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女人叫榜样
3595800000011

第11章 英格兰玫瑰——戴安娜(1)

在我的婚姻中,一直有三个人存在,这显得有些太拥挤了。——戴安娜

她,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女子之一。自从这位“灰姑娘”找到她的白马王子后,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始终是新闻摄影师镜头追逐的焦点。她的服饰、她的发型令年轻女子们纷纷效仿,风行一时。她是一位爱心的天使,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女人,她是千百万苦命妇女中的一员。悲惨的婚姻、痛苦的抉择、精神的长期煎熬,36岁的她便香消玉殒。现在,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英格兰玫瑰”——戴安娜王妃。

1.缺少关爱的童年

戴安娜虽然出身贵族.从来没有品尝过物质生活的艰难,但是她却时时需要别人特别的照顾,以弥补童年无人关照、无人体谅的损失,据戴安娜自己说,她是家庭的“丑小鸭”,作为第三个女儿,从刚出世的时候起就让自己的父母失望。在贵族家庭里、男孩就是爵位继承人,家族封号延续的希望。在真正的爵位继承人、戴安娜弟弟出生以后,戴安娜在家中的地位就更加无足轻重了。事隔多年,戴安娜对于这种家庭地位还耿耿于怀,她还能记得童年的许多情景:母亲的眼泪、父亲孤独的沉默、保姆的不断更换、父母无休止的唇枪舌战、弟弟查理睡觉前的饮泣声、她未能成为男孩的负罪感以及她是个“令人讨厌的姑娘”的心理,始终紫绕在她的记忆之中。

按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学说,特别是童年的记忆,将决定并持续影响人的一生。纵然一些人可以通过经历努力摆脱心理困扰,但心理阴影不过成为了沉睡的岩石下的熔岩罢了。戴安娜虽然年幼,但她孩子的幼小心灵仍可明显地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冷落和对弟弟的尊宠。她的心里,开始告诉自己是个"令人失望的孩子",有了自卑感和无足重轻感。这种自卑感持续了她整个少女时代及进入皇室的早期。

2.童话式的婚姻

“灰姑娘”邂逅王子的那个舞会是在查尔斯30岁生日的晚会上。尽管戴安娜只是个凑数的宾客,甚至没机会与王子共舞一曲,但故事毕竟开了个头。随后,最重要的章节要数戴安娜那番关切的话:“你在教堂的走廊上显得非常悲伤。这是我见到的最悲伤的情景。我看到你悲伤,我的心也在为你流血。我想这不公平。你太孤独了,应该有个人来照顾你。”他们谈的是不久前查尔斯的叔叔蒙巴顿的葬礼。那天是1980年的7月,当时两人坐在朋友庄园的干草堆上聊天。这番话令查尔斯对这个小姑娘刮目相看。以后的事就顺理成章了:约会、订婚、半年后结为百年之好。

1981年7月29日这天,英国****查尔斯和戴安娜结婚了。那一天,伦敦城内所有教堂的钟声在上午9时一起敲响,服饰鲜艳的英国皇家骑兵仪仗队护送着王室的婚礼车队驶向教堂,沿途是上百万因为感受到大英帝国的幸福而欢呼不已的民众,英国广播电视公司用33种语言向世界转播了婚礼的盛况,全球7亿多观众沉浸在这童话般的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中。

他们的婚礼被誉为本世纪最隆重的爱情盛事。

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最华美的篇章。然而好景不长,新婚燕尔,争吵接踵而至,随后便是猜疑、不忠、分居和离婚,戴安娜最终因车祸惨死塞纳河畔。一则美丽的童话故事最终因车祸衍变为一场人间悲剧。

故事是残酷的,但细想起来也在情里之中。他们毕竟生活在20世纪的现代化时代,都是活生生的人,有各自的喜怒哀乐、成长背景和价值观念。应该说,恋爱时的玫瑰、蜡光晚宴以及查尔斯的地位、王室生活的富贵,对戴安娜的爱情的确起到了某种催化作用。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哪个少女不向往美好生活,哪个姑娘没有梦见过白马王子?

事实上,这一婚姻的浪漫色彩更多的是由善良的人们演绎出来的。从根本上讲,它一开始就包含诸多的现实考虑。

在查尔斯漫长纷杂的寻妃道路上并不是没有心仪的姑娘,只是作为王妃,未来的王后,她们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最后相中戴安娜,是因为她基本能满足王室的苛刻条件。首先,她年轻,貌美,出身贵族,家族信仰新教。其次,她的家庭与王室相熟,她本人就象邻家女孩那样为王室所熟悉。更重要的是她从未交过男友,是个处女,不会有人说东道西,丢王室的脸。在她之前查尔斯的多个女友都因为这一点而未能进入王室。

也有人说这里面还有更重要的,即当时英国的经济形势严峻,失业、罢工等使王室的威望江河日下,王室希望通过迎娶这位当过幼儿园教师的平民女子来取悦人民,拉近与人民的关系。当时年仅19岁的戴安娜当然不可能想到这些,但是后来她确实起到了这一作用,她的风采、她的行动给王室注入了活力。这当然也是她本人始料未及的。

走进深宫之后,戴安娜对王室的生活从雾里看花到切身感受。繁文缛节,清规戒律,隔阂冷漠令她这个初来乍到的年青女子备感紧张、孤独、无助。可她的丈夫并没有给她以适当的帮助。尽管她嫁给查尔斯多少有点图慕虚荣,但在她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依然是真爱,是有人能关心她。童年父母离异,失去关爱,这种创痛时时刻刻追随着她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对亲情、对爱的渴求与日俱增。查尔斯是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她全身心地爱着他,一片痴情。她的理想是象童话故事中说的“从此她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白头偕老。

3.悲剧式的结束

不管从什么方面来看,这都是一场非同寻常的罗曼史,戴安娜与查尔斯几乎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查尔斯是剑桥大学毕业生,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一本充满睿智的心理理学或历史学书籍更享受的事;戴安娜却是个连补考都不及格的高中辍学生。

查尔斯特别热衷马上活动,夏天马球,冬天狩猎,每星期三到四次,从不间断;戴安娜10岁那年在桑君汉公园骑马摔断胳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不好此道。

查尔斯爱听歌剧,戴安娜迷恋芭蕾;查尔斯痛恨的流行音乐是戴安娜的嗜好;戴安娜擅长的网球,查尔斯从来不玩。

查尔斯喜静,他可以拿着一小盒水彩颜料和速写本子,画上几小时,或者坐在河岸垂钓一整天,专等鱼儿上钩。

戴安娜好动,她愿意与人接触,与人交谈,特别是与家人和朋友打电话,电话线简直是她的生命线。

尽管查尔斯处事一向谨小慎微,轻易不使自己陷入情感纠缠,但作为“世界上最有条件的钻石王老五”,他的名字没少与绯闻扯上关系,在戴安娜之前,他曾先后与三任女友正式论及婚嫁。

相比较,戴安娜稚嫩得几乎可以做他女儿,这个刚刚跨出校门的小女生,从未倾心任何别的男人,感情的经历一片空白,是个根本还没长大成人的孩子。或许就是因为这些太明显的差异吧,戴安娜带给查尔斯从未有过的新鲜感,他身不由主地被吸引住。合适人选正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是命也好,是运也罢,戴安娜生逢其时,注定是彼时彼刻最佳人选。已过而立之年的查尔斯王子应该安定下来了。

查尔斯他其实十分贪恋单身生活,多年来,根深蒂固的习惯,一成不变的作息,早已形成一套以他为中心的日常运作程序。

当初戴安娜嫁入王室,所有的人都羡慕不已,只有一个女人反对,她就是戴安娜的生母。母亲极力反对戴安娜成为全英国的公众人物,她的道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经受得住千万双眼睛成年累月明目张胆地打量。然而,任何一个19岁的普通女子都难以拒绝一夜之间贵为王妃,更何况戴安娜在成为保育员之前甚至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

戴安娜爱查尔斯,只是无法令查尔斯对她的感情持久弥坚。查尔斯的日渐疏远令戴安娜饱尝孤寂之苦,她还那么年轻,陌生的王室生活和刻板的社交礼仪令她更加需要呵护和关爱,在这种情形下她遇到了皇家骑兵队的休伊特。戴安娜向休伊特倾诉自己的苦恼,感受着休伊特给予她的激情和赞誉,这是一个女人在爱情生活中格外需要的。

1991年,休伊特被派往海湾,戴安娜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地跟随着休伊特发往海湾:“我极度痛苦地等待着你的消息……快快安全地回来……我多么盼望能为你生一个孩子……”戴安娜珍重自己与所有普通女人一样的渴望,但毕竟全英国只有她这一个王妃,于是,有一天,她的爱情被休伊特无情地出卖给公众,价格仅为300万英镑——人也许会错爱,但爱没有错。当休伊特的《爱河中的王妃》出版后,整个英国都等着戴安娜的回答。

1995年11月20日,戴安娜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面对全世界两亿观众,王妃第一次说出了她在华丽生活的外表下的不幸。戴安娜曾对女友说,除非找到真正的爱情我才结婚,因为我永远不愿离婚。可命运是她必须离婚。

4.英国“最具魅力的领袖”

不论白金汉宫多么殚精竭虑地贬低戴安娜的影响力,经过十几年的王室婚姻之后,戴安娜依然不可动摇地成为全球瞩目的对象,在历次公布的民意测验中,她都是王室最受欢迎的成员之一,她为英国的工业、旅游、健康等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