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主任培训教程
3580800000040

第40章 班级管理问题(8)

因此,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引领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其内容包括: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励制度等;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办班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等。

班级文化建设,对促进班级管理的良好局面很有帮助。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有比较明确的办学宗旨和目标;(2)必须结合班级实际,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班级文化建设必须结合班级实际来进行;(3)必须要依靠学校、家长、社会和其他老师的配合和支持,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家长的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下面从不同层面来谈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及要求

(一)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里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级集体的向心力;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班风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精神振作,身心愉快,使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信任,关系和谐。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是每个学生时时都按一定的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和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因此,班主任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不仅要注意制度本身的科学完善,还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其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班级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建立班级制度文化应注意这样几点:(1)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注意从实际出发,切忌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地提高要求,或不负责任地降低要求,都会对班级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初一新生入校后,刚开始成立班级时,就应该制定有效的班级制度促进学生养成初步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从而尽快使学生适应初中的生活,缩短中小学阶段的不适应期,为学生的初中生活奠定基础。这个时期的班级制度,内容不宜过多、要求不宜过高,应简单明了、循序渐进。随着班级秩序的稳定,人际关系的协调,班集体的形成,班级凝聚力的提高,班级制度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就应该逐渐由“他律”向“自律”过渡。(2)建立班级制度文化应注意充分发扬民主。班级制度是要求班级群体内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约定。如果是在民主的基础上经过全班成员的讨论后制定出的制度,就可以统一全体成员的意志,增加全体成员对制度的认可度,更有利于制度的落实,更有利于成为全体成员自觉的行为。(3)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做到常抓不懈。再好的制度若不能落实也只是“空中楼阁”。例如班级的值日制度、出勤制度、作业制度、自习纪律的规定等等必须要有专人负责检查落实,且做到日清日结,再辅以班主任相应的耐心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班级文化的最基本尺度。班级物质文化具有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的特点。这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本着实用美观的原则,充分调动班主任及孩子的积极性,力求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都成为“无声的导师”,对室内环境进行精心的规划和包装,使每个教室都具备良好的育人功能。

拓展延伸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选择班级文化特色

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2)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

(3)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团体活动。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

(4)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班级建设

①布置教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群策群力,立足于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②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公约等。这类活动要尽量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

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养成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班纪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一个班级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标准。

其次,落实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评比工作。一个制度定出来,其正确性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认同后就要强化落实情况。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可以强化制度的落实,又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对于学校检查的各项常规,我们先自行检查,大力表扬和鼓励先进,积极改造落后的思想,惩戒不当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落实,促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④营造心理氛围。要营造一个具有高尚价值观念的集体氛围,并使个体受其感染而自觉认同,以此端正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渐进的甚至会出现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集体活动仍然是最好的形式。为了矫正学生中的不文明行为,我们举行了“培育中学生的风度”为主题的班级活动。通过演讲、看专题片、调查采访社会相关的人士,了解他们是如何对待风度的,然后写成调查报告进行交流,用小品演出的形式演绎什么才是真正的风度等等。学生自己设计、体验,无形之中,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体氛围逐渐形成。

(5)反馈、评价与深化。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综上所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首先要具体分析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到对症下药;再依靠集体的智慧,制定出班级建设的特色目标,在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就一定能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富有自己特色的文明班集体。

思考与探讨

1.考察一个中学班级,评估该班集体的发展水平并提出改进建议。

2.班干部选拔、任职的方式多种多样,各种方式各有利弊。班干部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有什么意义?在实行班干部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过程中,应怎样克服其弊端?

3.请问:要求把“后进生”这个词扔掉说明了什么?最好用什么词代替“后进生”呢?

4.班主任如何做好新时期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要注意哪些细节性问题?

5.什么是班级文化建设?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