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存册叫人缘
3596200000023

第23章 法则十四 给欣赏——使人拥有优越感(2)

隔壁旅馆的服务生端来了我的餐点。她的名字叫“洗盘子的玛希”,因为她刚开始时是做洗碗盘助手。她简直是个怪物,斜眼,外八字腿,既没姿色,又没头脑。

有一天,她双手端着通心粉的盘子过来,我直截了当地跟她说:“玛希,你不知道你自己有什么宝藏。”

她惯于压抑自己的情感,迟疑了一会儿,害怕有什么灾难似的,连动也不敢动。后来她才把盘子放在桌上,叹了口气,纯真地说:“我永远都不相信我有。”她一点都不怀疑,连一个问题都不问。她只是喃喃地重复着我所说的回到厨房去了,而且她深信没有人会跟她开玩笑。从那天起,大家开始尊重她了。但最奇怪的变化在谦卑的玛希身上发生了。她相信自己确实有些内在宝藏,她开始打扮起来了,她饥渴的青春似乎开始奔放了,并谦逊地隐藏着她的朴实。

两个月后,她宣布她要和大厨师的侄子结婚了。她说:“我就要当一名新娘了。”并谢谢我。一个小小的称许,改变了她的一生。

吉欧吉特·勃布朗给了“洗盘子的玛希”一个美誉,而这份美誉改变了她。

比尔·派克是佛罗里达州得透纳海滩一家食品公司的业务员,他对公司新系列的产品感到非常兴奋,但不幸的是,一家大食品市场的经理取消了产品陈列的机会,这令比尔很不高兴。他把这件事想了一整天,决定下午回家前再去找该经理试试。他说:“杰克,我今天早上走时,还没有让你真正了解我们最新系列的产品,假如你能给我些时间,我很愿意为你介绍我漏掉的几点。我非常敬重你有听人谈话的雅量,而且非常宽大。”

刚戴上了比尔的“高帽子”,杰克能拒绝再听他谈话吗?在这个必须维持的美誉下,他是没办法这样做的。

有一天早晨,苏格兰都柏林的一位牙医马丁·贵兹像往常一样为病人看病,当他的病人指出她用的漱口杯托盘不干净时,他真的震惊极了。不错,虽然他给病人用的是纸杯,但托盘却是生锈的,这显然表示他的职业水准是不够的。

当这位病人走了之后,贵兹医生关了私人诊所,写了一封信给布利基特——一位女佣,她一个礼拜来打扫两次。他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布利基特:

最近很少看到你。我想我该抽点时间,为你做的清洁工作致意。顺便一提的是,每周2小时,时间并不算少,假如你愿意,请随时来工作半个小时,做些你认为应该经常做的事,像清理漱口杯托盘等。当然,我也会为这额外的服务付钱的。”

第二天,他走进办公室时,他的桌子和椅子,擦得几乎跟镜子一样亮,他几乎从上面滑了下去。当他进了诊疗室后,看到从未见过的非常干净、光亮的铬制杯托放在储存器里。他给了女佣一个美誉,而且就只为这一个小小的赞美,她的工作就更加认真卖力了。他用了多少额外的时间呢?一点都没有。

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位四年级老师鲁丝·霍普斯金太太,在新学期的第一天,当她看过班上的学生名册时,她的兴奋和快乐染上了一丝忧虑的色彩:今年,在她班上有一个全校最顽皮的“坏孩子”——汤姆。他三年级的老师,已经被他烦透了。他不只是恶作剧而已,经常跟男生打架,逗女生,对老师无礼,在班上扰乱秩序,而且好像是越来越来糟。他唯一能稍事补偿的特点是,他很快就能学会学校的功课,而且非常熟练。

霍普斯金太太决定立刻面对“汤姆问题”。当她见到她的新学生们时,她说:“罗丝,你穿的衣服很漂亮。爱丽西亚,我听说你画画很不错。”当她念到汤姆时,她直视着汤姆,对他说:

“汤姆,我知道你是个天生的领导人才,今年我要靠你帮我把这班变成四年级最好的一个班。”在头几天她一直强调这点,夸奖汤姆所做的一切,并评论他的行为正代表他是一位很好的男生。有了值得奋斗的美名,即使一个九岁大的男孩也不会令人失望的。而汤姆真的做到了。

巧用“高帽子”的交往艺术,可以使你在公众中处处受到欢迎,可以使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愿望得到满足。这就是赞美的神奇特效。

3.要及时肯定别人的长处

华克公司在费城承建一座办公大厦,就在大厦要完工时,承包铜器装饰材料的供应商突然以种种理由停止供应铜材料。由于缺少铜材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工程停下来。如果工程不能如期完成,除了要交付巨额的罚款之外,华克公司还要承担信誉上的损失,这对公司以后的发展恐怕比罚款所带来的损失更大。

打电话,对方一味地应付;发传真,对方也不予理睬。由于当初认为大厦的铜器装饰不过只是一个很小的工程,所以,并没有与供货商签订十分严密的供货合同。没想到就是这小小的疏忽,竟然在这节骨眼上缚住了公司的手脚。华克公司决定派卡伍到勃洛克林市与铜商当面交涉。

第二天上午,卡伍走进了铜商的办公室,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你知道吗?我在勃洛克林市发现了一个极大的秘密。”铜商瞪大了眼睛,好奇地问:“是什么秘密呀?”

卡伍说:“今天早晨,我翻看电话号码簿时意外地发现,在整个勃洛克林市,只有你一个人叫这个名字,看来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啊!”铜商听后心里乐滋滋的:“我还从来没注意过呢。”于是,他饶有兴趣地打开了办公桌上的电话号码簿:“哈,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呢!”接着,他很自豪地谈论起了他的家世。

等这个话题谈完,卡伍又说:“许多人谈起你的企业都赞不绝口,说同行中你们是设备最完善的一家。”铜商笑着说:“是的,这工厂的确花去了我很多精力和心血,如果你高兴的话,我愿陪你一起去看看。”

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了工厂。卡伍非常专业地指出哪些方面要比别家工厂先进,特别是对几种特殊的机器设备,更是赞不绝口。卡伍的赞赏,使铜商感到遇上了知音,他告诉卡伍,那几台机器是自己用几年的时间研制发明的,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卡伍由衷地说:“我们公司能遇上像你这样既能干又智慧超群的合作者,真是我们的幸运啊!”

铜商执意要请卡伍吃午餐,卡伍也不推辞。餐后,铜商自己先笑了起来,他说:“我原以为我们之间一定会爆发一场口舌之战,我也早已做好了应战的准备,没想到见面后竟然谈得如此愉快。好了,你先回费城吧,我保证你们的订货会准时送到,尽管有人等着出更高的价格要货呢。”

我们若能够经常地夸奖别人的长处,让每个人的长处可以发挥出来,并且在人群中扩散,那么每个人的长处就可能在社会中积极地发挥作用,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十分有益的一件事。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父亲在她18岁的时候还把她抱在怀里,疼爱地看着她说:“我的女儿怎么看怎么顺眼!”虽然很多时候,父母会对我们有很多的期望,但是父母出于对我们的疼爱总是最先看到我们的优点。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而父母眼里更是看到自己孩子哪里都是优点,虽然有时候父母之爱表现得各有不同。

一般情况下,天下的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那么可爱和令人心疼,而且最敏锐地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这样的父母之爱令我们每个人从家庭中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然而我又想到,当我们走出家门后,像父母那样,眼里看到我们优点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人们不禁都隐隐期望:要是朋友都能够像父母那样看到我们的长处;要是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能够总是看到我们的优点,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是多么和谐。

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温情脉脉。很长时间了,人们总是习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人,除了亲人之外,人与人之间通常首先看到的是别人的短处和不足。这是很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时候是由于人的阅历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因此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自然就不尽相同;还有的时候是因为人的立场不同,受到不同利益关系的制约,出于保护自己的利益因而不能肯定别人的长处;还有时候是因为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每个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从自己的思维定式出发,就不能认同别人,看到别人的就都是缺点和不足。

就是由于这种种原因,人与人之间很少有人能够坦诚地肯定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谈到他人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了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发现别人的短处,更别提像父母那样充满肯定和鼓励地对待他人了。

由这一点我想到了,在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必定要建立在一个理解的善意的社会心态中。如果人与人之间都只是互相看到缺点,你看到我这里不好,我看到你那里不行,人与人之间怎么能够有和谐的关系呢?

人与人之间怎样和谐相处呢?真正的和谐来自感同身受的理解,来自一种善意的态度,来自一个同情心的基础上,集中的表现就是像我们的父母看待孩子那样建立在一个宽容的、充满爱和善意的态度上。在这样的心态基础上去看待别人,对于别人的缺点我们就可以体谅,对于别人偶尔的错误,我们就可以用人之常情来理解。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就可以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用一个开放的心态对待别人的优点,勇敢承认别人的长处,在一个积极的赶超心态中,促进自己也进步,而不是看见别人的成绩就忌妒,或者拒不承认别人的优点。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可以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在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中,对社会有益的理想状态是每个人能够尽量多发挥出自己的长处。

讲到这一点,唐朝的杨敬之写过一句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说的就是唐朝有个人叫项斯,因为他的品德和才华出众,因此到处都在夸奖项斯。以后这句话成为一个典故,就叫做“说项”。

我们都贪恋父母的爱护和肯定,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最好能像父母那样欣赏和称赞我们。但是,如果我们一边有这些渴望,一边又总是挑剔别人,那么就不可能营造一个开放和善意的社会心理环境。

让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首先肯定别人,然后也会逐渐得到别人的肯定。整个社会的总体心理状态转变需要时日,但是我们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让我们对别人有一颗平等的心,一个善意的态度,先去肯定别人的长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