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有的选择和交往都可以说是在进行经济活动。也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所有的活动几乎都离不开经济。小孩子考虑怎样支配和使用零用钱,也是一种经济活动。让小孩子意识到,他身边的大部分活动都属于经济活动。
发财秘诀
在美国学者克莱松的《巴比伦富翁的秘密》一书中,作者通过巴比伦第一富翁之口,向人们阐述了七大发财秘诀:
第一秘诀:当你的钱袋里有10块钱时,最多只能花掉9块钱。
第二秘诀:一切花费都须有预算,人们应当把钱花在正当的事物上面。
第三秘诀:使每一块钱都替你挣钱,让金钱源源不断流入你的钱袋。
第四秘诀:投资一定要安全可靠,这样才不会丧失财富。
第五秘诀:拥有自己的住宅。正如巴比伦国王用雄伟的城墙围绕城市,有坚定发财意志的人一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家园。
第六秘诀:为了防老和养家,应该尽早准备必需的金钱。
第七秘诀:培养自己的力量,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这样就会有自信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巴比伦富翁的七大秘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含义吧!
这七大秘诀的实质是教人们怎样和金钱打交道:如何赚钱,如何存钱,如何花钱。
第一秘诀可称为“1/10”储蓄法,其思想就是:不要让支出大于收入。花掉的钱只能换来衣食,而存下的钱却可以生出更多的钱。
第二秘诀是教人们如何花钱,不要把支出和各种欲望搅在一起。预算使你有钱购买必需品,使你有钱得到应得的享受,也使你不至于在对欲望的无限追求中弄得入不敷出。
第三、第四秘诀是教人们投资以及怎样投资。应该注意的是,在投资之前必须认识到其风险性——为求高利而冒险投机是不可取的。
第五秘诀强调的是产业和财富对人的成功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中国古语说:“无恒产则无恒心。”当人们拥有自己的家园和产业时,才会因自豪而珍惜,才会更有信心,更加努力。
第六秘诀的实质是:为将来投资。在古代,通常的方式是把钱财埋藏起来,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投资于多种保险事业。
第七秘诀与前面六条不同,它讨论的主题不是金钱,而是金钱的主人。不是每个人都能赚到钱的,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有强烈的信念和欲望,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必须不断进步。
商机中的细节
哈同是旧中国闻名于上海滩的“大班”,控制着大上海一半以上的房地产,财富难以计数。但是,这个闻名一时、富甲一方的犹太大亨,刚到中国时却一文不名。
当时,年仅24岁的犹太人哈同尾随嘴咬雪茄的洋商与身带枪炮的洋鬼子,流浪到了旧中国的大上海。当时,他独自一人、一贫如洗,靠他父亲在上海的老朋友介绍,才勉强到沙逊洋行混了个看门的差事,住在又脏又臭的勤杂工宿舍。
看门本是一个不能发财的下等差事,可哈同一干上就不一样了。虽说只干了几天,他就对洋行上下了如指掌,特别是他还悉知:那些来洋行办事的,大多是来谈烟土等黑货生意的,于是他脑袋一晃,就想出了一个发财的鬼点子。
这之前,前来办事的只需和门卫打个招呼就被放进去,这回哈同的工作方法改变了。他在门口放了一本登记簿,来客一律要先登记,然后坐在门口的长凳上等候,按顺序进门。这下可把那些烟土商急坏了,因为他们急于将黑货出手。有些机灵的商人,猜透了哈同的用意,便拿出1元钱,轻轻塞入哈同手中,恳求道:“我有急事,能不能通融一下?”哈同马上到里面跑一趟,出来说:“请进吧。”
当排在前面的人提出质问时,他就会用刚学的中国话说:“他的生意比你们的紧急。”
久而久之,其他的商人也看出窍门来了,于是也在登记时塞给他1元钱。有个别的生意较大,需“货”较急的,还多加两元钱,要求“插号”。
这一看门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哈同一天能多收入二三十元的外快,而且还给营业部管事留下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印象。因为,以前这位管事的办公室里,从早到晚总是挤满了客户,他们争先恐后地谈生意,吵得管事头晕目眩。忽然从某一天起,客商们秩序井然地有进有出,而且几乎所有大买卖都排在前头。管事起初颇感纳闷,特意抽空去门口侦察了一番,才知“原来如此”,不觉对哈同另眼相看:“这个犹太青年聪明能干,让他做看门人,岂不是大材小用!”
不久,营业部管事就找哈同谈话,表扬他工作认真、聪明能干,并问哈同对洋行业务有何高见。哈同怎肯放过这个在上司面前表现的机会,忙说:“我看,用抵押的办法可以扩大营业额。”这话一下就说到了管事的心坎上。用抵押、用期票,不仅可以增大营业额,而且大有发挥的余地。
就这样,哈同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并像坐直升飞机般被提拔为业务管事、领班及行务员,直到最后成为旧上海滩上首屈一指的富豪。
从零开始
1968年春,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强生问他预算情况,舒乐博士坚定而坦率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
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700万美元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是一个不仅超出了能力范围也超出了理解范围的数字。
当天夜里,舒乐博士拿出一页白纸,在最上面写上“700万美元”,然后又写下了10行字:
一、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二、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三、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四、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五、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六、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七、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八、寻找280笔2.5万美元的捐款
九、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十、卖掉1万扇窗户,每扇700美元
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了富商约翰·可林,并使其捐出了第一笔100万美元。
第65天,一位倾听了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妻,捐出第一笔1000美元。
第90天时,一位被舒乐博士孜孜以求精神所感动的陌生人,在生日的当天寄给舒乐博士一张100万美元的银行本票。
8个月后,一名捐款者对舒乐博士说“如果你的诚意和努力能筹到600万美元,剩下的100万美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办法为每月50美元,10个月分期付清。6个月内,1万多扇窗户全部售出。
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l万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和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游客必去瞻仰的胜景。
水晶大教堂最终造价为2000万美元,全部是靠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而来的。
不是每个人都要建一座水晶大教堂,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可以摊开一张白纸,敞受开心扉,写下10个甚至100个实现梦想的途径。
财商启悟:
很多事情就是从一张纸、一枝笔以及一个清单开始的。从零开始有各种好处,其中之一就是可以瞎想,并且如果你有恒心、毅力和足够的坚持,某些瞎想是可以实现的。
从小钱开始
一次调查显示,美国41万个百万富翁中,78%的人年龄超过50岁,他们的财富都是通过连续二三十年每周7天做相对枯燥的工作而获得的。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13岁的学生萨和特,他曾经替人照看婴儿以赚取零用钱,留意到家务繁重的婴儿母亲经常要紧急上街购买纸尿片。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创办打电话送尿片公司,只收取15%的服务费,便会送上纸尿片、婴儿药物或小件的玩具等东西。他最初给附近的家庭服务,很快便受到左邻右舍的欢迎,于是印了一些卡片四处分送。结果业务迅速发展,生意奇佳,而他又只能在课余用单车送货,于是他用每小时6美元的薪金雇用了一些大学生帮助他。现在他已拥有多家规模庞大的公司。
“从小钱开始”是赚取财富的常用手段。而有些人一心想发财,不屑于赚小钱,只想赚大钱,结果大钱小钱都没有赚到。世界上许多富翁都是从“小商小贩”做起的。只有扎扎实实地从小事情做起,这样从事的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如果凭投机而暴富,那么来得快,去得也快。钱赚得容易,失去得也容易。
“先做小事,先赚小钱”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低风险的情况之下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借此了解自己的能力。当你做小事得心应于时,就可以做大一点的事。何况小钱赚久了,也可累积成“大钱”!
此外,“先做小事,先赚小钱”还可培养自己踏实的做事态度和金钱观念,这对日后“做大事,赚大钱”以及一生都有莫大的助益!
1996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定为美国第二大富豪的巴菲特,被公认为股票投资之神。他也是“以小钱”起家的典型。巴菲特在11岁就开始投资第一张股票,把他自己和姐姐的一点小钱都投入股市。刚开始一直赔钱,他的姐姐一直骂他,而他坚持认为持有三四年才会赚钱。结果,姐姐把股票卖掉,而他则继续持有,最后证明了他的想法。
巴菲特20岁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在那一段日子里,跟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都只会游玩,或是阅读一些休闲的书籍,但他却大啃金融学的书籍,并跑去翻阅各种保险业的统计资料。当初他的本钱很少,但是他的钱还是越赚越多。
1954年他如愿以偿到葛莱姆教授的顾问公司任职,两年后他向亲戚朋友集资10万美元,成立自己的顾问公司。该公司的资产增值30倍以后,1969年他解散公司,退还合伙人的钱,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资上。
巴菲特从11岁就开始投资股市,历经几十年坚持不懈。因此,他认为,他今天之所以能靠投资理财创造出巨大财富,完全是靠近60年的岁月,慢慢地创造出来的。
先做小事,先赚小钱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13岁学生萨和特,曾经替人照看婴儿以赚取零用钱。留意到家务繁重的婴儿母亲经常要紧急上街购买纸尿片,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创办打电话送纸尿片公司,只收取15%的服务费,便会送上纸尿片、婴儿药物或小件的玩具等东西。他最初给附近的家庭服务,很快便受到左邻右舍的欢迎,于是印了一些卡片四处分送。结果业务迅速发展,生意奇佳,而他又只能在课余用单车送货,于是他用每小时6美元的薪金雇用了一些大学生帮助他。现在他已拥有多家规模庞大的公司。
1996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定为美国第二大富豪的巴菲特,被公认为股票投资之神。他也是以“小钱”起家的典型。巴菲特在ll岁就开始投资第一张股票,把他自己和姐姐的一点小钱都投入股市。刚开始一直赔钱,他的姐姐一直责怪他,而他坚持认为持有三四年才会赚钱。结果,姐姐把股票卖掉,而他则继续持有,事实证明了他的想法。
巴菲特20岁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在那一段日子里,跟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都只会游玩,或是阅读一些休闲的书籍,但他却大啃金融学的书籍,并跑去翻阅各种保险业的统计资料。当时他的本钱不够又不喜欢借钱,但是他的钱还是越赚越多。
1954年他如愿以偿来到葛莱姆教授的顾问公司任职,两年后他向亲戚朋友集资10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顾问公司。该公司的资产增值30倍以后,1969年他解散公司,退还合伙人的钱,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资上。
巴菲特从11岁就开始投资股市,历经几十年坚持不懈。因此,他认为,他今天之所以能靠投资理财创造出巨大财富,完全是靠近60年的努力,慢慢地创造出来的。
比尔·盖茨强调:千万别自大地认为你是个“做大事,赚大钱”的人,而不屑去做小事、赚小钱。要知道,连小事也做不好、连小钱也不愿意赚或赚不来的人,别人是不会相信你能做大事、赚大钱的!如果你抱着这种只想“做大事,赚大钱”的心态去投资做生意,那么失败的可能性会很高。
将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两个开发商,一个在城东开发圆梦花园,一个在城西开发凤凰山庄。
一年后,总投资10个亿的圆梦花园建成了。60栋楼房环湖排列,波光倒影,清新雅静,真如在花园一般。不久,凤凰山庄也竣工了。它真像一座山庄,60栋楼房依山而筑,青砖红瓦,绿树掩映,确实是理想的居住地。
圆梦花园首先在电视上打出广告,接着是报纸和电台,他们打算投资100万元做宣传。凤凰山庄建好后也拿出100万元,不过它没交给广告公司,而是给了公交公司,让他们把跑西线的车由每天的10班增加到每天50班。一年过去,凤凰山庄开始清盘,圆梦花园开始降价。
现在去凤凰山庄的车每天已达到500班,几乎每3分钟就有一辆。坐这条线路上的车,可以得到一张如公园门票大小的彩色车票,它的正面是凤凰山庄的广告,反面是一首唐诗中的七言绝句,这种车票每周一换。据说,凤凰山庄有个孩子在车上背了400多首唐诗,最少的也背了50几首。
前不久,圆梦花园向银行申请破产,凤凰山庄借势收购,从此,市区又多了一条车票上印有宋词的线路。
将细节做到完美
马克曾是美国西里克肥料厂的一名速记员。尽管他的上司和同事均养成了偷懒的恶习,马克仍保持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重视每一项工作。
一天,上司让马克替自己编一本西里克先生前往欧洲用的密码电报书。马克不像同事那样,随意地编几张完事,而是编成一本小巧的书,用打字机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又仔细装订好。做好之后,上司便把这本书交给了西里克先生。
“这大概不是你做的吧?”西里克先生问。
“呃——不……是……”马克的上司战栗地回答,西里克先生沉默了许久。
过了几天后,马克代替了以前上司的职位。
米查尔·安格鲁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有一天,安格鲁在他的工作室中向一位参观者解释为什么自这位参观者上次参观以来他一直忙于一个雕塑的创作。他说:“我在这个地方润了润色,使那儿变得更加光彩些,使面部表情更柔和了些,使那块肌肉更显得强健有力;然后,使嘴唇更富有表情,使全身更显得有力度。”
那位参观者听了不禁说道:“但这些都是些琐碎之处,不大引人注目啊!”
雕塑家回答道:“情形也许如此,但你要知道,正是这些细小之处使整个作品趋于完美,而让一件作品完美到细小之处可不是件小事情啊!”
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