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女人叫榜样
3595800000021

第21章 美国第一黑人女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

“我的父母让我深信,也许(作为黑人)你连一个汉堡包都买不到,但是你仍然可以成为美国总统。” ——康多莉扎·赖斯

这个女孩名叫康多莉扎·赖斯。不久前,她被布什总统提名接替辞职的国务卿鲍威尔,被媒体称为华盛顿“最有权力的女人”。甚至有人大胆预测,她有可能在2008年当选总统。

1.10岁就想进白宫的黑人女孩

赖斯1954年生于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此地深处美国南方种族隔离的最中心地带。赖斯的童年时代也是种族歧视最厉害的年代。伯明翰的黑人小孩学会拼写的第一个词竟然是洗手间标志牌上的“只供有色人使用”。

因为这样,赖斯的父母坚信黑人孩子要获得社会地位,就必须要“非常策略地成长”。2001年,赖斯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我父母为我设计了完美的成长路线,他们培养我所做的那一切,是我完全能够面对白人社会。”

赖斯小时候是个“神童”。她从小就跟着当小学音乐教师的母亲学弹钢琴,4岁时就开了第一个独奏音乐会。她的学习也很出色,跳了两次级。赖斯家相信一条严酷的真理:只有当孩子们做得比白人孩子高出两倍,他们才能平等;高出三倍,才能超过对方。

1964年,赖斯10岁,父母带她去华盛顿。那时正是因为种族歧视而暴力事件不断的年代,黑人根本无资格进入白宫参观。在白宫大门外,她对父亲说:“爸爸,因为我的肤色,我现在被拒之门外,但总有一天我会进入那座房子。”

这位“神童”在学业上也并非一帆风顺。1969年,她随父亲迁居丹佛后,第一次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学校的顾问对赖斯的父母说,赖斯“不是一块上大学的料”。赖斯惊呆了,但她还是以“加倍地好”为目标继续努力。后来,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把网球和花样滑冰玩得很出色。

赖斯16岁进入丹佛大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梦想成为职业钢琴家。但是,在著名的阿斯本音乐节上,她受了打击。“我碰到了一些11岁的孩子们,他们只看一眼就能演奏那些我要练一年才能弹好的曲子,”她说,“我想我不可能有在卡内基大厅演奏的那一天了。”

后来,赖斯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未来。她发现了新的目标———“国际政治概况”,教授是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的父亲约瑟·考贝尔。“这一课程拨动了我的心弦,”她说,“这就像恋爱一样……我无法解释,但它的确吸引着我。”赖斯从此转而学习政治学和俄语,并找到了她一生追求的事业。1981年,27岁的赖斯取得博士学位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军控中心继续从事研究。不久,她被斯坦福大学聘为助理教授。

2.受到老布什重用

1987年,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晚宴改变了赖斯的生活轨迹,帮她实现了当年的“白宫梦”。当时,她在简短致辞中指出了大名鼎鼎的斯考克罗夫特讲话中的不妥之处。这却让台下的斯考克罗夫特感到后生可畏,相见恨晚。他还专门到赖斯的课堂上听了一次课。1988年大选后,斯考克罗夫特成为老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把赖斯揽到门下,让她主管苏联事务。

在老布什总统任内,苏联解体,东欧发生剧变,柏林墙倒塌。赖斯为此在幕后出过不少力。老布什曾说:“我所知道有关俄罗斯的一切,都是她告诉我的。”老布什卸任后,赖斯回到斯坦福大学教书,一年内就升任学校第二把手———教务长。她还常到老布什家中做客。老布什把她当作女儿一样看待。

1995年小布什当选为得克萨斯州州长。老布什感到赖斯可能对儿子的前途有用,于是便安排赖斯与小布什见面。同为体育迷的小布什与赖斯一见如故,聊了很多关于棒球的逸事。此后,他们互相赢得了对方的尊重和友谊。小布什曾这样评价赖斯:“美国将会发现她是一个聪明人,我相信她的判断。”

3.小布什的秘密武器

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后,赖斯担任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她十分敬业,常常是早晨第一个见到总统、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总统的人。

赖斯被叫做“布什的秘密武器”,她深受布什青睐,也深深影响布什的对外政策。小布什在2001年“9·11”事件后曾经这样评价赖斯:“美国将会发现她是一个聪明人,我相信她的判断。” 从白宫到国外出访,从德州的牧场到戴维营,人们总能在总统身边看见赖斯的身影。在伊拉克问题上,赖斯一直坚定地站在布什左右。在布什竞选连任期间,赖斯也频频出现在布什身边。

赖斯在谈到美国的外交政策时说过“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决不能缺失道德内容。欧洲人窃笑,说我们幼稚,但是我们不是欧洲人,是美国人,我们有不一样的原则。”在外交领域,她的影响力甚至超过国务卿鲍威尔。美国很多对外政策出自她的“锦囊”。当初,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发动伊拉克战争,导致美国与欧俄之间出现龃龉。布什对此一筹莫展。赖斯给他支了三招:教训法国,忽略德国,宽恕俄罗斯。后来,布什采纳这一“妙计”,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法德俄之间的一致立场。

赖斯有一个外号———“好斗的公主”。一方面因为她的强硬对外政策和现实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她的个性。她经常笑容满面,很少高声说话,但骨子里充满了坚定的决心和力量。一次,前国务卿基辛格没有预约就突然来到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想向总统进谏,没想到被赖斯挡了驾。她说:“今后一切涉及美国外交的事都得经过我,任何人都不得例外。”基辛格气得吹胡子瞪眼却又无可奈何。

赖斯也受到很多尖锐的批评。首先是她的强硬对外立场。一些欧美媒体认为,赖斯正在成为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代言人。此外,她的领导能力也受到怀疑。《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很多官员抱怨,从协调政府部门间冲突方面看,她是近年来最弱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部分原因是布什允许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管辖外行动,从而妨碍了赖斯的工作。“9·11”事件调查委员会在报告中对赖斯的责难尤为严厉,认为她在2001年上半年未能认真对待重大恐怖袭击的情报。

赖斯接替鲍威尔,是意料之中的事。她也是小布什班底的核心人物。白宫对外事务委员会流传着这样的看法:总统会听取切尼的意见,对鲍威尔的提议也给予重视,但总是在和赖斯商量后,做出最后决定。

赖斯如今是“华盛顿最红的人”,已经积累了不少政治资本。“她和总统在一起的时间,仅次于第一夫人劳拉。”茱丽亚·瑞得在美国《时尚》杂志中写道,“和赖斯在一起时,总统的语言和举止是那么的放松。”

2004年8月,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赖斯名列榜首,而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屈居第四,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则排在第五位。有专栏作家在《纽约时报》上预测,赖斯有可能“飞得更高”,她或许将在2008年成为美国第一任女总统。

4.她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

与传统的“灰姑娘”故事不同的是,赖斯的成功不是来自于“白马王子”的爱情。事实上,她至今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单身女人。她的成功完全是靠她的奋斗。

不少人认为,过于成功的事业已经成了赖斯组建家庭的阻力。就像《莫斯科新闻》在赖斯刚出道时评价的那样,“男人们都不免奇怪:她应该忙于做饭和使她的爱慕者发疯,但她却能迅速地从口中蹦出导弹和坦克的数目以及多次首脑会谈的日期”。赖斯对事业的进取心让不少男士望而却步,但她自己并不认为事业影响了她的个人生活。她说:“我不成家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任何想与之共同生活的人。我不是一个工作狂,我也有休闲时光。”

在传记《康迪:赖斯的故事》中,赖斯说自己从小便梦想嫁给橄榄球运动员。果然,她人生中的几段恋情都与橄榄球运动员有关。

1971年,年仅16岁的赖斯进入丹佛大学就读政治学专业。赖斯和当时大多数学生一样追求时髦,校园里和小镇上的迪斯科舞厅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朋友们说,在此期间,跟赖斯约会的男生不少,不过没有哪个男生能真正走进她的心。

1975年秋,赖斯进入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由于对橄榄球的热爱,赖斯很快和丹佛野马队的队员们打成一片,并得以在比赛的时候出现在队员妻子和女友们专用的座位上。赖斯还和球队中的几位小伙子外出约会,这其中的一位后来差点成了赖斯的终身伴侣。据她的好友德波拉-卡森说,这个小伙子是丹佛野马队的主力,两人的关系也从恋人发展到“更深的程度”。赖斯和母亲一起挑选了婚纱,安排了婚期,但由于某种无法弥合的分歧,两人最终还是取消了婚约。

这次恋爱结束之后,赖斯再也没有和任何一位男友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地步。

人们看到的赖斯,总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纽约时报》甚至预测,2008年她将成为美国首位女总统。但私下里,赖斯却是个多才多艺、很有魅力的女人。

赖斯十分重视自己的仪表,她的办公室内安放着两面镜子,以便她从前后两个方向审视自己的衣着是否得体。不俗的衣着品位使她获得了2001年《时尚》杂志年度最佳服饰奖。模特学校的熏陶和几年花样滑冰的训练,也为赖斯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还有人认为,赖斯身边的男人都太优秀,令其他男士颇感自卑。在这些年的从政生涯中,赖斯的知己都是美国政界的巨头,如布什、斯考克罗夫特、舒尔茨等。赖斯的助手评价说:“赖斯是能在强有力的男人中巧妙周旋的人。”

虽然至今还没找到感情归宿,赖斯并没有放弃对婚姻的向往。她曾表示:“我确信,如果上帝安排我和某人结婚,就一定会把那个人带到我面前。

5.赖斯眼中的中国

从奥尔布赖特访华到赖斯访华,中国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定位仿佛又走回了起点:克林顿的第二任期将中国看作“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布什则一直口口声声称中国为“竞争对手”,而在赖斯的这次亚洲之行中,中国又成为了“国际关系中的建设性力量”。

尽管赖斯在中国力图塑造亲和——她和北大学生分享“成功的经验”、和花样滑冰运动员聊“两周跳”、在北京的教堂里做礼拜,她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一扫过去“铁娘子”的严肃,但是一身黑白色调的服饰仍然透露出她对这次访问的谨慎。或许在朝核问题上赖斯迫切需要中国的合作,但是对于反分裂国家法大家依然只能停留在各说各话的层面上。美中关系虽然已经在以“几年前还无法想象的方式”向前发展了,然而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这一过时的“冷战”产物——在美国看来仍会不可避免地威胁到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甚至是美军的安全。

在赖斯看来,中国的未来发展存在“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向”。美国既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伙伴,又确实担忧中国能否承担起与其增长的能力相称的国际责任;或者说,美国并不能确定,崛起之后的中国,究竟会成为美国治下的世界秩序的遵从者、维护者,还是挑战者。

正是这种不确定的崛起使中国成为了美国“新亚洲观”的核心。即便中国只是赖斯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不确定使得中国成为最重要的一站。

出访前,赖斯接受《华盛顿时报》采访,提出要通过三种方法来应对中国崛起,一是向中国讲明美国的政策,二是强化美国在亚洲的盟国关系,三是承认中国的影响力,并推动这种影响向好的方向发展。在赴印度途中,赖斯再次谈到,中国崛起的前途有两种可能,既可能走向好的方向,也可能走向坏的道路,美国的任务就是促使中国走向好的方向。在日本,赖斯在演讲中说,美国加强亚太同盟并不是要“反对”中国,而是要“影响”中国。

从赖斯上述谈话来看,美国对华两手策略未变,即一方面加强中美建设性合作,另一方面布局防范中国的崛起。但同鲍威尔时期相比,赖斯更多地受“**********”观点的影响,更重视中国可能出现的“威胁”,在对华政策中加强“防范”的一手。鉴于赖斯促进中美合作的基本盘未变,所以她在该问题的表现差强人意,勉强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