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女人叫榜样
3595800000016

第16章 中华民国的第一夫人一一宋美龄(1)

上帝让我活着,我不敢轻易去死,上帝让我去死,我决不苟且地活着。一一宋美龄

宋美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女性,她是一条政治纽带,通过蒋宋联姻,把孔宋财团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大家族的政治和经济联盟,统治中国长达22年之久。同时,宋美龄也是一座文化桥梁,其深厚的美国文化背景把******政权和美国政府紧紧连在一起。

1.从小接受西方教育

1897年3月,宋美龄出生在上海。她是宋家的老四,排在霭龄、庆龄、子文三位兄姐之后。她后面还有两个弟弟子良、子安。

宋美龄出生时,宋家已是上海有名的富裕人家。她自幼娇生惯养,十分任性。三姐妹中,父母最宠爱的就是宋美龄。就长相而言,美龄像二姐庆龄多一点。就性格而言,她像大姐霭龄,庆龄比较文静、温柔,美龄则像大姐霭龄一样显得傲气逼人。

宋美龄5岁的时候,就跟随姐姐们进入马克谛耶学校幼儿班学习,后来由于出荨麻疹,家人单独请人在家中教她念书。

《宋家王朝》一书中说:美龄则是一家之霸。她长得圆胖,人们都叫她“小灯笼”。她孤芳自傲,无人敢理。她生性超然脱俗,精力旺盛。她崇拜勤奋的大姐霭龄,霭龄发号施令、处理家务事时,美龄总是在一旁细心体察,仿佛在做霭龄的艺徒,准备将来取代姐姐的角色。

1906年,宋耀如赴美国为宋庆龄、宋美龄赴美国学习作了安排。1907年夏,宋美龄跟随二姐宋庆龄在二姨夫温秉忠夫妇的带领下赴美国学习,时年10岁。

在美国,宋美龄先在新泽西州小镇萨米特念书,后到佐治亚州德莫雷斯特念书,后来又到魏斯里学院与二姐宋庆龄做伴。宋美龄在魏斯里学院当了3年“自由旁听生”。1912年成了该院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美龄与庆龄不同的性格给学校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3年秋,她转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学院学习,目的是为了与她哥哥宋子文(当时就读哈佛大学)离得近一些。宋美龄在韦尔斯利学院学习4年,主修英国文学,兼修哲学。

1917年夏,宋美龄结束在美国的10年生活返回上海。由于宋美龄自幼旅居美国,回国时对汉语相当生疏。于是,她苦学汉语。很快她就能以一口流利的汉语公开发表演讲。

宋美龄还加入了基督教女青年会,协助该会从事社会工作,同时她还是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一名成员。上海市参议会也破了先例,聘请她参加童工委员会。在此之前还未有一个中国人得到过这样的职位。青年时代的宋美龄曾去上海的一些学校任教。

2.那一场玫瑰与权杖的婚配

“他们是否为爱情而结合,惟有他们本人才知道。然而,这的确是一门经久不变的婚姻”。

1922年,一年前刚与第二位夫人陈洁如举行过婚礼的******在孙中山家里,遇到了一位受过美国教育的年轻女子。她对政治有深刻的理解,她热爱她的国家,而且他认为她的志向可能正好与他一致。对于一名政治军事活动家来说,这是完美的结合。她就是宋美龄。

宋氏三姐妹都非常漂亮、聪颖,而且意志坚强。******下定决心之后,就迅速行动起来。宋美龄当时已和刘季文订了婚。但她同意与蒋通信。在以后动荡的5年中,他一直坚持写信,向她求婚。

1927年5月,蒋正式向宋美龄求婚。导致******如此坚定地求婚的原因究竟是爱情还是政治野心抑或二者皆有?

胡霖(《大公报》的创办人之一)在一次谈话中说:“蒋的婚姻是一次精心预谋的政治行动。如果美龄成为他的妻子,他便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有了‘嘴巴和耳朵’。但是,如果说蒋没有爱上美龄,那是不公平的,蒋显然把自己视为一名英雄,而在中国历史上自古都是英雄爱美人。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蒋可以做任何事情。在当时的情形下,娶一位新妻子对蒋来说是非常合理的。”

1927年12月1日,蒋宋联姻,两个仪式同时举行。第一个是宗教仪式,在新娘家中由戴维博士主持。第二个是在大华饭店举行中国传统式的婚礼,证婚人为蔡元培。参加的客人有1300多人,许多中外知名人士济济一堂。

在《新娘来了》的古老名曲声中,手捧着一大束白色和粉红色的玫瑰花的宋美龄步入舞厅:“饰以银线的白色软缎拖裙从她的肩上垂下来,再配上那件长而飘垂的轻纱……她那美丽的桃花透孔面纱上,还戴着一个由橙黄色花蕾编成的小花冠。”1927年12月2日的《上海时报》(当时上海的一家英文报纸)报道说:“这是近年来的一次辉煌盛举,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显赫的结婚典礼。”

婚后,在某种程度上,宋美龄对她的丈夫有一种软化的影响,他学会了用英语“darling”称呼她。这大概是蒋唯一经常使用的英文单词。

海伦·福斯特·斯诺在她的《近代中国妇女》一书中说:“1927年12月,蒋中正同宋美龄结婚,这次结婚,是他人生的一段理想,这使他充分如愿以偿……”“在某种意义上说,宋美龄是中国旧传统的一个人质,是家族利益与政治利益之间维持信义的一项保证。但蒋中正是一个神气十足、仪表堂堂的军官,他个性强悍,雄心勃勃,他们两人没有理由不能成为一对恩爱的夫妻。”

历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今天台湾还有书评论宋美龄同******婚姻说:“他们是否为爱情而结合,惟有他们本人才知道。然而,这的确是一门经久不变的婚姻,也证明他们之间不渝的爱情。这种婚姻将成为人们彼此结合的榜样,它需要拿出巨大的勇气。”

3.“西安事变”营救丈夫

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后,宋美龄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跟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与了一系列活动,并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内一片混乱,素有野心的何应钦极力主张轰炸西安城,宋美龄气愤地质问说:“你这不是存心要谋杀他吗?”何应钦也火冒三丈:“你妇道人家懂什么国家大事,不许你管。”听他这么说,宋美龄又气恼又委屈,她找到外国人端纳———曾经是张学良在东北时的顾问,要他立即飞往西安,了解情况。12月22日,宋美龄和回到南京汇报情况的端纳冒着生命危险到了西安。在飞机快着陆的时候,宋美龄从手提包里拿出一把手枪交给端纳,低声对他说,如果军队企图抓她就把她打死。

下午4时,宋美龄走进******的房间。关于见面的情景,******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乍见惊讶,如在梦寐……妻见余强作欢颜,而余则更增忧虑。”12月24日,宋美龄在谈判中,明确表示赞成停止内战。次日,******获得自由,宋美龄对他的帮助不言自明。美国《时代》杂志还刊登了蒋宋的照片,称他们是“新闻人物伉俪”。若干年后,******在会晤嫡系官员时感慨地说,在“西安事变”中,夫人给了他一条命。

4.“中国空军之母”

******一直十分重视空军。1936年,宋美龄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为了组建空军,她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在向外国采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等问题上,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能。此外,她还把许多时间花在有关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的学习上。她和外商洽谈,订购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产品,从采购商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空军总司令,对妇女而言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