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活着”是一个大的主题。小草有其绿,季节因此而丰饶;鱼儿有其动,江河因此有活力;岩石有其硬,山体因此而矗立。那么人呢?我们活着又是为什么?说话,做梦这样说未免太过狭隘,可现实的情况是真有许多人不知道活着为什么。其实,大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启示着我们,看蜜蜂在忙碌,野花在盛放,太阳在燃烧……
原来,人活着不仅仅活着这么简单,也不单单是为了享受,我们更应该去感恩,去创造。像一朵花,尽情绽放,美丽芬芳;像一棵树,努力长高,绿盖成荫,这这样我们才能无愧此生,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1.是为了什么
我们看到雪,会不由得感到自己的不洁;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意识集中起来,能提炼出雪的纯洁和美丽吗?不忍踩那雪地,那脚下的尘埃玷污了它,记忆里就少了一个干净的去处。
从一棵树下走过,总是会发由衷的感叹。它从古代就站在这里,它在等待什么?它躯干上的皱纹,让人看见岁月无情的刀剑。它依然开花、结果,依然为人撑开一片的浓荫。不管有没有道路通向它,它都站在这里,平静而慈祥,像一个洞悉一切的老人。
一棵树撑起一片绿荫,它所在的地方也变成了如画的风景,风有了琴弦,鸟有了家园,空旷的原野有了一个守望者。我的存在,真比一棵树更有价值吗?我能为这个世界撑起一片绿荫,增添一处风景,能成为旷野上的守望者吗?
一棵小草,也以它卑微的身躯,丰富着自然的色彩;一只飞鸟,也以它柔弱的翅膀,在地平线上勇敢地飞翔;一块岩石,也以它孤独的肩膀,支撑着倾斜的山体;一条鱼、一颗流星,都在尽它们的使命,使无穷的大自然充满了神秘和悲壮……
人活着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我们天天吃饭,除了少量被身体吸收,大部分都变成肮脏的排泄物;我们天天说话,口中的气流仅能引起嘴边空气的短暂颤动,很少能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我们天天走路,走到天边,甚至走到月球,我们还得返回来,回到自己小小的家里;我们夜夜做梦,梦里走遍千山万水,醒来发现自己仍然躺在床上……
我们活着,全靠自然、众生的供应和养育,我们的躯体,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浓缩了大自然太多的牺牲,浓縮了人类文明太多的恩泽。这皮鞋皮带,令我们想起那辛苦的耕牛;这毛衣毛裤,让我们想到另一个生命的体温;这手表,小小的指针有序地移动着,其微妙的动力当追溯到数百亿年前大宇宙的神秘运作,以及当代的某几双劳动的手;钢笔,墨水,纸,书籍,等等……我发现,这一切的一切,全部是大自然的恩赐和人类的劳动。为了生存,人类付出了几百年破坏自然的昂贵代价;为了快乐地思想,太阳、地球、动物、植物、矿物以及整个宇宙都在没有节假日地忙碌着、运作着;为了舒畅地呼吸,大气层、河流、海洋、季风、森林、三叶草以及环保站的工人,都在紧张地酿造着、守护着须臾不能离开的空气……
这是天大的恩情,地大的爱情。我们享用着这一切,然而有的人竟不知道努力回报,还常常加害于我们的恩人们:有的投放浊水于河流,有的放黑烟于天空,有的捕杀那纯真的鸟儿,有的摧折那忠厚的树木,有的鄙视环卫工人……
我们一伸手、一张口,就享用着大自然,就占有着无数人的劳动成果。即使我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也在享用着。至少在享用这木头制成的床以及这棉被毛毯,同时也在享用这和平宁静的环境(而此刻,守边的军人正穿越一片丛林蹚过一条冰河)……
享用着。几乎是时时刻刻日日夜夜地享用着。难道人活着仅仅是为享用?不是为享用,那么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草有其绿,季节因此而丰饶;鱼儿有其动,江河因此有活力;岩石有其硬,山体因此而矗立。那么人呢?我们活着又是为什么?为了吃饭,说话,做梦……
“活着”是一个大的主题。小草有其绿,季节因此而丰饶;鱼儿有其动,江河因此有活力;岩石有其硬,山体因此而矗立。那么人呢?我们活着又是为什么?说话,做梦这样说未免太过狭隘,可现实的情况是真有许多人不知道活着为什么。其实,大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启示着我们,看蜜蜂在忙碌,野花在盛放,太阳在燃烧……
原来,人活着不仅仅活着这么简单,也不单单是为了享受,我们更应该去感恩,去创造。像一朵花,尽情绽放,美丽芬芳;像一棵树,努力长高,绿盖成荫,这这样我们才能无愧此生,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凯瑟琳·霍斯菲尔德是一个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即使是在不幸降临的时候,她也决不怨天尤人,仍然乐观地去迎接挑战。
她写了许多具有俄罗斯风格的神话佳作,有些作品仍在广为传颂。其中有篇文章叫《疾风劲吹》,读完之后,我的心中充满了一种奇特而狂热的渴望。
有些人最喜欢她的语言,读后让人感到时而美不胜收,时而哀婉凄楚,时而又意气风发。她告诉我们怎样在生活中遇到大的挫折时,仍然笃信最美妙的事情就要来临。
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回答是,当然为了生活。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呢?是现在就幵始生活,还是永远也等不到生活!我们浪费时间去为生活做准备,这毫无意义。生命也许在我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便突然终结。
但是,首先我们必须提问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生活的理想模式是什么样子?一旦我们做出决定,我们就必须为这个选择而尽心尽力,自由自在,髙高兴兴地生活。"人们为什么不活得更自由,眼光放得更远些呢!他们有时候会像井底之蛙一样沾沾自喜。其实,他们本应该早过上比现在好得多的生活。但是,他们却更喜欢这种束之高阁的生活,它享受不到阳光的普照和劲风的疾吹。
她说:"哦,我希望过一种愉快的生活!有一种舒适愉悦的充实感觉。如果生活中缺少了这东西,那就不能称作生活。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有上天翱翔的翅膀,我们不应该将其藏在身子底下。我最喜欢的就是勇往直前、锐意进取和自信十足。^她的生活简约辉煌,充满了力量、激情和愉悦。
她不会推迟享受生活,她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静心细语:
其实,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但是我们会经常浪费时间,似乎过了今天还有明天、后天,我们为什么不去尽情地享受生活呢?不管我们从哪天开始,如果今天的生活—无所获,我们还会指望明天就出现奇迹吗?
2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是因为你心上没有障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于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
人的心灵世界是复杂而博大的。"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但成为人们对自身高质量生活的一个界定标准,同时也成为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另外日益激烈的生存竞争也时刻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自己心灵的健康。这里有几条心灵体验,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要学会勇于接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随处可见有些人的生命如一篇动人的乐章,如此美好,可以萦绕人们心头,久久无法忘怀。有些人的生命却聒噪刺耳成不了谱。有的人将每天的生活当做一场战争,如华山论剑一样试图在全力的拼杀中创出一番天下;有的人生性懦弱,遇到困难就退缩,受到一点伤害就躲在角落里舔吮内心的伤口。殊不知,你的争斗巳把自身与外在世界对立起来,你是孤立的、孤独的,你将永远都逃不出内心的恐惧。你的软弱也是心灵收缩的一种表现,你越是执著在你所受的伤害上,就越逃不出内在的小我,走不出苦痛的漩涡。人的生命是有时充满苦难,各种外来的挫折、压力、伤害、侵扰总是接连不断,不期而至。一位禅师说过,愿我们拥有平静,接纳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拥有勇气改变那些能改变的事;拥有智慧,能知道两者的不同。勇于接受并不是让你安之若命,随波逐流。是要你安住在生命的苦痛和不可预知里不断坚持自我,面对现实。
其次,积极乐观去生活。在《悲惨世界》里雨果以深刻的笔触勾画出了小伽佛洛什这样一个善良、乐观、天真无邪的巴黎野孩的形象,他像风雷中的闪电,又如大自然的精灵,读来引人遐思、让人充满振奋和感动。人的心灵世界是复杂的,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你向世界微笑,世界同样也会向你微笑。我们要学会每一天都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自我暗示,你的潜意识会接受你对自我的暗示,引导你日常的行为向你所期望的状态去发展。
再次,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路历程。每个生命的来临都是一种奇妙,一个偶然。如果我们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自己和生活,那么一个沾满晨露的花瓣、孩子无邪的眼神、斜上天空的燕子、乃至一个善意的微笑……都将向我们昭示着一种幸福、一分美丽。学会爱自己与爱他人,人生就像一场接力,将美好与希望无限地传递下去,滋润着每一个生命。
最后,要活在当下,充满专注力。艾默森曾经说过一段很美的话。
"这些开在我窗下的玫瑰,和以往的玫瑰或其他更美的玫瑰一律无关;它们长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它们与今日的上帝同在。它们没有时间的概念,只是单纯的玫瑰,存在的每一刻都是最完美的。然而人类不是延续便是回忆;他不活在当下,回顾的眼睛总是悲叹过去,轻忽周遭种种的富饶,他总是踮起脚尖望向未来。除非他能超越时间活在当下的自然中,否则他不可能快乐、坚强。”
★静心细语:
每个人的一生,都被自己播下的热情追逐着。那么别忘了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保有一颗沉静的、觉察的心灵,向这个世界展现最好的自己,你的步伐才能更加坚实、有力。
3.恋爱与静心
蓝色的爱河近在眼前,雪白的浪花在心底飞溅,多想请一条小船,多想扯一叶风帆,载着你和我,一起飘向梦的港湾。
恋爱,是一对男女的精神耕耘。他们在自己的心田波种爱情。自古以来,世间的恋爱方式就多种多样,有媒妁之言的,有月老牵线的,有一见钟情的,也有歌为媒、花为媒、物为媒的。
相传两千多年的春秋时代,秦国国君秦穆公,有一位视若掌上明珠的女儿,取名弄玉。弄玉不仅出落得楚楚动人,而且特别爱吹笙。有一年,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弄玉外出郊游,不禁被迷人的景色和醉人的花香所陶醉,情不自禁地吹起笙来。
柔婉悦耳的笙歌随风飘荡。吹着吹着,弄玉忽然发觉,不远处总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箫声,在于她合鸣。是谁呢?弄玉回家后,把此事报告了父王,恳请父王派人寻找吹箫人。过了几天,钦差终于把这位吹箫人找到了,竟是一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儿。
秦穆公命其当众表演,弄不予躲在屏风后面偷偷观瞧。小伙儿却是不同反响,不仅那箫声吹得如歌如诉,委婉动听,而且与箫声相伴的还有徐徐香风、灿烂云霞,秦穆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美妙的音乐,便高兴地接受了爱女的请求,把吹箫人招为驸马。
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则是通过赋诗传情缔结良缘的。这天,王献之因事来到秦淮河畔的一个小渡口,准备乘船到对岸去。撑船的是一位年方二八的清纯少女,王献之看得动心,便主动上前询问姑娘的名字。姑娘一手摇橹,一手从鬓角摘下一朵艳丽的桃花,笑着说:“你猜猜看,我的名字还没发芽呢。”王献之想了想,说:“你叫桃叶,对不对?”姑娘点点头,:真的让你猜着了,那么你是谁呀?”王献之不慌不忙地从口袋取出一把绢制的素面团扇,打开随身袖携带的铜墨盒,即兴在扇面上作了三首《桃叶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
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敫勤。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诗尾落款“王子敬书”,(子敬是王献之的字)然后,郑重其事地把这柄团扇送给了桃叶。桃叶看后惊叹道:“原来你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献之!”
后来,桃叶也作了《答王团山歌》三首回敬王献之。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
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
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
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此后,因“桃叶传情”,王献之和桃叶结为恩爱夫妻。秦淮河畔的渡口也取名为“桃叶渡”。
无论什么样的择偶方式,只要能表达当事人的感情和意愿,尊重他人的人格,符合当地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民族风情,就是健康、积极、文明的。
以前我有一个邻居是当兵的,某次应邀回故乡做学习雷锋的事迹报告。报告结束后,听到的却是一片冷嘲热讽。为此,他十分苦恼,当天晚上,写了一篇自述文章,陈述了心中的困惑。后来,这篇文章在军内外十几家报刊发表并转载。
时隔不久,他收到了上百封读者来信,其中有一封来自邻县的一位姑娘的信,她在信得开头引用了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他读后,心情豁然开朗,他满怀激情地给那位姑娘回了信,宁在心中告诉她:“自己走的路,只要有益于他人,绝不会因为个别的责难而改变。”从此,一封封信练起了两颗火热的心。
有一年春节,那位姑娘向他坦露了自己的爱情。
信发出后,她焦急地左等右盼,可没想到,他拒绝了她的爱:“我一直把你当成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看待,从未考虑过这件事,再说,我是一个志愿兵,家又在农村,不般配。”
姑娘看完了信,立刻又写了一封信,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不管你是不是志愿兵,家是不是农村的,我爱的只是你那种雷锋精神。”
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终于结婚了!那天早晨,当我的邻居骑着一辆自行车来接新娘时,亲朋好友都惊呆了,在这繁华的徐州城,还没见过用这种方式接新娘的。
婚后蜜月夫妻俩从电视里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心里沉甸甸的。当时,他也刚刚为灾区捐了款,手头没钱。善解人意的妻子便把自己准备买衣服的100元钱寄给了“希望工程”。从此,他们每月都要从津贴费里拿出几十元钱,支援“希望工程”,至今从未间断。是志同道合的理想,把两颗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初次见面,无疑,每个人都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但好印象从何而来?
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恨不得把肚子里装的那点东西全倒出来,滔滔不绝的神侃,结果给人一种自负吹嘘的感觉;有的人为了证实自己的深沉,从不主动攀谈,对方问一句,答一句。反而陷入一种面面相觑的尴尬;有的人为了增加自己的姿色,浓妆艳抹,打扮的不伦不类,最终适得其反。
初次相识的男女,对对方都有一种本能的敏感,因此,第一印象尤为重要,要取得良好的印象分,减少那种失之交臂的遗憾,必须讲究一点相识艺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希望在对方面前展示自己的外在美,但美并不是高档的皮鞋和服装,并不是名贵的香水和化妆品,倘若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方面,反而会把真实的美掩饰了。所以,初次见面时,无论男女,最好根据自己的身份,打扮得朴实、得体、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