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富孩子
3622600000042

第42章 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1)

提高人的意志力的情商教育,必须以提高人对自身主客观条件及其相互关系规律的认识即智商教育为前提。

好品行往往是从合作精神的培养开始,合作精神的培养往往是从分享精神开始。从分享到合作,从合作到创业,从创业到发财,应该是小孩子为人处事的发展轨迹。

合作游戏与游戏合作

教授孩子合作精神这一最重要技能的主要方式就是合作游戏。通过游戏学到的合作技能更容易在同伴中普及开来。研究者对合作游戏如何修正孩子的霸道行为作了专门研究,发现“非霸道地与他人合作是发育过程的最基本目标之一,为交友以及日后的婚姻和事业成功打下了基础”。教孩子们玩合作游戏和活动可以增加被同伴接受的可能性,提高与他人共享的能力,使孩子更能接受别人的差异,保持更积极的同伴友谊。

让你的孩子学会合作游戏,可以让他明白,成功不过是群体活动过程的一部分,因而可以有助于他在这个高度竞争的世界上更好地处理问题。另外,这些游戏还能让害怕失败者认识到持之以恒的努力的重要性。在真正的合作团体中不存在个人失败,每个人都能赢,也都会输。下面就列举了几种有趣的合作游戏。

合作机器人。

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需要3个人参加。建议那些兄弟姐妹间互相竞争或者是孩子正处于“不合作”年龄的家庭来玩。3人站成排,最小的站在中间,是“大脑”,拉着两边人的手,指引他们活动。两边的人必须合作,照着“大脑”的要求去做,三个人就像一个人一样。动作有:

做出花生酱、黄油和果冻三明治,然后喂到3张嘴里。

记住要有牛奶。

利用镜子,画出一张3人在一起的画,然后把画分成3份。

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擦厨房、整理床铺等。

合作排球。

人数不限,但3~5人最好,给大气球充气,然后吹上天。

每人轮流打,必须在参加者之间轮流,不要有的人打得多有的人打得少;尽可能地不让气球落地;每次玩要尽量打破自己的纪录。

合作空中曲棍球。

该游戏是由杰姆·迪科夫发明的,他也是合作游戏运动的先驱。由两个人参加,需要8支铅笔,1个杯子,2根草棍,1小卷纸。把铅笔排成两个套着的正方形,每人拿一根草棍,互相合作把纸卷顺着铅笔沿正方形绕两圈。由于气流是单向的,因而这一工作难度极大,需要另一人的帮助。绕了两圈后,参加者必须把纸卷弹进杯子。要增加一点趣味性,可以规定游戏在两分钟内完成,也可以增加几支铅笔,使图形更复杂。

一旦孩子们了解了合作游戏的原则(合作则皆大欢喜,不合作则双方都输),那么就不可能玩错。由于游戏是很有趣的,因而对每个参加者都是很有益的,玩过以后会一次又一次要求再玩。

孩子不管处于什么年龄都可以学会合作游戏,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同样,学会面对失败、培养持之以恒等与自我激励和成功相关的技能,也是任何时候都不晚。但是,有一点我们要记住,孩子学习情商技能开始得越早越好。所有技能都不是孤立的。如果你关心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在学校的表现,那么你的培养方法只要作一点改变就行,但要坚持下去。最重要的原则对孩子和父母同样适用——成功哺育成功。

研究表明,孩子到了十二三岁时,在学习动力方面非常脆弱,会将能力看作成功的决定因素,因而为了不被看成失败者,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是愚蠢的办法。你可以通过此方法纠正孩子的这一不好的倾向,可以教会孩子们注重努力工作,而非结果,这样便可以弥补上述发育过程中的缺憾,教会孩子懂得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帮助孩子在团体的合作中成功而非在个人成就中得到满足。

既不挥霍也不吝啬

对于金钱不能走两个极端:既不能一毛不拔,为钱伤情或舍命;又不能挥霍浪费,只顾一时的痛快。

香港“房地产奇才”李兆基,在2001年度《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中位列第52名,个人拥有财富59亿美元。他用了28年时间使自己从当年只有1000元资本的穷光蛋变成了亿万富翁,1997年,他的资产为147亿美元,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上位列第4名,是亚洲首富。虽然他是一个亿万富翁,可是他从来不铺张浪费,同时,也不十分看重金钱,总是把财富用于社会和公益事业。许多人评价:“李兆基除了投资眼光准外,待人接物也很注重传统的人情味,绝不像有些商人只认钱不认人。几十年,他的恒基公司几乎与香港各大地产公司都合作过,被誉为‘百搭’地王。”

眼里只有金钱而没有道德、友情等情谊的人,是一定会被社会所唾弃的。就算他是个亿万富翁,但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一文不值。

学会交际本领

孩子与伙伴之间有共同的乐趣,共同的感情,共同的语言,所以孩子们都喜欢在一起。即使他们之间从不相识,甚至语言不通,孩子们也会一见如故,亲热地玩起来。孩子需要其他小朋友的启发和激励,需要他们的陪伴,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与小朋友交往。

著名的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其中有一条规则就是不准他的孩子接触别的孩子,原因就是怕别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影响了他的孩子。在今天看来,这种方法是不好的。

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父母要正面引导他如何与小伙伴合作,让孩子养成与人平等协作、忍让谅解、守信用、公正忠诚等社会交际中的规范习惯。

孩子与成人交往时,常常会表现出胆怯。父母应该对接触孩子的人说清楚,希望他们态度亲切、友好、和气,要使孩子开心而不要使孩子畏惧。

父母要告诉陌生人,接触孩子不能心急,要逐渐接近,让孩子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如果陌生人急于接近孩子表示亲近,强行抱孩子,反而会使孩子感到害怕。

不要让接触孩子的成人吓唬孩子,也不准取笑孩子,不能与孩子开过分的玩笑。这些都会使孩子怕羞、胆小,或者使孩子更加放肆、没礼貌。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父母要带着孩子一起接送,客人也要向孩子问好、再见。不要强迫孩子叫人,只要父母做好热情的示范,又鼓励孩子叫人,孩子就会大方叫人。不要在客人面前勉强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父母还要鼓励孩子拿自己的糖果请客人吃,这时,客人应适当吃一点儿,并向孩子表示谢谢。

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朋友、邻居家去串门,鼓励孩子自由交谈,以后他就可以单独与别人交往了。

不同年龄段对人际关系的需要是有不同的,而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交往际遇。对于孩子来说,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将是其发展中的核心人际关系。而且不同的年龄,对人际关系的依赖及所受到的人际影响也有很大差异。

就亲子关系而言,会从完全依赖——半依赖——半独立——独立——新的依赖;同伴关系上,也会经历玩伴——同伴——朋友——知心朋友等不同时期;对老师来说,也同样会有信奉——批判——选择性认同等发展阶段。但是,任何阶段的人际关系都是其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标志,其良好程度正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评价!

父母应该根据这些原则,让孩子学会建立和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与人搞好关系是人生的一门艺术,父母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起温馨美好的感情。在这种环境气氛的熏陶下,孩子就可能与他人相处得快乐而融洽。当然,父母还要有意安排孩子经常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随时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在游戏之中,孩子们常常都会既玩得开心,又学会了与人交往的艺术。

你是否发现,不少孩子有某种孤独倾向?譬如,尽管一人在家感到寂寞,却又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偶尔与人交往或参与集体活动,这些孩子也会表现得不自然不投入,甚至还会不知所措。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许可以发现,一些孩子还有独占独享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同样让人难以接受。

据报道,中国目前至少有五六十万幼儿孤独症患者。而上面描述的那种有孤独倾向的孩子,则远远不止这个数目。由此可见,孤独已经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潜在杀手,必须予以高度警觉。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恒河猴实验,即将一些恒河猴群体喂养,而将另一些恒河猴单独喂养。结果发现:群体喂养的猴子合群、健壮、活跃、生命力旺盛,单独喂养的猴子则孤僻、不合群、胆小,连生殖能力都下降了。

孩子身上,尤其是人格方面的某些缺陷,靠一家一户的封闭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应依靠群体的作用,以群治独。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近些年进行了成功的实验,如“星星河快乐家园”和“假日小队”,让孩子们组织起来,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健康的人格。在许多时候,孩子们之间的影响超过了大人的影响,因为孩子更渴望同伴的承认与接纳,而年龄越大此种渴望越强烈。因此,以群治独,让孩子走出孤独融入群体,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明智选择。

上幼儿园可提高幼儿社交能力。

英国北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小学中人缘最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上过正规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不仅朋友多,而且社交能力也更强。

从事这项研究的菲利普·欧文和约翰·莱奇福特博士对沃里克郡一所小学的187名孩子进行了调查。他们先将孩子所受的学前教育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是幼儿园,那里有较为正规的课程安排,老师既授课又安排大量的游戏;第二是游戏小组,通过特意安排的游戏,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与合作;第三是托儿所,那里虽有保育员看护,但没有明确的社交和教育目标;第四是呆在家中由父母、保姆或亲戚照顾。

研究证明,学前教育可为孩子将来的社交能力奠定基础。有较为系统的课程安排和活动指导的幼儿园和游戏小组,可为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托儿所和呆在家中的幼儿则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

幼儿园里不仅仅是老师的事,父母要积极参与。国外幼儿园里,有很多父母轮流帮助幼儿园搞清洁卫生,带领小朋友外出郊游,每个父母的参与时间,很少的特别忙的父母才能免去他的义务。幼儿园非常鼓励父母参与。父母通过帮助幼儿园做工作,可以知道幼儿园是怎么进行教育的,也知道老师的辛苦,教学思想是怎么讲的,又是怎么体现的。这样,幼儿园与父母沟通的渠道就多一些。国内比如孩子开家长会、演出、部分活动等一般是一个家长来,而在国外,一般都邀请父母一起来,因为这在国外都被认为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活动。所以,父母的参与,体现了父母在亲子教育、幼儿教育当中特别重要的地位和决策。

在美国,父母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到了几个父母共同办一个幼儿园的地步,因为他们的幼儿教育非常多样化,有很多种类的幼儿园,有的父母非常喜欢某一种教育理念,她就想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但是,很不巧,比如她住在加州,她喜欢的幼儿园在纽约,没有办法,不能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然后,她就和其他有同一理念的父母共同建成一个这样的幼儿园。让他们的孩子享受他们认为理想的幼儿教育。

培养同情心

攻击是人的本能的反映,这种本能必须靠道德的约束力量才能加以压抑。

有些孩子喜欢虐杀小动物,有的喜欢欺侮有残疾的人,这就是一种充满攻击性的残忍行为。

有的孩子看到一个小动物,比如一只蚂蚁,他们就会像狮子一样冲上去,一脚踏上去,把蚂蚁碾成齑粉。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残忍行为,与他们认知能力和道德观念薄弱的关系显然是很密切的。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必须增加培养善良情感的内容,压抑孩子本能的攻击性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