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倾听往事
3593200000044

第44章 率真而行蓝田侯

说起蓝田侯,世人目之,如遇莽张飞。用筷子夹鸡蛋,尚且不能保证一夹一个准,他偏要用筷子去刺,像串糖葫芦一样,损了脸面,便有些生气,拿起鸡蛋扔到地上,圆圆的鸡蛋,在地上滴溜溜转个不停,蓝田侯再气之下,就用脚去踩,很不幸,他当天穿的是木屐,下面有齿,半天又没踩着,越发丢了面子,火气充盈,干脆把鸡蛋捡起,放在嘴里咬碎了,吐在地上。恨是解了,事后众人大事渲染,流布成一个经典笑话。

蓝田侯虽然性急,却有容人之量,谢无奕因一件小事与他闹翻,就跑上门来,肆意谩骂。蓝田侯为了自己不发火,面壁站着,一动也不动。谢走了半天,蓝田侯才转过身来坐下。

要说蓝田侯只是风度略有些不完美而已,人之一生,怎么可能事事完美呢?更何况蓝田侯本就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从不注意小节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率性而为。但蓝田侯为官,颇有自知之明,不像现在跑官要官的,死活都是自己行,蓝田侯一旦认为自己能力不及,别人推荐的官职他绝不接受。而一旦认为自己能够胜任的职位,也从不假惺惺的推辞。蓝田侯调任尚书令时,儿子王坦之说:“本应把职位让给别人。”蓝田侯说:“你认为我不能胜任这个职位吗?”王坦之说:“能胜任,但能让总是好事,恐怕是不可缺少的程序。”蓝田侯说:“既然说我可胜任,为什么还要辞让呢?别人都说你胜过我,其实你到底不如我。”当仁不让,率真得可爱。

蓝田侯姓王名述,东海太守王承的儿子,十七岁丧父,家境贫寒。丞相王导曾经在王承手下为官,得到过王承的提携,为报知遇之恩,王导让王述做了自己的属官,王述在官场的发迹,可以说是沾了父亲的光。属官王述只是坐在末座,把持中心座位的人,是些滔滔不绝清言玄谈者,偶尔插上一两句,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忠言逆耳。王导曾聚人清谈,就和如今的下司,吹棒上司一样,大家竞相猛赞丞相,独王述于末座蹦出一句:“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好在丞相是个有海量的人,说他见事明理,放到现在,早就白居易司马了。

像山岗上高高耸立的松树,纵然树干上枝节累累,盖房子时,仍是栋梁之才。王述在流俗中积累自己,礳砺自己,历任会稽内史、扬州刺史等要职,官至散骑常侍、尚书令,成了时代的风向标。多次羞辱过他的王羲之,也不得与其争锋,最后郁郁而终。王述为文官世家,到底也有些文人的习气,瞧不起兵家出身的权臣桓温。就是那个说不能流芳百世,就应遗臭万年的枭雄,想结好太原王氏,就主动与坦之攀亲,想迎娶其女为媳,坦之害怕,说回家与王述商量。王述非常疼爱王坦之,王坦之一回家,王述就把坦之抱在膝盖上,听儿子说桓温求婚的事,一把推下王坦之,大发雷霆:“你又痴呆了,怕桓温的权势吗?他不过是个行伍出身的老兵。” 断然拒绝,其率真可知。后来,桓温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王述的孙子。

王姓魏晋大族,其间能人辈出,这些人诗书俱备,风采翩然,风际云会,如花发春天,灿烂魏晋。至于王述,谢安曾评价:“剥去皮都是真率的。” 率真的人,心无瑕疵,温润如玉。

我们呢?似乎生活在化妆舞会上,每个人都高兴,没有忧伤没有痛苦,我们真的那么高兴吗?面具背后的真实面孔,我们无从得知。什么时候,我们能把日子过得素面朝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