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富孩子
3622600000014

第14章 富人是怎样炼成的(4)

常常有人问多湖辉:“从几岁开始教孩子学认字和算术比较合适?邻居家四岁的孩子已经会写全部平假名,而我家同年龄的孩子连自己的名字还不会写,是否是智力低呢?”听到这样的询问,多湖辉深切地感到自以为对孩子什么都了解的父母,实际上什么都不了解。

本来孩子的智力发育速度因每个孩子的身长和体重不同而各异,在人与人之间有一个很大的个人差异。在我们周围,既有1岁半就能像大人一样说话的孩子,也有过了5岁什么话都不会说的孩子,这不是智力和能力的差别,而是语言发育速度快慢的区别。

因此,对于应该从几岁开始教孩子认字的问题,也不能无视发育速度一概而论。

父母必须懂得,教孩子学什么不是时期的问题,而应该看孩子现在对什么感兴趣。孩子开始感兴趣的时候就是其学习的时机,对此没有过早过晚的问题。

成也玩具,败也玩具

谈到玩具,我们就不得不评论一种令人担心的情形,那就是:现在的父母,似乎给了孩子过多的玩具。我们在百货公司或街上,常可看到儿童在玩具店前,吵着要买玩具,最后大人拗不过,也只好给他买了。

遇到这种情形,若是西方的父母,就不这样,他们无论孩子是哭是闹,绝不给他买玩具。

我们注意到,在欧美人的家庭,除了生日与圣诞节以外,好像都不给孩子买玩具,更别说会把小孩子带进玩具店了。

他们这样做自然有他们的道理,因为在他们看来:

孩子想要的东西样样都给,那绝不是父母爱心的表现,反而会给小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

根据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指出,拥有太多玩具的小孩子,性格比较散漫,他会精神不集中,容易见异思迁。玩具一个接着一个,兴趣也会跟着瞬息万变。

幼儿的玩具不必太多。哪怕只有一种,他也会变换各种方式来玩的。即使是个硬瓶盖、一片木头,在孩子看来,或许都比玩具店买来的昂贵东西还要好玩。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认为,帮助幼儿发展种种创意,才是做父母的最大义务。给予孩子形形色色的玩具,孩子想要的东西样样都可以得到,这样的孩子绝不能算是幸福。

常言道:“喝酒的人被酒喝。”我们倒觉得,玩具过多的小孩子不是在玩玩具,反倒是被玩具给玩耍了。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见到一些家长,他们绝对不给孩子买现成的玩具,只给他们买只有自己动手组合才能玩的那种,这样孩子在得到它之后都得绞尽脑汁,甚至流着眼泪去拼装。他们即便完成不了,也不轻易向父母求援。由于拼不起来就不能玩,孩子们就会拼命去干。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很赞同这种教育理论。很多父母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玩具店里,摆满了形形色色、琳琅满目的玩具,连大人看了都会不知不觉深受吸引,以为买了回家,孩子一定会很高兴。但其实不然,孩子们在玩了片刻后,就再也不屑一顾了。

事实上,孩子对于用不着自己动手完成的现成玩具,一点也不会觉得好玩,因为这样的玩具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欲望。比如,当你花高价买了一架电动火车回来时,孩子并不满足于看火车如何在轨道上跑,而是感兴趣于将轨道一会儿予以拆散,一会儿加以组合。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认为,现代的孩子,只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玩具感兴趣。所以,不但玩具不益过多,而且应该给予孩子们能够满足完成的喜悦感的玩具,并从中满足来自他们内心的创造欲望。

发现孩子的天赋

心理学用“智力商数”即“IQ”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智商通常的算法为“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经过研究分析,智力水平可分为7个等级。

IQ值大于140的孩子近似天才或已经是天才;在120-140之间的孩子智力非常优秀;在110-120之间的孩子智力优秀;在90-110之间的智力平常;在80-90之间的孩子就有些愚笨;而70-80之间的孩子智力就有些缺陷了;最后,小于70的孩子是低能儿。

这个标准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天才儿童在学校表现得非常愚钝,但在某一方面却是无可比拟的,因此不必把智力测验看得太重,更不要靠一两次测验就轻率地给宝宝定义为“神童”或“低能”。

普遍认为构成智力的因素有五种,分别是: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观察力是指能发现别人从未注意过的问题。记忆力是指能记住事情的外形和名称,以及该事物与以前学过的某物的相似点与不同之外。注意力是指精力的集中,只有集中精力,才有可能更好地观察事物,并记住该事物。思维力是指孩子观察到各种事物以后,渐渐学会将它们归纳分类,并进行分析比较,从具体的区别上升到抽象的区别,进而产生总结和概括的能力。想象力是指以此及彼,通过事物的一点联想到许多点,通过联想加以想象就出现一种新的想法。

智商的标准只是一个参考,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必过分按照这个标准来确定孩子的智力程度。因为每个孩子的智力发育都具有个体差异,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发现孩子的优势,并合理地加以引导,你的宝宝会发展得更好。

及时发现孩子的天赋,意味着及时发现孩予在某些方面的超常表现。你的孩子有哪方面的天赋呢?

是否擅长背诗句或电视中的台词、广告词?

是否理解你的情绪变化?

是否喜欢问诸如“时间是什么”、“最大的东西有多大”等问题?是否很少迷路?

是否特别文静、爱动脑筋?

是否唱歌不走调?

是否问“煤”“电”是怎么加速?为什么下雨?

学系鞋带和骑自行车是否容易?

是否特别喜欢扮演角色和化妆演戏?

如果你把一本常念的故事书念错了时,你的孩子是否会纠正?

乘车外出时,你的孩子是否常常记住路标并指出来?

是否喜欢听音乐,并很容易地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是否能把地图画好,并能清楚地标上地点?

是否擅长模仿和表演?

是否能把大小玩具按颜色分放在各个位置上?

是否能将感情和动作配合起来?

是否喜欢讲故事,而且讲得很好?

初次来家的客人走后,你的孩子是否喜欢谈论客人和对客人的印象?

能否正确判断自己不能做某件事?

鼓励孩子自己研究问题

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大多五六岁时就开始对某一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迅速及时地捕捉孩子的兴趣点,顺势予以引导,就为孩子成才打开了通道。

有这样一个电视画面:一个三岁的孩子在屋子里玩,过了一会儿,孩子可能有些饿了,看见桌子上放着饼干筒,于是,他站起来伸出手去取饼干筒。桌子高没有够着,孩子站在那里左看右看,看见桌子右边有一个塑料脸盆,孩子把脸盆拿过来放到桌子下,自己站到盆里伸出手去取饼干筒,还是没有够到。他从盆里出来,站在那里想了想,用手把脸盆翻过来,使脸盆的底朝上,自己站上去够饼干筒,一伸手够着了,坐在地上吃起来。

这个孩子的行为过程留给我们很多思考。

设想一下:假如父母在孩子的身边,他们会做什么呢?他们可能会把饼干筒递给孩子。父母的这种行为有什么效果呢?其实就是代替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过程。

所以,我们不仅提倡让孩子动手做事,还提倡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培养能力。

无论孩子动手做什么事情,第一次的体验可能不是成功,而是失败。这时有的父母就会斥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还不如我自己干呢!”而智慧型的父母会鼓励孩子:“找找没有成功的原因,再仔细地想一想。”当孩子想做却又不知从何处下手时,父母应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大多五六岁时就开始对某一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迅速及时地捕捉孩子的兴趣点,顺势予以引导,就为孩子成才打开了通道。

凡是孩子最敏感的也就是他最感兴趣的,兴趣是孩子成才的启蒙老师。

不少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料可谓细心、悉心、精心之极,但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上却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粗心。

有的孩子多次在父母面前表现了对动物、植物、机械、色彩、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强烈的敏感,做父母的却视而不见,贻误了培养孩子成才的时机。

但是善于学习的父母却能让孩子取得成功。

天津有个少年科技爱好者叫张明,11岁时他就制作了台式收音机,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三等奖。但是他小时候却是“很不听话的”:不肯到幼儿园去,父母只好把他锁在家里。他在家摸爬滚打,浑身弄得脏兮兮的,把买给他的手枪、汽车等玩具拆得七零八落。

最初张明的父母都很讨厌他的淘气,后来在一位小学老师的启发下,父母才喜出望外地知道,孩子拆卸玩具正是他好奇心强、爱观察、肯钻研的表现。

发现了孩子这一兴趣点之后,张明的母亲便同孩子一起拆卸玩具,同时边拆卸边教授道理,启发他的思维,终于让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