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女人叫榜样
3595800000017

第17章 中华民国的第一夫人一一宋美龄(2)

1937年春,美国陈纳德将军收到宋美龄的一封信,问他是否愿意到中国当空军顾问,陈纳德一口答应下来,此后组建了众所周知的“飞虎队”。在陈纳德的帮助下,宋美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空军内部领导权。这可以从1937年宋美龄安排空军为******50岁生日的祝寿表演中看出一些端倪。宋美龄要求飞行员在洛阳上空做云雾排字表演,空军出动了50架飞机,排出中文数字“五十”的字形来。这种表演在今天看来当然是雕虫小技,但几十年前,这样的祝寿方式的确可以称得上盛大。

1938年春,宋美龄因健康原因辞去航委会秘书长一职,由其兄宋子文接任,但她始终掌握着空军的人事、采购甚至训练大权,被称为“中国空军之母”。到台湾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情况依然如此。

5.以智慧和美貌征服美国

******的抗日、“剿共”和保住台湾处处需要美国的帮助,而宋美龄就是他获取美国支持的最大本钱。她在外交上的突出表现就是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和同年11月的中美英开罗会议。

1942年,美国共和党领导人威尔基访问中国。他对宋美龄说,以她的智慧和美貌,必能使美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国,她将是“一位完美的大使”,美国人民“就需要这样的说客”。对此,宋美龄十分动心。同年11月18日,宋美龄以治病为由,乘专机飞往美国,27日住进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学中心哈克尼斯病房。第二天,罗斯福夫人就冒着严寒到医院探望她。宋美龄一改往日女强人的姿态,表现得像个娇弱的病人。罗斯福夫人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看着她躺在床上,我心里想如果她是我的女儿,我一定会帮助她、照顾她。”

宋美龄在医院住了11个星期,身体逐渐康复。1943年2月18日,她生命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在美国众议院发表了相当重要的演说,这是众议院第二次邀请女性演讲,第一次邀请的是荷兰女王。当天,宋美龄穿着黑色金丝绒旗袍,胸前别着镶有宝石的中国空军徽章。她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一名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蒋夫人差点让他流下泪来。

国会演讲后,宋美龄又和罗斯福总统一同出席了记者会,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挤满了172名记者。《时代》周刊报道说,蒋夫人就像初次登台演出的少女一样,总统夫人的手一直放在蒋夫人的椅子上,好像在护卫着她,而主持过数以千计记者会的罗斯福就像个纵容的叔叔在介绍自己美丽的侄女,他说“蒋夫人是个与众不同的特使”,还要求记者不要问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过,宋美龄此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在好莱坞露天会场发表的演讲。中国人熟悉的好莱坞明星英格丽·褒曼、凯瑟琳·赫本、亨弗莱·鲍嘉和秀兰·邓波等都到场和她寒暄,并向中国抗日战争捐款。

1943年11月,******夫妇率代表团出席开罗会议。虽然代表团重要成员都能讲英语,但宋美龄嫌他们“无法转述委员长思想的全部含义”,因此常亲自翻译******的声明和对方的谈话,三巨头会议变成了四巨头。开罗会议后,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声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美关系之密切前所未有。

6.反对“********”

1950年4月,宋美龄在台湾成立了以她为核心的“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简称“妇联会”。以此为开头,和她关系密切的部门又增加了好几个。这些机关围绕在她身边,使宋美龄的权力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宋美龄也念念不忘搞“外交”。1950年8月,她和一些美国朋友以及亲台人士组织了所谓的“院外援华集团”;1952年8月,她又飞往华盛顿,一直呆到次年3月。在此期间,她在美国组建了“中国游说团”,又称“百万人委员会”,其宗旨就是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1954年,宋美龄再次飞到美国,并逗留了6个月,极力煽动美国阻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进入20世纪60年代,宋美龄对“外交”的热情依然不减。1965年,她和******访美,希望美国支持“反攻大陆”。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岌岌可危。美国劝台湾当局接受“********”的安排。当时的情况是:尽管多数联合国成员国认为应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有些国家也不愿将台湾当局驱逐出去。这一方案得到台湾“外交部”的完全赞同,对它来说,这总比收拾铺盖走人好些。不料,该建议在台湾当局最高层会议上提出时,一向被视为亲美派的宋美龄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她严正地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宋美龄坚决反对,夫人派群起附和,坐在主席台上的******则一直保持沉默,表情很是苍凉。台湾人将这件事称为“蒋夫人一言定江山”。宋美龄反对“********”和“********”,不管其动机如何,对祖国统一大业是有利的。

7.发表“我将再起”的宣言书

1969年7月,******夫妇在阳明山上出了车祸。自此,******的健康每况愈下,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逝。宋美龄她远走他乡,赴美隐居。客居美国11年后,1986年,宋美龄以参加******百年冥寿纪念活动的名义返回台湾,重新住进士林官邸,这一住就是5年。

宋美龄回到台湾后,在社会激起强烈反响,人们纷纷猜测,她回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她是台湾保守派邀请回来对抗******的,但据观察家分析,“宋美龄返台,是因为******要表现台湾各方面的团结,调和与元老派、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商讨晚年接班大计”。事实上,对******的“政治革新”,宋美龄一直相当关注。在返台3个月前,她便通过台湾在美国的“北美事务协调会”主任钱复,把她的意向告诉了******,蒋立即以父亲百年冥寿纪念活动的名义恳请她回台。于是,一切水到渠成。因此,她返回台湾实际上是为******的革新定调。10月31日,宋美龄发表了纪念丈夫的文章,题目是《我将再起》,有人认为这是她“东山再起”的宣言。

1988年1月,******病逝,蒋家成员何去何从备受瞩目。“夫人派”本想让俞国华出任国民党主席,但俞根本不是李****的对手,而此时宋美龄年事已高,如果亲自出马,恐怕阻力太大,而且也不易获得党内一致支持。于是,她退而求其次,改为支持李焕出任国民党代理主席,但被婉拒。

结果,李****还是当上了国民党一把手。

极要面子的宋美龄顿觉脸上无光,1991年9月21日,94岁高龄的她再度赴美休养。

8.宗教信仰成了晚年生活的重心

当然,她此次远走异乡还有很多其他原因。第一,宋美龄在台湾的亲族已凋零,生活寂寞。******的几个孙子相继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令她难以承受。第二,台湾解除戒严后,“****”势力相当嚣张,宋美龄不愿意将来埋骨在“一个不叫中华民国的土地上”。第三,与宋美龄的健康状况有关。据了解,自1978年起她的视力、听力和记忆力等均严重衰退,数次进荣总治疗。她的皮肤过敏尤其严重,医生认为“纽约的天气对她比较合适”。

移居美国后,宋美龄不再过问政治,也很少应酬。宗教信仰成了她生活的重心,也是她的精神支柱。读《圣经》、祈祷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灵修,此外,她还经常到住所附近的教堂做礼拜。蒋宋两家的亲友大多数都住在美国,每逢重大节日或她的生日,大家就共聚一堂,和她一起欢度。这给了宋美龄莫大的安慰,也使她孀居寂寞的生活有了一丝暖意。

1994年9月,宋美龄悄然回台湾探望病危的外甥女孔令伟。不过,她此次只逗留了10天,媒体称她“来也无言,去也无言”。1995年7月26日,宋美龄以近百岁高龄,应美国国会之邀从纽约飞抵华盛顿,出席为庆祝二战结束50周年而特意为她举办的酒会。宋美龄从走下专机的那一刻起,就显示了过人的体力,在平地上她不坐轮椅,坐着接受中外人士致意时,也频频起身答谢。当日下午5时,宋美龄在众人扶持下步入会场,发表了演讲,受到热烈欢迎。一位美联社资深记者说:“我觉得她的腔调和咬字比撒切尔夫人还要好。”

与20世纪同步的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后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百年史最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