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经营智慧全书
3622400000012

第12章 创意高于技术(2)

这一消息给张思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中国没有聪明的下一代还怎么持续发展?清朝末年民弱国危任人宰割的一段历史使他产生了沉重的社会责任感。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找到一种有效、安全、科学的补碘途径,为中化民族素质的提高做一点贡献。同时,他也知道,开发出好的补碘药品对海王集团来说也是一次良好的机会,在政府下定决心于本世纪末消除碘缺乏病的号召下,自己的公司能制造出一种好的药品,那么自己的公司岂不就有了良好的形象。

中国有4亿人口缺碘,那么补碘的药品还愁没有销路吗?

经过数以千次的实验,海王集团终于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防治碘缺乏的药物。张思民把这种产品定名为“海王金典”。因为他认为,人的智力要比黄金还要宝贵。当时作为一家大型公司集团,海王有很多可选择的高利润项目。如果仅仅追求直接的经营利益,海王集团完全没有必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发补碘产品。因为与其他项目相比,这个项目可以获得的商业利润并不是最高的,可这个项目却能够产生出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创新称霸世界

松下幸之助说:今后的世界,并不是以武力统治,而是以创意支配。

比尔·盖茨的微软给互联网带来了统一的标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垄断。其视窗(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已成为进入互联网的必由之路,全世界各地的个人电脑中,92%在运用Windows软件系统。

更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微软共投资及收购了近40家公司,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资本扩张行为,但只要把这些公司排在一起分门别类,立刻就会令人大惊失色!因为这些公司所代表的竟然是网络经营的3大命脉:互联网络信息基础平台,互联网络商业服务,互联网络信息终端。微软不仅统治了现在的个人电脑时代,而且已经开始着手统治未来的网络时代!

因此,美国司法部要引用反垄断法控告微软。

可是比尔·盖茨从容地说:“微软只占整个软件业的4%,怎么能算垄断呢?”

盖茨的话也自有他的道理,因为软件的形态与工业时代的规模和产品建立的垄断已有明显区别。实际上,微软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垄断,只有“霸权”才能更确切地描述微软的真实。因为操作系统是整个电脑业的基础,微软以核心产品的垄断获得了对整个软件行业的霸权,使得垄断操作“稀释”和掩饰在更大范围的霸权之中,与单纯的数量份额和比例等等有关垄断的硬性指标已无明显关系。

软件业的霸权是一种独特的霸权,是知识的霸权,创新的霸权。

软技术高于硬技术

智慧经营时代,将是智慧高于知识,知识高于技术,软技术高于硬技术。

1975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共同创立了微软公司。当时,没有人能预料到他们的工作有一天会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到了今天,比尔·盖茨不仅多年蝉联世界首富之位,微软公司更是世界软件行业的一个神话,成为了行业霸主。

微软公司主要的产品有视窗系列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系列。同时它还涉足了CDROM,推出了Encarta,一种多媒体电子百科全书,以及最新的多媒体游戏等产品。1995年8月,微软推出的最新版本的视窗软件打破了常规:它没有在名称上使用软件产品的代码,而是选用了推出的日期(即Win—dows95)。这表明了微软公司从一个主要的商业性品牌转向了大众消费品牌。总之,一切就如盖茨常说的“为每张办公桌上和每个家庭中的电脑服务”。

现在,微软公司拥有60多个子公司,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软件业霸主。它的势力从巴西到芬兰,从阿联酋到澳大利亚,其触角无处不在。

一位风险投资家迈克尔·莫里茨说:“像微软公司这样能够在20世纪末在人类生活很多方面有影响的公司,在世界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也许你得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才会发现具有微软公司目前这种影响的组织。”

而一位银行界人士则这样评价:“再没一家公司能像微软那样让PC变得越来越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

甚至,有一条街道以它的名称命名——华盛顿市微软路。以“软”胜“硬”盖茨1953年10月28日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师,盖茨就读于西雅图高级私立中学“河畔中学”,当他在八年级时就开办了一家“交通数据”公司。1975年盖茨遇到了保罗·艾伦(后来成为他一同创建微软公司的合伙人),是艾伦给盖茨带来了《大众电子学》杂志,杂志上的报道深深吸引了盖茨,当时盖茨正在哈佛大学读书,在艾伦的劝说下,他决定辍学经商。

当时的世界还没有意识到软件的价值,没有任何纯粹生产软件的公司,软件被认为是必须但麻烦的附加设备,企业普遍认为只有硬件才能赚大钱。

比尔·盖茨却认为软件才是真正的摇钱树,应该只做软件,微处理器的能力每半年就更新一次,一台电脑要想发挥出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就得不停地购买软件。而软件市场的发展又会进一步增加个人电脑的市场需求。因为每一个软件都有着强大的功能,它可以帮人减轻很多工作负担,面对这么方便快捷的工作方式,不但可以节省开支,还可以提高效率。

1975年,盖茨和伙伴保罗·艾伦雇人编出了第一个产品——用于微机的BASIC语言。1975年7月下旬,他们与MTTS公司签署了期限10年的协议,允许MTTS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和转让BASIC及源代码,盖茨获得了18万美元的第一笔资金。20世纪80年代末,微软MS—DOS超过CP/MDOS,成为操作系统的领导者,微软的电子表格、文字处理等应用软件开始起步,1988年微软超过莲花公司,第一次成为世界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就是这个时候,盖茨时代开始了:1991年Windows3·1发布,微软帝国浮出水面,一个新型的垄断巨头诞生了。1998年9月14日是微软划时代的日子,这一天微软公司股市市值达到2612亿美元,首次超过通用电气的市值1574亿美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微软的营销领域除了PC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还涉及个人财务软件、教育及游戏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商用电子邮件、数据库及工具软件、内部网服务器软件、手持设备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电视、上网服务及近20个不同的万维网站,销售软件的造神运动达到顶峰,许多国家都开始将软件业作为自己的强国之梦,软件业超过了硬件,成为计算机的主导产业。

盖茨得益于他所捕获的智慧经营的商机。

研究高于开发

研究是开发的前提,也是开发的灵魂。然而研究的投入比开发要大,见效却比开发要慢。智慧经营就是善于先投资研究,再投资开发。只要处理好研究和开发之间源和流的关系,企业才能够在技术引领市场中抢占制高点。

在微软研究院,微软从不规定研究人员的研究期限,但对开发部门却规定了期限,因此微软大部分的技术人员在开发产品时有期限要求,“真正的研究是无法限定期限的,因为都是一些未知的东西,但开发必须有期限,这是研究与开发的最根本的区别。但是我如果花了两年时间还没有研究出结果的话,我就会认为这个题目可能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我往往会放弃它。”

巴特虽然不去微软总部上班,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微软研究院里,也许几个月、一两年都没有研究成果,但他的薪金和股份并不会受到影响。虽然这样,巴特并非碌碌无为,在加人微软的最初4年,他就研究出六项重大成果,其中电子邮件的加密软件程序在外界的影响很大。

实际上,微软公司给巴特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使他能够致力于研究工作,用传统的“纪律”观念衡量,巴特似乎游离在“人事管理”之外。

许正勋创建的全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扫描仪的公司之一,自20年前公司创办之日起,许正勋在管理上追求的一直是松散式管理,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厂里的工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他从来不管,无论是科研部门还是工厂制造部门,从来就没有实行过打卡制,但员工却经常加班加点。18年来,他们的毛利润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人事管理”并不在于管理本身,而在于管理的结果。

英特尔公司的董事长葛鲁夫认为:“衡量我们工作的尺度就是我们的工作成果和实际上看得见的结果,而不是工作方式、程序、表面现象。”这段话精辟地说明了在人事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

灵活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激发员工创造性的工作热情,他们的思维不会受到僵化的“管理”限制,容易产生新的创意。

出奇制胜

出奇之所以能制胜,是因为它能吸引人的注意,是因为它能满足人的未曾满足的需要。而人都是喜新厌旧的。此外,出奇还可以使竞争对手措手不及。

有一段时期,国际市场上玻璃杯大量滞销,不少制造玻璃杯的工厂纷纷倒闭。日本下谷玻璃制品公司生产了一种带“酒窝”的斜口玻璃杯:杯边有窝,手拿着不容易滑掉,杯口倾斜,一边高,一边低,高鼻子的西方人喝起来不会碰鼻子。这种独具一格的玻璃杯一上市,立即成为畅销品。

如今,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一天忙下来都感到浑身疲惫不堪,连坐着看电视的精神都没有了。能否满足人们躺着看电视的需要呢?1986年8月,日本的一家工厂研制生产一种由两只三棱镜制成的“电视眼镜”。由于三榜镜的折光作用,人们戴上这种眼镜,平躺着也能欣赏到电视节目。这种出奇、新颖的眼镜,投放市场后销路非常好。

广告,是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平淡无奇的广告,一般人们都不大注意,而新奇的广告,却会很快引起人们的兴趣,并能起到很好的促销作用。

澳大利亚一家报纸用1/2版面刊登了一则“西铁城”手表的广告,没有一句诸如“款式新颖,走时准确”之类的言辞,只宣布了一则令人惊讶的消息:某日某时某刻,西铁城钟表公司将用直升飞机在堪培拉某广场上空投西铁城手表若干,谁捡到就归谁。

这一天到了,人们半信半疑地在广场上翘首以待。直升机如期而至,数以万计的西铁城手表从天而降。戴上从几百米高空扔下的走时准确的手表,人们怎能不坚信它的品质!

快半拍的智慧

在智慧经营时代,所谓“赢家通吃”,就是快鱼吃慢鱼。而快是怎么来的?创新来的。新和旧是相对的,只有抢先一步,想别人所未想,才能抢占市场,引流潮流,在宏观的买方市场中,创造一个微观的卖方市场。所以,抢先就是抢新,赢家通吃就是创家通吃。

技术领先管理模式指的是依靠在技术发展上居于领先地位而带动企业全面发展的管理系统。采用这一管理模式的企业,通常是这一行业的大型企业。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EB·Roberts教授在1999年末全球技术战略管理标杆研究的结果,调查的样本是1999年北美、西欧和日本所有研发投入超过1亿美元的公司。在统计的样本中,日本企业有74%,欧洲企业有84%,北美企业有79%都采取了技术领先和与竞争者同步推人市场的战略形式。

技术领先是依靠企业在基础研究中的优势,沿着研究、开发、工程管理的轨迹前进,不断发明创造出新的产品和工艺方法,从而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占据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技术领先者常常是高技术产品的最早和最主要的供货者,常常主宰着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据着市场优势。技术领先加上市场优势,使企业竞争力提升,同时,由于新产品上市初期,竞争不激烈,技术领先企业常常可以获取高额利润。相反,技术追赶者一般并不是某项产品或工艺的首创者,他们主要通过知识的传播、设备的进口、接受直接投资和技术贸易等方式来获取技术领先者的先进知识,这些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然后才是改进、发展这些知识。

在索尼的发展过程,创新是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并因此形成独到的创新管理模式。索尼创始人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创新的企业精神。50多年来,索尼开创了随身听、V8摄像机、特丽珑彩电等独特技术,虽然在这期间有很多的失败,但索尼一直保持着创新的精神。

不管是在民用产品还是在专业级产品上,索尼都瞄准高端市场,所以,索尼在拓展市场时都是先找消费能力高的地方进入。按照索尼的理论,所有商品和服务都要与人接触。而“与顾客的接口或是界面”,就是最后与顾客接触的那个环节。在索尼看来,电子产品是硬件,音乐电影是软件,游戏则是两者结合的产物。比如,索尼电脑VAl0就是“音频视频整合的操作系统”的缩写,索尼想通过电脑产品完成其家庭性产品的扩展。索尼进军电脑行业的初衷就是将原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挖掘出来,而这些新兴领域的利润往往高于社会平均成本。在1994年,索尼全球年销售额超过400亿美元。

索尼的真正起飞是从1955年推出迷你型晶体管收音机开始的。1968年的特丽珑显像管,1975年的民用录像机,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Walkman和CD,最终让索尼确定了自己在影音(AV)领域立足的方向。从1980年到1990年,依靠AV的成功,索尼的业务高速成长了3.8倍,一举成为全球AV领域巨人。

1995年4月,出井伸之被任命为索尼公司总裁兼老板,1999年,出井伸之被正式任命为老板,成为索尼第二代领导人,开始领导索尼投入到一轮巨大的转变之中。

当时,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传统的AV概念,索尼顺势迅速把一只手臂伸向了IT领域。20世纪90年代索尼的亮点是其功能强大的PS系列游戏机、侧重影音能力的VAl0电脑和独创的MD格式音乐。围绕着AV这个主题,索尼开始大量运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时代的AV向数字时代转换“AV+IT成了索尼逐渐清晰的一个发展主题。出井伸之就是在这样的变革背景下从第一代领导者手中接管索尼的。

出井伸之接手索尼时,虽然年近60岁,但他的思维方式与盖茨、戴尔等年轻一代企业家相比,丝毫看不出任何守旧和落后的迹象。在出井伸之面前,没有什么新的概念不能接受,没有什么新的变革不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