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3609300000002

第2章

闲话童年

一米七五的个头算不上高大;但不失英武,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站有站相,坐有坐姿,活脱脱一个军纪军规打造的军营男子汉。这是丁晓兵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丁晓兵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爷爷(父亲的养父)参加过抗美援朝,父亲亲历过抗美援越。小时候,他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英雄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他幼小的心灵。爷爷和父亲都当过兵,就给他取名叫“兵”吧,这是父亲给他取名的初衷。童年是一个梦,童年是一首歌。

在丁晓兵童年的记忆里,爸爸是一个遥远的梦,那个梦的影子是贴在墙上的一张军装照。妈妈告诉他,那照片上的人就是你爸爸,他是解放军。

“妈妈,什么是解放军?”他瞪着一双童真的大眼睛不解地问。

“解放军就是上前线打坏人的好人。”妈妈这样告诉他。“妈妈,什么是坏人?”他接着问。“日本鬼子是坏人,美国鬼子是坏人。”“妈妈,爸爸他们怎么打坏人?”“用机枪,用大炮,用飞机。”

“妈妈,我长大了也要当解放军,我也要上前线打坏人。”他看着妈妈说,小脸上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坚定。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因为有了军人情结,丁晓兵从小就喜欢有关军人的一切。他喜欢爸爸的绿军装、军装上的肩章、军帽上的五星、军人的水壶、军人的证章,他更喜欢的还是军人手中的武器一手枪、步枪、机枪、坦克、大炮、飞机、军舰……起初,他用笔画,后来用纸叠,再后来用泥塑、木刻。纸大炮、泥坦克、木手枪,这是丁晓兵儿时最心爱的玩具。

丁晓兵常常把肖己打扮成“小兵”的模样,戴“顶军帽,扎一条腰带,腰里别一支木手枪,仰着小脑袋走来走去,他觉得那样很神气。

在丁晓兵儿时的记忆里,他最喜欢的有三本“小人书”,一本是《林海雪原》,一本是《英雄儿女》,再一本是《西游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他常常是敷衍了事,可看小人书却很着迷。他幼小的心灵开始有了崇拜的偶像:他想当侦察兵,像杨子荣一一样大闹“百鸡宴”,智取威虎山,生擒座山雕;他想当战斗英雄,像王成一样,英勇无畏,奋不顾身,在敌人的炮火面前,大声疾呼“向我开炮”;他想当孙悟空,炼就火眼金睛,惩强扶弱,打败妖魔鬼怪。

在母亲眼里,晓兵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母亲性情急躁,可对不听话的儿子,既不敢打又不敢骂,全都要由着他的性子来。

事出有因,儿子有仗势,大奶奶是他的“保护神”。丁晓兵从小就和大奶奶一起生活,大奶奶对他宠爱有加。丁晓兵在家里挨了打,大奶奶要是知道了,妈妈少不了要挨上一顿骂。

大奶奶早年寡居,膝5无子无女,到了晚年,同宗同族的孙子孙女一大群,可她独爱丁晓兵,晓兵成了她生活的依靠和精神的支撑。

有好吃的,大奶奶总是留给晓兵吃;有好衣裳,总是留给晓丘穿一天,堂哥、堂姐们把丁晓兵“藏”了起来,一整天没有放他回家。

大奶奶急了,哭着喊着找孙子。

村前村后找遍了,河塘湖汊捞遍了,大人小孩问遍了,一点音信也没有。

“晓兵啊晓兵,你在哪里啊!”大奶奶哭得肝肠寸断。心急上火,血压升高,大奶奶心脏病突发,就在那天晚上,她喊着丁晓兵的名字走了。

丁晓兵不知道人为什么会死,不知道人死了是否还能再活。大奶奶走后,他说什么也不肯回家,一个人住在大奶奶家里,坐在大奶奶家门口的石墩匕,呆呆地等着她老人家回来。

“晓兵,大奶奶让你们给气死了,再也不会回来。跟我回家吧,听话。”妈妈边哄边劝。

“你骗人,我不回家,我要大奶奶,你把大奶奶给我挖出来。”丁晓兵忽然又哭又闹。

这孩子怎么了?见儿子心态失常,妈妈宥急了,先去求医,后去求“神”。

岁月流逝,丁晓兵走出了大奶奶故去的阴影,却终身走不出大奶奶的爱。他总是说,我要好好活着,才对得起那些深深爱过我的人。

爸爸在外地当兵,很少回家,妈妈忙里忙外,上有老下有请允评我用左手敢礼: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小,一个人操持整个家,很少能顾及丁晓兵。

上学了,妈妈督促他淮时到校;放学了,他常常不能按时回家。丁晓兵从小就是“孩子王”,总有一群孩子围着他转,跟着他跑。

打架牛殴的事时常发生。有时候,丁晓兵还没到家,告状的就找上门来。

“晓兵,你又在外面闯祸了?”丁晓兵回到家,妈妈一脸怒气地问。

“是他们先打我。”丁晓兵委屈地说。“打你哪里了,打伤了没有?”听说儿子在外面挨了打,妈妈心疼,总是要看个究竟。

每逢遇到这种事,妈妈总是拧着他的耳朵到对方家里道歉,当着人家的面把儿子打一顿。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回到家里,妈妈心疼儿子,再给他煮个鸡蛋补一补。

如果儿子成了“输家”,被别人打得遍体鳞伤来,不但没有好吃的,还要冉挨上一顿打。这种教育方式有些悖于常理,可妈妈有她!1己的道理,她希望儿子成为强者,从小就是一个男子汉。长此以往,妈妈对儿子性格的塑造卓有成效,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劲头在丁晓兵身上越来越鲜明。

晓兵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就是“抓俘虏、一群孩子分两拨,每一拨自立一个根据地,然后开始逃跑、追踪、藏匿、搜索……青纱帐里,芦苇沟里,蒿草丛中,麦秸垛里,那迅是他的自由王国,那里留下了他童年的快乐回忆。

一天晚上,丁晓兵真的是玩疯了,小朋友们全都回家了,他却一个人躺在芦苇沟里睡着了。妈妈找了他一整夜,回家后自然少不了挨一顿打。可他依旧乐此不疲,在这个游戏中,他初次体验到当侦察兵的快乐。

夏天来了,几场大雨过后,塘满河涨,小孩了溺水的事件时有发生。

丁晓兵生性爱水,常常避开大人的耳目,带着一群孩子下水摸鱼捞蟹。

妈妈知道儿子的禀性,看是看不住的,打是不管用的,于是给他编造了一个恐怖的故事。’

妈妈对他说,河塘里有一种水怪叫“水猴子”,“水猴子”吃人,一天能跳七七四十九个河塘,小孩子千万不能下水。

“水猴子”是什么模样?是不是和“孙猴子”差不多?丁晓兵觉得好奇,他自己编了一个小网兜,套在一根竹竿上,每天痴痴地坐在河塘边等“小猴子”出现,他想捉一个“水猴子”上来,给妈妈看看。

“晓兵,你每天坐在河边下什么?”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小朋友不解地问。

“我在这里捞‘水猴子’。”丁晓兵认真地回答。“哪里有‘水猴子’,是大人骗你的,下河洗澡吧。”丁晓兵挡不住诱惑,扑通一声跳进水塘里。在岸边坐的时间长了,一个猛了扎进水里,丁晓兵突然觉得腿在抽筋。他挣扎着浮出水面,刚想张嘴呼救,一口河水灌进嘴里,再次呼救,又一口河水吞没了他的喊声,他终于没有力气了,慢慢地沉下水去……

丁晓兵醒过来的时候,躺在一个陌生人的怀里,他知道这请允许我用左芋敬礼: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哇”的一声哭了。

丁晓兵背着书包回家了,这件事他一直瞒着妈妈。他知道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妈妈知道了是不会原谅他的。

第一次跟随妈妈到部队去探亲,丁晓兵格外兴奋。那一年他还不到三岁。

“晓兵,我带你到部队看爸爸,理个发好吗?”“不好。”丁晓兵固执地摇摇头。“不理发就不带你去看爸爸。”“不去就不去。”

“不去也要理,你这孩子太不听话!“妈妈发火了,抱着倔脾气的儿子去了理发店。丁晓兵又哭又闹,哄也好,劝也好,打也好,就是不理发。“这孩子的头可真难剃啊!”理发师傅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妈妈哭笑不得,一个头理了不到一半,这样子多难看。爸爸在浙江金华当兵,从合肥到金华,中途在上海转车。在上海火车站候车时,妈妈又抱着丁晓兵去了理发店。

“儿子,你要听妈妈的话,不理发,邋邋遢遢的,爸爸不喜欢。”妈妈好说好劝,头还是没理完,他又哭得背过气去。

到了部队,爸爸找来一把推子,总箅是剃完了这个难剃的头。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慌。一夜之间,唐山成了废墟,20多万人遭受灭顶之灾。那一年,家家都盖防震棚,丁晓兵家也搭建了一一间简易防震棚。大地震没有来,防震棚没人住,一直闲置着。

一天,镇上来了两个外地人,他们是母子,母亲已是白发苍苍,母子俩一副落魄的样子。

他们是来找落脚地的,好心的母亲把家里的防震棚借给了他们。从此,丁晓兵家多了一个近邻,近邻为他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丁晓兵听到院子里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他蹑手蹑脚地走到院子里,看到一个铁塔似的影子正在月光下晃动,马步、蹲裆、腾越、卧倒,时而太空拳,时而扫堂腿,拳脚之间,如草莽间掀起一股旋风,手中的九节鞭啪啪作响,舞得呼啸生风。丁晓兵越看越少年练武觉得神奇,心想:自己要有这样一身功夫该有多好啊!从那天起,丁晓兵成了这家人的常客。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明确的定位,丁晓兵嘴巴甜,一个叫叔叔,一个称奶奶。母子俩格外地喜欢这个红领巾少年。

“叔叔,我也想学,你能教我呵?”丁晓兵恳求说。“练武是要吃苦的,你怕吃苦吗?”叔叔问他。“不怕!”丁晓兵坚定地回答。

“练武的人不但要吃苦,还要有耐心和毅力,一早一晚地练,一天也不能间断。太阳出来之前练,练的是‘吞日’功,月亮出来后练,练的是‘吞月’功,吞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才能练出真功夫。”叔叔给他传经布道。

丁晓兵似懂非懂,可他骨子里喜欢,每天跟着叔叔练几招。丁晓兵最佩服的人是奶奶,听叔叔说,奶奶也有一身好功夫,可她从不在外人面前显真身。

一天,奶奶告诉他,她的义母是一位高人,人称高大侠,轻功非常好,能在水上走路,能躺在一根绳子上睡觉。丁晓兵听得如痴如醉。

“奶奶,我也想在水上走路,在绳子上睡觉,你能教我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奶奶的话高深莫测。

从此以后,丁晓兵对武术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看别人练,自己就跟着练,形意拳、长拳、铁沙掌、鹰爪功、三节棍、九节鞭、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想学,门都想练。

掌能开砖,头能撞碑,飞檐走壁,刀枪不人,武艺人的“功夫”和那神话般的传说,把丁晓兵引领到了一个传奇的世界。

丁晓兵十分佩服叔叔的鹰爪功。那天,叔叔小试锋芒,伸手毫不费力地抓下一块老树皮。真是神功!不是亲眼看到,丁晓兵绝对不会相信。

丁晓兵跟着叔叔苦练基本功。

面前并排摆上5个酒坛子,酒坛子里装满水,每个坛子足有20公斤重。他照着叔叔的样子做,用五指牢牢抓住坛口,一只手抓一个,重重地提起,慢慢地转身,轻轻地放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臂力,练腰力,练指力,一场训练下来,肢体就像散了架,吃饭时,才知道筷子在手里不听使唤了。

内练一口气,外练金骨皮。听练“鹰爪功”的人说,练好这种功夫需要配一服洗手的药,药里有两种东西不可少,一是熊掌,二是鹰爪。

熊在山里,鹰在天上,怎么才能把它们搞到手?那些天,丁晓兵每天都在望天,看太阳看月亮,看雁来雁往,整天想着天上会有只老鹰突然掉下来,给他配一服良药,练一身绝技,让自己成为天下无双。

一边上学,一边习武。丁晓兵不但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而且练出了一副好身板。

十年磨一剑,丁晓兵8岁开始习武,就这样一练就是10年。17岁的他荣耀地成为合肥市第一批武术协会会员,他被聘为“长拳辅导站”的武术教练。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有多少传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一部名叫《少林寺》的电影热播后,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习武潮。一向冷清的“武协”突然间庭若市,报名习武的少男少女们纷至沓来。

丁晓兵的长拳辅导站有百人之众。弟子百人,队伍浩荡,一呼百应,丁晓兵第一次找到了成功男人的感觉。

按照武道的门俗,拜师学艺,开一桌“拜师洒”是必不可少的。张家请广李家请,天天收徒,日日宴席,那日子的确是够风光的。

当了师傅,然就有了权威。丁晓兵白天带弟子们去野外练功,每次去练功都会有意外的收获。那时,麦田里有野兔,山林里有野鸡,河塘里有鱼虾,练功结束了,弟子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搞点野味孝敬师傅。丁晓兵来者不拒,喝养小酒,吃着“贡”菜,津津乐道于游侠般的生活。

习武的人首先要讲武德和武道,不恃强凌弱,不欺行霸市,不祸害冇姓,不动手伤人……这是丁晓兵常常给弟子们灌输的道义。

一天,一位弟子兴冲冲提着一只鸡来孝敬师傅。“这鸡是哪来的?”

“气枪打来的!我的枪法绝对一流。天上能打飞鸟,地上能打走兽,只要让我遇上,一打一个准。”徒弟自我陶醉地炫耀说。

“哪里打来的?”“林子里,是山鸡。”“这是山鸡吗?你睁开眼睛瞧瞧!”徒弟自知理亏,不敢狡辩。本想前来讨师傅欢心,没承想讨来了麻烦。

“把你的枪拿来给我宥看,真的有你说的那么神?”徒弟不敢有违,乖乖地递:他的气枪。

“这枪真的还不错,可惜它祸害百姓,要它还有啥用?”丁哓兵不紧不慢地说着,只听“喀嚓”一声,气枪被摔成了两截。

“师傅,我以后再也不敢了。”见师傅大怒,那徒弟小心地赔着不是。

“我这里没有以后,你不配当我的徒弟,现在就离幵我这里!”

丁晓兵严明纪律,杀一儆巨。

合肥市有个包河公园,闹中取静,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丁晓兵常带弟子们来这里练功。

那是一个盛夏的夜晚,丁晓兵吃完晚饭,换上练功服,拿上九节鞭,骑上自行车,一路哼着小曲,摇着车铃,意气风发地朝公园赶去。

公闶里很安静,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地方。一路走来,时常能看到搭肩挽臂的男女在爱河里徜徉。

夜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美好,丁晓兵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夜色朦胧,曲径通幽。丁晓兵沿着一条小路走过那片茂密的小树林时,林子里突然传来一个女人的呼救声。

丁晓兵跳下自行车,手握九节鞭,循声向树林深处走太路走一路把手中的九节鞭舞得叭叭作响。

图谋不轨者见遇到“侠客”,知不是对手,呈鸟兽状落荒而逃。

丁晓兵不战而胜,从此留下了一个英雄救美的佳话。

绿色的渴望

18岁那年,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当兵去!丁晓兵满腔的热血在沸腾。“前方正在打仗,这年头去当兵,不是去找死吗?”有人向他发出忠告。

“你已经是武术教练了,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当儿年兵,身上的功夫可就全丢了。”师傅执意劝阻。

我喜欢的是军装,崇拜的是军人,我不怕打仗。丁晓兵力排众议,作出丫自己的选择。在丁晓兵的心目中,军营是英雄成长的沃土,战场是英雄的用武之地。他心中崇拜的英雄是“杨子荣”,他心中的理想是当一名智勇双全的侦察兵。

丁晓兵如愿以偿,他顺利地通过政审和体检,穿上了绿军装。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那是一个崇军的年代,穿上军装的丁晓兵为那身军装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新兵连苦,每一位新兵都要经过一段艰苦磨炼的日子。队列训练,体能训练,超强训练,紧急集合,从睁眼到熄灯,不得一刻消停。受不了这份苦的大有人在,有打退堂鼓的,有泡病号的,也有躲避训练的。

这能叫苦吗?不就是正常的军事训练吗?和练“功夫”比起来这能叫吃苦吗?练过“功夫”的人,哪个身上没受过伤,哪个身卜没流过血?这些,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