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家的生存之道
3588900000027

第27章 美言善行,高超的语言交际艺术(3)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张大嫂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真是不知道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齐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齐平素与婆婆关系失和,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另住。张大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齐。所以只有了解交际对象的长处和短处,为人处世才不会伤人也伤己。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我们熟悉得人,我们不但不要揭人的短处,有的时候,甚至还需要我们为他们“护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别人的一些过失,可能是在年幼无知或者其他情况下犯下的,浪子回头金不换,谁都需要一个新的开始和新的生活,忘掉过去从新开始。因为,如果你是知情者,就有义务为别人保守秘密,帮助别人从过去走出来,只有这样,社会和生活才会是新的,一切才会充满希望,而又何必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呢?有的时候,宽容大度一些,对人对己未尝都不是好事。

言多必失,多言数穷,说话谨慎思量

【道者说】

“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老子·第五章》

【智慧细语】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也可以解释为话说多了就会智穷辞穷,不如守住心中的想法不说。

老子认为,话说多了,就会智穷辞乏,甚至说错话。在这里,老子肯定了沉默的价值。

明代郭子章所著的《谐语》中有一则寓言故事:黄雀、蚊子和苍蝇三个动物聚在河岸柳荫下,各自说自己的生活情趣。黄雀说:“七月新凉,五谷登场,主人还没吃,我就先尝到了。苍蝇问,如果人们用弹丸打你,你怎么办呢?

黄雀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有什么办法啊”。轮到蚊子说了,蚊子伸伸懒腰,念念有词:“深院度春风,黄昏寂寂无人踪;红罗帐里佳人睡,被我偷来一点红。”

躲在河里的老鳖,原本学会了老僧入定,这时听到了闺房艳事,不觉春情荡漾。于是爬上河岸来插嘴说道:“佳人春睡乍醒,打你一掌,看你如何计较?”蚊子说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最后苍蝇说:“酒熟我先尝,良朋千万众;沉醉倒金樽,才郎扶我起。”鳖又笑道:“才郎不扶你,岂不浸杀你。”苍蝇说:“醉时曾捉月,姓名千古说。”

忽然有个路人走来,它们的辩论忽然停止,原来的三个动物举翅飞去,只有老鳖行动缓慢,被人捉住,带回厨房,准备引刀成一块,放入油锅,炸来做下酒菜。这时老鳖才恍然大悟:“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这个小寓言无非就是告诉我们,人还是保持沉默的好,不要处处彰显自己。老子认为,夸夸其谈的不是聪明人,因为夸夸其谈的人往往会显示自己的无知甚至会招来祸端。

有些人心里藏不住话,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爱四处传播,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中国有句俗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许多是非往往是我们多嘴多舌造成的。《大方便佛报恩经》云:“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夫口舌者,毁身之斧,灭身之祸……人生世间,祸从口出,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燃,能烧一世,恶口炽燃,烧无数世。猛火炽燃,烧世间财,恶口炽燃,烧圣七财。”但是人生在世,都要和别人沟通,沟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说话。如果在说话之前,没有经过考虑,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小可能受辱误事,大甚至可以误国误民。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旦说出去,生出事端,则想补救恐怕也悔之晚矣。所以人要管住自己的舌头,否则,你要面临祸从口出的灾难。当然,人长了嘴巴就是要说话的,但说话一定得看场合,看时机。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责任,不考虑结果,往往容易惹出是非和麻烦来。特别是青年人,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爱说敢说,如果不注意控制,就更容易因话惹祸。这时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心,长期下去,最终会害了你自己。

作为袁绍集团的重要谋士,田丰“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立下大功,然其则缘于官渡之战,《三国志·魏书六》说到袁绍的谋士田丰对官渡之战的看法:“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其认为应当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然而袁绍不听,他向袁绍强谏,拼命地拦住不让袁绍发动官渡之战,于是“袁绍勃然大怒,认为田丰阻挠他平定天下的大计,罪该万死,就把田丰下了大狱,说等我凯旋归来,再来和你算账”,即原文的“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官渡之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一切皆如田丰所言,田丰有友人前往监狱探监顺道祝贺田丰,认为“君必见重”:不久可再获重用的啦,田丰听后则叹息:我命休矣!

谋士之精明,在于他们洞悉人性,正如田丰了解他的老板袁绍一样,田丰认为“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即以袁绍之为人,如果官渡之战打赢了,还有可能放了自己,以显示作为领导者决策的英明,如果说打了败仗,一定会“杀了正确的人来掩盖自己的错误”的,可见田丰是了解袁绍的,田丰之死,正是死在自己的嘴巴上。田丰的观点虽然正确,但是,他失败就是失败在处处显得比老板正确,不知守中。

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例子,当自己的亲友或者领导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劝诫他们,不能一味认为,我这么做是对你好便有持无恐。正所谓,“事君数,斯辱也,朋友数,斯远也。”对于他人,劝诫一两次也就罢了,切不可学田丰,避免自取其辱。

还有人言多语失,祸从口出纯粹是因为自己恃才放旷觉得自己聪明,总想在别人面前显露。

三国中的杨修就是因为自己恃才放旷,说话不注意,最终导致了杀身之祸。

杨修之死给我们留下的重要启示是:第一,才不可露尽。杨修是绝顶聪明的人,也算爽快,且才华横溢,其才盖主。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有些将帅帝王是不喜欢别人胜过自己的。你处处出尽风头,那魏王还能英明得了吗?这不是叫人赞扬你而冷落了主人么?这是他必死的原因之一。第二,事不要点破。譬如鸡肋,曹操正苦思于此,不知如何解脱,你捅穿这层薄纸,就是羞辱了他。这是杨修死因之二。

以史为鉴,杨修之死固然可惜,可他的死正惊醒后人,提醒后人言多语失,祸从口出。口不择言的人经常因为嘴快而得罪人,也容易要人猜透你的底细。尤其初到一个新的环境,更要注意城府问题,这时候你极易发现人都是好的,于是被一团和气所述,全忘了逢人只说三分活的古训。相处日久,了解渐深,你看到了此方生活的底里,才会意识到你原来所识的只是人家的一个侧面,此时所见才是完完整整立体多面的人。于是,你会再考虑抽身回转,与他人保持一种距离以保护自己。但是,你把自己交出去,就等于把水泼出去了,收不回来的。

所以,有的时候,袒露之心如一封摊开在众人面前的信,会使你受人摆布。对人交心切记要谨慎,因为你一不小心可能让人掌握了控制你的把柄。而能守住你秘密的人只有你自己。

阿谀奉承,糖衣炮弹,奴才是最凶险的

【道者说】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列御寇》

【智慧细语】

喜欢当面吹捧、赞扬(你)的人,也一定会在背地里诋毁、诽谤你。

齐桓公之死,是典型的奴才逞凶的例证。齐桓公被他的厨子、太监和人质(易牙、竖刁、开方),合谋囚禁后活活饿死。

“指鹿为马”的典故可谓家喻户晓,那个飞扬跋扈的阉人赵高,是怎样地把他的主子(秦二世胡亥)玩弄于股掌之中。

我们这里所说奴才,是泛指那些有才无德、既有媚骨又施奸邪之徒。

曹商是战国时期宋国的一个轻浮之徒,有一次替宋王出使秦国。他去秦国时宋王送他车辆数乘。到秦国后,秦王也很喜欢他那副媚态,又送他车辆数百,回到宋国时,他有些飘飘然了,十分得意地对大智大慧的庄子说:“像你这样住在简陋的破屋里,靠织草鞋过着穷困的日子,饿得面黄肌瘦,还能像没事人似的说说笑笑,这是我所不及的”——他极尽讽刺、挖苦、贬低、压制别人之能事,“一旦见到有万辆马车的君主,我很快就能取悦于他,并封官晋爵,还能得到数百辆车马的赏赐,这是我的长处”——不遗余力地自吹、自擂、炫耀、抬高自己。“昆鸡常笑老鹰非”,一副小人得志、趾高气扬的架势。

庄子听后真是反感厌恶到极点,直想吐,他轻蔑地对他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能够使毒疮溃散的可获得一辆车,愿意为他舔痔疮的可得五辆车,行为越下贱越卑微,得到的车辆越多,你大概比给秦王舐痔疮还要下贱得多吧,不然,怎么能得到这么多车辆呢?滚开!”

这是《庄子·列御寇》“曹商舐痔”中记述的内容,庄子视名利为粪土,把巴结权贵的势利小人斥之为“舐痔”者,其行为愈卑鄙下流,便愈能得到统治者的宠幸青睐,其“所治愈下,得车愈多”,真真对奴颜婢膝、摇尾乞怜的奴才骂得彻底、骂得痛快,可以称得上是“千古绝骂”。

世界上有两种人,其命运遭遇迥然有别。一种人,巴结权贵,尽其谄媚阿意之能事,以侥幸取宠,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自认为春风得意,视傲骨清高者为无能之徒,尽其冷嘲热讽之能事。这类人横行霸道,却大受统治阶级欢迎,是谓帮凶;另一种人,蔑视权贵,视名利如粪土,宁肯终身贫困潦倒,也不愿屈节折腰,珍惜自己的良心和自由,但终生失意不得志,是谓叛逆。两种人或富贵显达或贫贱穷困,暴露了社会的不公平。在不公平的阶级社会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而奴才往往有两面性,他们之所以甘愿在“主子”面前摇尾乞怜地干一些下做的事,就是要在别的场合狐假虎威、作威作福、甚至是恃强凌弱。甚至对同一个人他也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西晋的文章好手潘岳,就是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一方面他写《闲居赋》说自己厌恶官场的虚伪欺诈;另一方面他又轻躁好利,与石崇一起向当朝权贵贾谧献媚,每天等候贾谧的车马出来,望贾的车尘便跪拜,实在是丑态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