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个复杂的动物,既可以“人穷志短”,也可以“人穷志不穷”;既可以“富贵不能淫”,也可以“饱暖思****”。智商、情商、财商三者必须有机统一、和谐统一,才能发挥出最佳功能。
以学前的创业型教育为基础和前提,结合现有的就业型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才能把父母亲子教育的功利目的,同孩子本身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的容量是由构成木桶的最短的一块木板所决定的。一个人成为富人,确实需要综合性的素质,这个综合性素质的各方面都需要平衡发展,缺一不可,短一也不行;缺一短一将成为限制小孩子日后成为创业型人才、成为富人的瓶颈。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完美的人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先天的个性,培养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
雅典时代希腊文明的伟大,是自由教育的结果。相反,拜占庭时代希腊文明的贫乏,正是烦琐教育的结果。为此,从小就要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究理精神、求知欲望以及对美术、文学等的欣赏能力。
培养了卡尔·威特的父亲在谈到他的教育思想时,首先就提出:
“有人认为,我培养孩子绘画、音乐、文学方面的兴趣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这是他们对我的误解。我从来不想把儿子培养成某一方面的天才,也从来没有把他的才能向别人过分地流露。我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在充满情趣和幸福之中度过,仅此而已。”
所谓完美的人,对一个儿童来说,就是一个身心健康,能朝着美好目标进发的人,是一个德、智、体、美、劳、情、知七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的人。
为了使孩子一生幸福,父母有义务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老威特对儿子爱好的培养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他首先从住宅开始做起,在住宅的房间中,决不放置任何没有情趣和不相协调的东西,墙上贴着使人心情舒畅的墙纸,并且在上面挂上经过精心挑选的有边框的画。尽力在室内摆设很有情趣的器具,决不摆设任何不合身份的东西。在衣着上,全家人都极为讲究——并不是一定要穿昂贵气派的服装,而是极为排斥花里胡哨的东西,讲究朴素和雅致。老威特还在住宅的周围修上了雅致的花坛,栽上那些各色各样从春到秋常开不败的花卉。
有一次,老威特看见小威特一个人蹲在地上津津有味地做着什么。他没有惊动他,而是悄悄地走到了他的身后——原来他是在用一根小树枝在地面的泥沙上画画。他仔细看了看,没有想到那是一幅完整的画——天上有太阳和云朵,地面有树木和田野,田野间有几个农夫在种地。画面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而且构图非常完整,其中的线条还颇有韵律感,完全不像一般孩子的那种涂鸦之作。老威特心中暗暗欢喜。他决定让儿子学画,虽然不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艺术家,可是画画的确在培养他的观察力。他给儿子买了画笔和纸张,尽量去给他提供培养这种爱好的条件,虽然儿子最终没有选择成为艺术家,可是画画培养了他孩提时代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他童年时期健康成长。
除了绘画之外,老威特还培养儿子的文学爱好。他从小就给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到他能够自己阅读之时,他把一些好的文学作品推荐给他。
老威特在生活的细节中也非常注重对小威特的教育。在小威特六岁的时候,有一次E牧师来他家做客。在饭桌上,小威特把他喜欢喝的牛奶洒了,他因此也就没有牛奶喝了。E牧师把自己的牛奶让给他喝,可小威特不喝,并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洒了奶,就不能再喝了。”老卡尔在旁边一边吃着点心,一边故意装着没看见。E牧师推测一定是由于老卡尔平时训戒儿子太严的缘故,责怪他说:“对一个刚六岁的孩子因为一点点过错就限制他喜欢喝和吃的东西,你的教育是否过于严苛了?”为了打破僵持局面,老威特让儿子出去一下,然后向牧师解释说:“儿子并不是因为教育严格而惧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他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不喝的。”听了他的解释后,E牧师不相信,他让老威特离开房间一会儿,再把小威特叫进屋里,热情地劝他喝牛奶,但毫无效果。接着他又换了新牛奶,拿来新点心诱惑他说:“我不告诉你爸爸,吃吧!”但小威特还是不吃,还不断地对他说:“尽管爸爸看不见,上帝却能看见,我不能做撒谎的事。”E牧师接着又说:“白天我们马上要去散步,你什么也不吃,途中要挨饿的。”小威特回答说:“不要紧。”实在没有办法了,E牧师只好把老威特叫进去,小威特流着感动的泪水如实地向父亲报告了情况。父亲冷静地听完后,便对他说:“威特,你对自己良心的惩罚已经够了,因为马上要去散步,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心意,把牛奶和点心吃了,然后我们好出发。”儿子听完,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仅仅六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能力,E牧师深感不解。这都是老威特平时细节教育的结果。
纵观当今大多数父母,他们的“禁律”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能始终如一,有时不行,有时却又变得行了。这样久而久之,就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下了父母的“禁律”可以打破的烙印,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定见,无定见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禁忌。
为了培养完美的人,应当从幼儿起就培养他们辨别社会真伪善恶的能力。但是,我们现在的学校体制还不能完成这一教育的重任,许多学校只不过是一个个兜售学问的零售店,教师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店员。尽管他们大多数都在尽职尽责地销售名为心理学、教育学等等的知识产品,但你从这些授课中丝毫感受不到知识的魅力。有其师必有其徒,在鸡窝里怎么能指望会飞出金凤凰呢!
在一些素质教育还不很完善的地方,我们做父母的就要多付出心力来为孩子补上这一课。记住: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而非只注重学问的庸人和俗人。
“能力桶”与七龙珠
我们的孩子要有高“智商”,要有高“情商”,他们还得有高“财商”。
与其给孩子准备一桶金,不如从现在开始锻炼他点石成金的能力;与其让孩子生活在父辈成功的阴影里,不如现在就教给他成功者的素质。这才是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社会里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一个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现:“能力桶”。
那么,到底什么是“能力桶”呢?
经济学认为,一件事能否取得成功,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不是由其中最有利的因素决定,更重要的,也更为关键的是看它的最欠缺的、最薄弱的部分如何。
事物就好比是一只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其中最长的那块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实际上,我们对孩子的培养就是为他们造就自己的、标志着他们的能力大小的那只“桶”,这只“桶”的容量就是我们的孩子们成功的可能性。
相传在古老的中亚,由于连年的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凶残的魔王统治着世界。一个意志刚强的孩子图鲁特为了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决心战胜魔王,但不知如何去做。一天,他碰到了一个盲老人,老人告诉图鲁特:要想打败那可恶的魔王,就必须寻找到先人不慎丢失了的那七颗龙珠。它们分别代表着一个人所应具有的七种能力,那就是高人一等的智力、能言善辩的口才、敏捷的应变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自控力、对他人极强的影响力,当然还得有能使人超然世外的艺术修养。只有有了超然的艺术修养,才能耐得住魔主的诱惑。孩子经过千辛万苦,在他因与魔王博斗而归天的父亲的灵魂的指导下找到了那七颗失落的龙珠,并从此具有了超凡的能力,终于打败了魔王,拯救了当地的人民。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就得培养他们那种战胜未来生活中的困难的能力了。
高人一等的智力、能言善辩的口才、敏捷的应变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自控力、极强的影响力、高超的艺术修养---
这一切不正是我们苦苦找寻的基本的高能力的要素吗?
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
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姑娘走错了路,在潮湿与饥饿中度过恐怖的一夜之后,她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蕾·汤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你带到一条稍大点的小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如果愿意,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她们在伊芙蕾·汤的带领下,顺利地穿出了森林,最后她们的欢呼声迎来了救护人。
人们也许会认为,像伊芙蕾·汤这样的人生来就是领袖的材料,而其他人命中注定是随从。可是领袖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培训孩子的领导才能,应:
树立孩子的信心。
信心来自教导,因此,应从小培养孩子有顽强的信心。当孩子成功地蹒跚着走向你时,他们取得了第一次胜利,随之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会引导着他们取得下一个成功。
让孩子探索。
春季里的一天,一个小女孩儿在雨水浸泡的前院挖一块石子,忽然她跑去对她爸爸说:“爸爸您瞧,我找到的这块石头多漂亮!”她爸爸当时并未责备她弄脏了裙子,而说:“是啊!多漂亮的石头,来,我们把它洗干净,这样就可以看清楚它到底有多漂亮了。”须知,衣服上的泥浆可以洗掉,但孩子印象中的痕迹却会持续很久。
让孩子树立成功的信念。
一个在体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岁小女孩儿来见总教练,总教练没有当即让她表演体操,而给了她四支飞镖,要她投射办公室对面墙上的靶子。那个小女孩儿胆怯地说:“要是投不中呢?”这几个字概括了她注定无望的一生——她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成功上,相反却时时想到失败了怎么办!这个孩子当然不能成为运动员,因为她的心理素质不行。因此,生活中,你应告诉你的孩子,做任何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败。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让孩子多动脑。
一个小男孩儿因为腿太短而无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级台阶,他央求他的母亲,但母亲并不是把他抱上去,而是告诉他:“动动脑筋你就有办法了。”小男孩儿想了想说:“那我把我的小车拖到那儿,然后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亲说。小男孩儿这样做了,一切都变得十分容易了。
给予鼓励。
当你的女儿告诉你,她要当一名女刑警,或者你的儿子说他打算做一名电影特技替身演员,而这些都不是你所考虑的职业时,你或许会说:“女孩子不可以干那个!”或“太危险了吧?”但你说错了,你应该鼓励他们,尽管他们的梦想对你来说是多么稀奇古怪,你应该高兴的是他们已拥有较强的幻想力,而幻想力是创造力的导师。
父母不能随便揭孩子的短
孩子们会做错事,因为孩子们不可避免地会有缺点。而这些缺点也正是造成他们挨骂或父母唠叨的原因。责骂也好,唠叨也好,最好就让它们停留在家庭的圈子里:母女之间、父子之间。
但有的父母有时喜欢对邻居和客人们讲:“唉,我这个孩子就是不读书,功课总是不及格”或者“我这个孩子就是喜欢说谎,真是气死人!”父母这样说,也可能出于无心,只是一时气愤或心血来潮,或者说明自己责骂孩子的原因。不论是前者,或是后者,这样做都是不对的。这样在外人面前张扬孩子的缺点,丝毫无助于对孩子的教育,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无地自容,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另外,在邻居或好友相聚时,有的人喜欢对主人的孩子夸奖几句。这通常是一种客套。可有的母亲为了表示谦虚,在听到赞美时总爱说:“唉,我这个孩子任性得很,不太听话哩!”或者“都小学五年级了,还娇气得很,什么事都要母亲来督促!”如果孩子没有这些毛病,为了谦虚,做母亲的这样说就不对;即使孩子真有这些缺点,也不应向外人张扬。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知道自己的缺点,他们有羞耻心。自己的缺点,家人知道没有什么,但说与外人知道,面子上就觉得过不去了。因为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羞辱感,令他们自惭形秽。所以,父母在与外人交谈时,谈到自己的子女绝不要揭短。因为父母无意间向外人讲自己的孩子的缺点,无异于向第三者说他并非是一个好孩子,极端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反地,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时刻加以肯定。譬如在外人赞美自己的孩子时,父母可以说:“是的,我的孩子最近进步很大!”这样孩子觉得光彩,同时也会更加奋发向上。
不要否定孩子将来的发展。我们有的父母在孩子不听话,屡教不改,或者不认真读书、不做功课时,气急了,就会骂出一些令人泄气的话来。“你是一个十足的废物!”“你将来还会成个什么有用的人?鬼都不信!”“你还想有什么作为,做梦!”
父母一时的气话,却足以构成对孩子终身的伤害,因为它截断了孩子对自己将来的希望和美好的撞憬。一个人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一个没有前途的孩子,他还能好好读书吗?读了书干什么呢?
社会调查显示,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是因为在家受到父母的藐视而产生了挫折感,于是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开始自暴自弃。这是因为不论孩子的年龄大小,父母对他们前途的否定,都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打击。尤其是稚龄的孩童,父母的话对他们更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即使没有产生什么不良的具体行动,在人格上也会形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个人的前途是很难预料的。今天有许多企业家,在30年前或者20年前,还是农家子弟。有的甚至在念小学或中学时也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取决于主观的因素外,还取决于外部条件和环境,那就是机遇。而一个人的才能又是多方面的,有的人不会读书,但可能精于经营。何况一个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还长得很呢!一个不管现在多么平淡无奇的人,只要对将来抱着“前途大有可为”的希望,就会激起无穷的力量。这也就是俗话所讲的:“不要把人看扁了!”“不要把话说绝了!”
鼓励孩子争取成功
孩子面临一个新的挑战的时候,往往会对能否取得成功产生焦虑。焦虑,是各种年龄的孩子都会产生的,父母的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孩子的焦虑,增强孩子的成就动机,使孩子取得一个个的成功。
不要从负面去暗示孩子
孩子产生紧张或焦虑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暗示孩子,使他们更加紧张。孩子感到为难或焦虑的时候,父母应该使自己保持平静。比如孩子要去参加演出、比赛或考试,父母必须做到心平气和,既不要自己紧张,也不要老对孩子讲“别慌”、“别紧张”。研究证明,这一类的言语具有很大的暗示性,常常会使孩子更加紧张。
用孩子的成功经历去鼓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