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女人叫榜样
3595800000010

第10章 书写印度史篇的意裔女人──索尼娅·甘地

总理职位从来就不是我的目标。我过去一直相当肯定,如果我身处现在的位置上,我将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我谦恭地拒绝这一职位。” ──索尼娅·甘地

索尼娅·甘地,这个有着迷人笑容和深邃眼神的美丽女人,从39年前遇上拉吉夫·甘地起,就注定一生将与政治结缘。与其说她是一位优雅的母亲,不如说是印度的一种象征。

1.意大利灰姑娘落户印度

索尼娅·甘地1946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附近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家小旅馆的老板。18岁那年,索尼娅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英语,一个印度男孩闯进了她的生活,改变了她的一生。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印度总理的拉吉夫?甘地。

索尼娅事后承认,她和拉吉夫的首次邂逅是她一生中最浪漫的时刻,她回忆说:“当我们四目相对时,我感到自己的心怦怦直跳……我觉得这就是一见钟情。当时我对于印度的印象只限于一个充满了毒蛇、大象和丛林的神秘国度,我甚至不知道它在地球上具体什么地方。”

拉吉夫当时二十出头,在剑桥学习工程机械。相识后很长一段时间,索尼娅并不知道他的显赫背景:外祖父尼赫鲁乃印度开国总理,母亲是不久后出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

刚刚得知情人的背景,便传来了英迪拉?甘地要到伦敦访问的消息,索尼娅害怕极了,因为于情于理她都应该见英迪拉一面。见面的日子定下来后,她紧张得浑身发抖,最后不得不编造借口取消了这次会面。后来又定了一个日子,这一次索尼娅在一位印度驻英国高级官员的寓所里见到了英迪拉,一见面她就松了口气,因为她发现英迪拉极好相处。

那天晚上索尼娅要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换晚礼服时把礼服边撕了个小口,英迪拉二话没说找来针线缝好了衣服,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索尼娅。拉吉夫?甘地毕业后去了一趟意大利,索尼娅的父亲坚决不同意女儿在长大成人之前去印度,即使是度假也不行。但他许诺,如果索尼娅和拉吉夫分开一年之后仍爱对方,他就同意索尼娅去印度。

索尼娅满21岁后来到了印度,先住在拉吉夫一位老朋友家,直到1968年2月25日成婚那天。索尼娅回忆说:“结婚那天,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而陌生的:颜色、气味和人。最厉害的是人们的眼睛———到处是盯着你的好奇的目光。这是一种令人恼怒的经历———完全没有隐私,你不得不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幸运的是,丈夫和婆婆都不强迫她接受印度的一切,他们允许她保持自我,让她自己设法去适应。

后来,索尼娅对家务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学习印地语。1970年,索尼娅生下一个儿子,两年后女儿出世。索尼娅1983年加入印度国籍,现在印地语已经讲得非常流利,穿着打扮和生活习惯也都印度化了。

2.婆婆和丈夫先后死于暗杀

尼赫鲁—甘地家族(通称甘地家族)是印度家喻户晓的名门望族,对于印度和国大党的意义比肯尼迪家族对美国和民主党的意义还要重要得多。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甘地家族一直扮演着印度“大家长”的角色,这种强权统治固然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暗杀和各种丑闻却也随之而来。正因为如此,索尼娅强烈反对老公从政。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执政17载,直至病逝。他去世两年后,其女英迪拉·甘地继承父业,先后担任总理16年。母亲当了总理,兄弟又在1980年因驾机出事遇难,拉吉夫·甘地步入了印度政坛。索尼娅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她在书中写道:“为了他,为了我们、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的生活,我强烈反对丈夫进入政坛。我非常生气,我认为这将毁了他,我绝对确信这点。”

1984年10月,英迪拉·甘地在总理府被其锡克教徒保镖枪杀身亡。拉吉夫想拒绝政坛都不可能了,母亲遇难当天,他就被推上********。最终,拉吉夫依然未能逃脱母亲的厄运。1991年,他在印度南部参加竞选活动时被恐怖分子杀害。

3.勉为其难出任国大党主席

没有了拉吉夫·甘地的国大党就如同船只在大海中航行没有了舵手。国大党把希望寄托在了索尼娅·甘地身上,然而婆婆和丈夫相继被暗杀的残酷现实让她对政治十分厌恶。国大党推举她出任主席,她以“悲剧使我无法接受这一重任”为由拒绝了。

在拉吉夫去世后的6年中,索尼娅始终拒绝参政,国大党也不复往日的辉煌。

国大党上上下下为何如此厚待这位少言寡语的无党派家庭主妇呢。原因在于1885年12月8日诞生的印度国民大会党几乎从一开始就同尼赫鲁家族结下了不解之缘。尼赫鲁家族既是国大党思想的源泉和行动的榜样,又是国大党战斗的号角和胜利的旗帜。

1997年,当国大党处于危难之时,索尼娅作为国大党的“灵魂”与“偶像”,为尼赫鲁家族的千秋基业,为婆婆和丈夫奋斗一生的事业,下决心把后半生奉献给这个有112年历史的政治集团,把自己的命运同9。38亿印度人的未来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当时印度政坛纷争不断,国大党内部也是如此。1999年5月16日,国大党几位资深领导成员写信给索尼娅,表示由于索尼娅的意大利血统,他们不同意索尼娅作为国大党的总理候选人参加大选,并要求修改宪法,规定只有在印度出生的印度公民才能出任总统、副总统和总理。次日,该党举行紧急会议,索尼娅在会上提出辞呈,但国大党工作委员会拒绝接受她的辞呈。索尼娅收回辞呈,继续担任国大党主席。2000年11月,索尼娅再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

索尼娅为国大党精心设计了行之有效的“过渡方案”,创办了内政外交一把抓的“拉吉夫·甘地基金会”,一方面常去农村访贫问苦,赞助失学儿童和成年人扫盲活动,另一方面多次举办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型国际研讨会,并不断走出国门,与世界名流交换看法。凭借在印度的特殊地位和独特的西方背景,索尼娅迅速成为一颗引人注目的政坛新星,虽然外国出生的背景是她的一大障碍,但这道障碍并没有阻碍她领导国大党赢得大选。

4.索尼娅激流勇退

按照惯例,议会多数党领袖同时担任总理一职。但索尼娅随后宣布,她将不出任印度新政府总理,“总理职位从来就不是我的目标。我过去一直相当肯定,如果我身处现在的位置上,我将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我谦恭地拒绝这一职位。” “这是我内心的呼唤,我的良知。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刻,我的责任,是给印度带来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世俗政府。”

相比之下,政敌们把她视为“外国人”的过度情绪化的攻击,显得卑微,而且无疑会对她的个人情感造成伤害。在选举中落败的全国民主联盟政府体育部长乌马·巴尔蒂18日发出警告:“如果让一名外国人(即索尼娅)担任我们国家的总理,我们的国家安全和自尊将陷入危险境地。”

“没有索尼娅就没有新政府!”“索尼娅出山……拯救印度!……没她不行!”

索尼娅宣布拒绝出任总理后,数千名新当选的国大党议员和支持者涌到她的家门前高呼,请求她收回成命。一名议员高喊道:“索尼娅不朽,索尼娅是我们的领袖!”

一些支持者还宣布不惜以绝食相逼。地方议会前议员甘阿沙兰·拉杰布手持手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威胁说:“如果索尼娅不接受(总理职位),我就自杀。”

国大党议员们高叫不断,呼吁索尼娅改变想法。等待人们恢复平静后,索尼娅发出呼吁:“我恳请大家接受我的决定。”

2004年,英国《卫报》的选择世界最睿智、最杰出的女性是谁——索尼娅甘地。“作为谦逊的政治典范人物,她在2004年中启发和鼓舞了我们的灵魂。”《卫报》用这样的话语褒奖带领印度国大党重掌执政大权却不登总理大位的索尼娅甘地。《卫报》认为,索尼亚甘地可能是第一位有谦逊作风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