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3609300000006

第6章

对于只上过一年髙中的丁晓兵来说,读书比打仗还要艰难。打仗靠的是勇敢,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他没有一个怕字,可坐在课堂上的他却英雄气短,生出了一个“畏”字。他知道自己的弱项,文化底子薄,适应能力差。他更知道自己的身体,失去了一只灵活的右手,给学习带来诸多的不便。学习中,丁晓兵遇到的第一个难关是“笔记关”。课堂要做笔记,课后要做作业,总也离不开手中的笔。那笔不听使唤,每次上课他总是急出一身汗。

丁晓兵忘不了第一次用左手拿起笔写字的情景:手中的笔不听使唤,笔下的纸不听使唤,写出的字歪歪扭扭,完完全全的“稚童体”。

课堂上完不成的作业自然要课后补。下课了,他自觉地给自己补课,对着录音机整理课堂笔记。

炎热的夏季,晓兵从没有睡过一个午觉,汗水伴他度过了那两个酷热难耐的夏天,冬天的夜晚,他披上大衣,怀里揣个热水袋,挑灯夜战。两年的校园时光,他没到过中山陵,没去过玄武湖,所有的节假口星期天全都用在了学习上。他在一篇日记里这样写道:假使翅膀断广,我心也要飞翔。他用超人的毅力追赶着时代的步伐,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

折翅的飞翔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毕业了,丁晓兵乂一次面临着人生的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留校当教员,校领导征求过他的意见。他是优秀学员,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是教员的合格人选。

第二种选择是去机关,领导考虑他身体的特殊情况,不适应到基层工作,这种安排带有照顾性。

“如果领导征求我的意见,我要求到基层连队去工作。”丁哓兵郑重地问答。

“丁晓兵,论身体,你比别人少了一只手,基层训练,摸爬滚打,你能适应吗?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论环境,学校在大城市,基层在大山沟,你选择基层不是自找苦吃吗?”

“留校当教员,领导信任,专业对口,也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啊。”

毕业分配时,同学给他出主意,教员给他提建议。丁晓兵认真地思考过这次人生的选择。既然选择了留在部队工作,就要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炼自己,扎扎实实走好军旅生涯的每一步。自己是从战士直接提十的,没带过兵,年纪轻轻进机关,今后更没有带兵的机会了,没有带兵经验的军人还算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军人?绝不能㈥为自己是英雄而躺在功劳簿上向组织索取,绝不能因为自己少了一只手而安然地接受组织照顾。挑战人生,人生才会变得精彩。这是丁哓兵作出的选择。

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回旨当年选择的路,丁晓兵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别人提起来,说当年如果你去了‘残联’的话现在如何如何,但我觉得这样一路走来,走得更扎实。当时我想,自己是一战成名,经验和能力都不足,所以选择了放弁。政院毕业的时候,校领导提出让我留校当教员,我知道这是组织对我的关心,可我还是选择了下基层。当时觉得,我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下基层去,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也箅是对人生的一个挑战。当时,很多人对我的做法不理解。有人说:机会难得,错过了就没有了。还有人说:你这不是犯傻吗?我感到自己的选择没有错,选择了工作和学习,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人生又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每一次接受挑战,战胜困难,我都感受到了战胜自我的幸福和满足。”

关于丁晓兵到基层任职的问题,团党委作了专题研究,委员们纷纷发言,寄?的是信任,也不免有担心和忧虑。“丁晓兵是英雄,可他并不是合适的基层带兵人。丁晓兵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说,更重要的是他少一只右臂,缺胳膊少腿的人,怎么组织部队训练,怎么能做到军事过硬?从这一点看,他确实不适合到基层工作。”

“丁晓兵主动要求到基层去锻炼,这说明他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有了这种想法,有了这种准备,相信他一定能干好。”

“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能力、体力,他只有一只手,能打背包吗?能完成单双杠练习吗?能通过400米障碍叫?能完成5公里越野吗?能通过军事体能考核吗?如果做不到这些,到基层怎么带兵?”

“丁晓兵提出这样的请求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有不服输的性格。在战场上他是英雄,在生活中他要做强者,下基层锻炼是他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选择。应当同意他的请求,给他搭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委员们最后达成共识,同意晓兵的请求,调他到八连任指导员。

在八连荣誉室

“丁晓兵,你知道八连的连史吗?在战争年代,八连是经历过炮火硝烟考验的英雄连队。今天,八连是全师的标兵连队,是基层建设的一面旗帜,是‘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是军长直接挂钩帮建的连队,调你到八连去,希望你能保持荣誉,再创辉煌。”上任之前,政委找他谈话。

“感谢组织的信任,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晓兵同志,调你到八连任职,意见是不完全统一的’不是对你缺乏信任,而是考虑你身体是否能适应。一个标兵连队,军事、政治、后勤,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都要打头阵、争第一,这个指导员不好当啊!八连的官兵在看着你,各级领导也在看着你,只能干好,不能干差,连队建设滑坡了,出问题,你就是打了败仗。你想过你面临的严峻考验吗?”政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我想过,我的身体有缺陷,可我的工作标准绝不会降低。我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在艰苦的环境里重塑自我。到基层去,我的人生将翻开新的一页,我要用实践证明我人生的价值。”

这就是英雄之气!政委向他投来信任的一瞥。“晓兵同志,你必须清醒地知道并懂得,部队需要的不仅是头戴荣誉光环的英雄,更需要素质过硬的带兵人。”

“我懂,我一定珍惜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绝不辜负首长的期望。”

丁晓兵将自己的想法和组织的决定告诉未婚妻陶婉珠。“你这不是0找苦吃吗?”陶婉珠劝告说。“人到这个世界上是来吃苦的,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你吃的苦已经够多了,难道你不觉得吗?”

“只有吃过苦的人,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甜美。”“你太争强好胜了,所以你注定要吃更多的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吃苦、不去奋斗,人生还有价值吗?”“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你到基层带兵,你能完成军事训练课目吗?你能通过军事考核吗?你为什么非要做那些你自己做不到的事呢?”“连你也对我不信任吗?”

“不是不信任,我认为这不是你的最佳选择。只有到基层带兵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吗?”

“人的一生有多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一种挑战,我觉得挑战人生、挑战自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陶婉珠知道无法动摇他的决心,贝是在心里多了一分牵挂。

兵家常事

丁晓兵打起背包到八连报到的第一天,他所看到的是官兵们疑惑的目光。从这些疑惑的目光里,他读出了其中深藏的东西:他只有一只胳膊,怎么能来基层带兵?充其量是个“天桥把式””只说不练。

没有隆重的欢迎仪式,也没有髙调的施政演说,来八连一个星期了,丁晓兵只看不说,他看八连辉煌的历史,看八连奋斗的经历,看八连的荣誉和现状。他不想先说而后做,他要先做而后说。

时隔不久,他就遇到了一件尴尬事。那天晚上,部队摘紧急集合。作为指导员的丁晓兵,最后一个到达集合地点,让部队等了整整0分钟,他迟到的原因就是打背包。

队伍整齐列队站在操场上,儿十双眼睛盯着“丢盔卸甲”的指导员丁晓兵。那一刻,他心里难受极了,第一次在全连面前集体亮相,亮出来的居然是这样一副“丑态”。夜幕遮住了他紫红色的脸和那脸上暴起的靑筋,他感到脸在发烧,火辣辣的。连长点评完备,丁晓兵站在了队伍前囱,他有话要说。“同志们,今天是我给八连丢脸了,对不起大家,现在我当着大家的面表态,今天我给咱八连丢掉了面子,不出一个月,我一定再把它捡回来!“话不多,但掷地有声。

为战士演示打背包

打背包是军人的基本功,连背包都打不起来怎么在基层带兵?小小的背包像一块巨石压在丁晓兵的身上,这是他到基层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从那以后,丁晓兵每天躲在屋里练习打背包。一只手打背包,背包绳在手里不听使唤,起初,手脚配合,后来,换成“啃面包”,用嘴和手配合,嘴被勒破了,鲜血染红了背包绳,他依然咬着不放。

“指导员,以后打背包的事就交给我吧。”通信员心疼地对丁晓兵说。

“你能帮我一阵子,能帮我一辈子吗,自己的事还要我自己做。”丁晓兵给通信员一个语重心长的回答。

苦练了一个月,打背包过关了,可比打背包更难的关口还在后头。

作为一名从战场上下来的战斗英雄,丁晓兵更加懂得过硬的军事素质对于一个带兵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作为一名军人,尤其是一名基层带兵人,没有过硬的军事素质,怎么能带出过硬的连队,怎么能保持荣誉,保持先进?八连是全训连,连队的日常工作就是训练。单双杠、俯卧撑、5公里越野、射击训练,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完成这些训练课目算不了什么,可对于一个失去右臂的人来说,完成这些训练课0,他注足要付出比常人多儿倍的努力。人体就像是一部精密的仪器,一这某个部位出现故障,整体就会失去平衡。

走匕训练场,丁晓兵才知道自己的身体严重失衡。在新兵连,丁晓兵是军事索质最好的新兵,在侦察大队,他是军事技能最过硬的侦察兵,当年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在新兵中第一个被批准上前线作战,荣耀地当上了“第一捕俘手”。现如今,自己的强项成了弱项,要找回过去的辉煌,一切要从头开始。

5公里越野,练的是军人的耐力和毅力。到连队后的第一次训练,丁晓兵信心十足地站在排头兵的位置上。3时他在想,5公里越野,靠的是双腿,自己有健全的双腿,肯定不会拖连队的后腿。

事情并非像丁晓兵想得那样简单,跑步的动作要领是双腿和双臂的协调,两条腿在跑,只有一只胳膊在摆动,身体汽然失去平衡。渐渐地,丁晓兵觉得身体重心偏离,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身体在倾斜,脚下的路也在倾斜,他甚至跑不到一条直线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还谈什么速度?训练结朿了,他当了“副班长”。

练平衡,练协调,练耐力,练毅力,练速度,为了训练达标,丁晓兵起早贪黑地练,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终于成了全连5公里越野的排头兵。

投弹,也曾是丁晓兵的长项,轻轻一掷,50米开外,每次考核,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现在改用左手投掷,方向感没有了,有劲使不上了,成绩骤然下降了一半。为了练习投弹,他将训练弹绑在绳子上,另一头拴在大树上,反反复复地练习,半年时间里,他竞然拉断了6根绳子,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训练成绩由25米提高到50米。只有丁晓兵知道,为了这个艰难的提升他付出了多少努力。

冲锋枪射击练习,对于正常人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训练课目,可对丁一丁晓兵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正常人是两只手操枪,而他只有一只手,只手操枪的动作有点像拉小提琴,他将枪托紧紧地抵在肩胛部,用下腭夹紧,0分钟不到,就已经汗流浃背了。为了增强持枪的稳定性,他从体能训练开始,坚持练。俯卧挣。别人是两只手练,他用一只手练,别人完成00个,他坚持完成200个,他知道“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道理,不停地给己加码。

手臂的力量有了,他开始练稳定性和持久性,战士在枪上挂两块砖,他挂三块,战士定型半小时,他定型45分钟。拇指、食指、虎口处长出厚厚的老茧。那是一个夏天,因天气太热,训练时间过长,他有几次晕倒在训练场。为练好卧姿出枪动作,他一次次地练前扑,嘴巴在流血,膝盖在流血,脸上被磕得青一‘块紫‘块,打一次靶,他的脸就要肿一次,腮帮子一边大一边小。肩胛部位被磨得发黑发亮,肘部和双膝血瘢脱了又结,结了乂脱,每脱一次,都要付出血的代价。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一次次艰苦的磨炼,一晓兵练出了一流的射击水平。

太湖之滨的某部训练场:一场射击对抗赛庀在紧张激烈地进行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