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境界叫包容
3596000000007

第7章 修思维:包容造就双赢人生(2)

1984年11月1日,联想集团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柳传志他们决定在计算机西文汉化的方向上寻找突破。这个方向一确立,作为领导层的柳传志、王树和和张祖祥不约而同地想到他们在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同事,也是这个领域最有权威的专家倪光南。于是,他们向倪光南表达了希望他加入公司的想法。

倪光南最希望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人民服务”,如果加入柳传志他们的计算所公司,可以帮他实现这个愿望,他求之不得。但是,1984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内心的“清高”和“孤傲”在倪光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要他倪光南加入公司可以,但是要满足他的三个条件:“一不做官,二不接受采访,三不出席宴请。”三个条件的浅层次含义是:“我要一心一意搞科研。”深层次含义是:“我是独立的,我的技术你们可以用,但我本人不受你们的控制!”柳传志他们本来看中的就是倪光南的技术,对于倪光南的要求,他们无条件的支持!

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是王树和,柳传志和张祖祥是副总经理。到了1986年,王树和离开公司当上了所长助理,柳传志升任为总经理。为了让倪光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将“心”留在公司,柳传志为倪光南单独开设了一个“特区”:倪光南可以不参与公司的事务性工作,可以拒绝参加任何他不想参加的会,公司的纪律对他没有任何约束力。柳传志甚至在公司宣称:“只要老倪说的都对,老倪是有效数字1,别的科技人员都是0,这些0只有跟着倪光南干才能出成绩。”不管谁和倪光南产生矛盾,柳传志的答复是:“只要你和老倪发生矛盾,无论什么理由,都是你的不是。”虽然,倪光南将“不接受采访”作为加入公司的一个条件,但是,每任公关部总经理上任,柳传志定的基调都是“宣传好倪光南”。科学院奖给柳传志一套房子,柳传志也让给了倪光南。

当倪光南后来被柳传志“扫地出门”的时候,很多人说柳传志是“兔死狗烹”和“鸟尽弓藏”的小人。其实不然,柳传志对待倪光南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过河拆桥”。

柳传志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倪光南表现出如此大的“宽容”,正是基于他的战略思想。

按照柳传志最初的理解,当他将倪光南请上“神坛”而获得了公司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之后,他应该想到,如果有一天公司不需要倪光南的技术了,他这个总经理该如何将倪光南请下“神坛”。柳传志最初的想法,一定要在请倪光南走下“神坛”之前给予他充分的物质财富,最初的高额工资和奖金,以及后来和柳传志一样多的股份说明了这一点。

这种思维正体现了一个人的大气和大度,为了全局而牺牲局部甚至自己,而绝对不与对方斗一时之气,这种包容决非常人可以做到。

5、包容是共赢思维

在现代社会,人不仅要有一点精神,同样也要有一点宽容。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一条法则,靠实力竞争取胜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谈判桌上,如果没有“双赢”的思维和宽容的心态,竞争、谈判的双方只能是不欢而散、失去商机。

一只狮子和一只野狼同时发现了一只小鹿,于是商量好共同去追捕那只小鹿。它们配合得很默契,当野狼把小鹿扑倒后,狮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这时狮子起了贪念,不想和野狼共同分享这只小鹿,于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拼命抵抗,后来狼虽然被狮子咬死了,但狮子也受了很重的伤,无法享受美味。

这个故事就是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单赢!但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不同,人类社会远比动物世界复杂,个人和个人之间,团体和团体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当紧密,除了竞赛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情形对自己都是不利的。像战争,哪个战争不是伤人又伤己?像派系斗争,哪一派不是元气大伤?为什么大家不能互相包容实现双赢呢?就好比故事中的狮子如果不咬死野狼,而是和野狼平分猎物,不但自己不会受到重伤,也可享受美味,这就是双赢!

还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

有个老人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左邻的园丁,另一个成了右邻砖瓦匠的妻子。

有一天,父亲去看自己的女儿,想了解他们的情况。

园丁的妻子说:“一切都很好,只是希望能下一场大雨,让我家的花草得到滋润,我们就省力气了。”

父亲又去看另外一个女儿,砖瓦匠的妻子说:“我也不缺什么,唯一希望的就是天气晴朗干燥,阳光明媚。这样,我们家的砖坯就容易晒干了。”

老人听罢,感叹地说:“你们姐妹两个,一个希望下雨,一个要求晴天,我怎么才能让你们两个都满意呢?”

老人听了两个女儿的希望,各方都有充分的理由,怎么解决这对矛盾呢?老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相互理解,相互退让。

两个女儿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各自都从自己的切身需要出发,产生截然不同的希望;大女儿希望下雨,以省去浇花草的水,而小女儿则希望天晴,以使砖坯干燥更快。怎么办?老人可建议他们:彼此宽容一些,从大局着想,进行宏观调节,天气最好是先下一天雨,滋润大女儿的花草,然后再出二、三天太阳,以让小女儿的砖坯晒干。

第二,引导两个女儿多为他人着想。

老人可对大女儿说:孩子,要是下一场大雨,你妹妹家的砖坯可就坏了,最好你自己去给花草浇水吧。

来到小女儿家后,又可对小女儿说:孩子,要是连续几天大太阳,你姐姐家的花草可就惨了。就是阴天或下雨,也没关系,把晾砖坯的地方再扩大一点就是了。

最后再把两个孩子叫到一起:我作为父亲,希望你们养成为他人着想的习惯,那样对你们两家都有好处。

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建议大家互相包容,采用双赢这个观念,这倒不是看轻了谁的实力,认为无力扳倒对手,而是为了实际上的需要——如前面所说,任何单赢对一方都是不利的,因为它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

——除非对手是个软弱角色,否则你必然会付出很大的心力和成本,而当你打倒对方获得胜利时,你大概也身心疲惫了,甚至所得到的还不足以偿付你的损失!

——在人类社会里,没有绝对的毁灭,因此你的单赢策略将引起对方的愤恨,成为你潜在的危险,从此你会陷入冤冤相报的循环套中。

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你死我活从实质利益和长远利益上来看都是不利的,因此应该活用双赢的策略,追求你活我也活:

——在人际关系上,讲求彼此的和谐与互助合作,面对利益时,与其独吞,不如共享。

——在商业利益上,讲求有钱大家赚,这次我赚,下次你赚,这回我赚多,下回你赚多!

总之,双赢是一种良性的竞争,不过,人在处于绝对优势时常会忘记前面那则寓言所描述的情况,而它导致的结果也必然是——赢得凄惨!

6、包容是开放思维

曾经在书上看到过一个故事:

约翰准备从纽约到波士顿。他到机场买票后还有几分钟空闲。于是他走向一个体重计,踏上去,投入一枚硬币后,得到一张纸条:你的名字叫约翰,体重七十五公斤,而且你正要搭乘两点二十分到波士顿去的班机。

因为一字不差,所以他大吃一惊,认为这是个玩笑。他再次站上去,丢下另一枚硬币,很快又出现一张字条:你的名字仍然是约翰,体重仍然是七十五公斤,而且你仍然赶得上两点二十分到波士顿的班机。

现在他比刚才更困惑了。突然,他想到了一条计策,决定试一试,愚弄体重计一下。他走进更衣室,换了衣服,重新踏上体重计,投入硬币,这次又出现一张字条:你的名字仍然是约翰,体重仍然是七十五公斤,但你已经赶不上两点二十分去波士顿的班机了。

你想愚弄生活,结果你也必会被生活愚弄。

我们很多人都错过了两点二十分到波士顿的班机。不论是事业上还是爱情上,都不是因为没有机会,而常常是有了机会,我们却没有开放的心态,犹豫、怀疑,缺乏勇气,不敢去尝试,以至于让机会白白溜走,也因此我们常常错过了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