信宣称双方将在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共用、信息资源共享、新领域拓展和高层战略推进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以增强各自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以此应对WTO的挑战。
荣事达、海信此次战略合作,是中国家电业第一次从资源整合、战略拓展角度进行的深层次的强强联合,这次合作将最有效地结合双方技术的领先优势和产品生产的专长,使双方产品线在技术和精细制造这一平台上得到拓宽,同时荣事达、海信这两个品牌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壮大。
联合促销是一种手段,可以让联合的双方共同进步。荣事达人很好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商场中灵活地运用着。
在与宝洁、联合利华成功实施“联合促销”计划之后,荣事达又与世界感光行业的龙头企业柯达达成“新鲜一度、精彩一刻”的联合促销协议,为各自的消费者再添“好生活、更轻松”之亮丽色彩。荣事达与柯达公司借助双方强大的品牌优势在全国开展了规模宏大的联合广告演示和现场推广促销活动。
在国际市场上,荣事达积极以外向带动的营销战略促进企业发展,曾经先后与日本三洋公司、美国3大家电综合制造商之一的美泰克公司合资合作,形成三角形构架的紧密国际战略联盟,构筑了荣事达国际性的营销系统。
品牌组合
当今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思维共识和重要举措是用品牌带动资源有效的整合,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米其林集团深刻认识到:要进军中国并分割中国轮胎市场这块大“蛋糕”,以绝对优势占领中国的轮胎市场,必须抓住机遇,在技术、资源、资金等方面实现与中国轮胎巨人的联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