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京密河札记
3579500000053

第53章

--王恩茂印象

面前这个老年人,慈祥而谦和。刹着老农民一样的光头,脸上的表情也像老农民一样朴实亲切。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开始有些耳背,你得坐得近些同他交谈,彼此便显得更加亲切。你同他交谈着,开始见面时的那一点拘束的感觉不知哪里去了,只觉得这位性情温和的老人于平易近人中透着精明,而这精明却又是不易觉察的。天气有些炎热,他一边说着话,一边用衣襟扇着凉,就更像一个真正的北方农民。然而他不是像一个庄稼把式那样在唠庄稼经什么,他是在深情地回忆难忘的延安岁月。这个老农民一样亲切谦和的老人,便是王恩茂同志。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红六军团奉****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下,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这次孤军深入敌区的远征,揭开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序幕。在这支英雄部队的指挥员中,就有王恩茂同志0红军长征的落足点就是延安。

那是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一页。红军长征震撼了世界,世界注目着红军长征。共产党和红军,以空前绝后的胆略,给地球挽起一条美丽而永不褪色的红飘带儿。王恩茂同志作为一名年轻的红军指挥员,行进在长征队伍的最前列,他率领战士们,一路披荆斩棘、冲杀而来。

以往在公众场合,多次见到过王恩茂同志3994年6月17日下午,当我第一次有机会同他交谈时,王老的宽厚大度、亲切谦和使我很快忘记了他是一位劳苦功高的老革命、老将军,只觉得自己是在同一位阅历丰富的老年人交谈。听说我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又在陕北工作过,他便亲热地拉住我的手说:“噢,延安,好地方呀!”然后是好一阵沉默。王老的目光,注视着对面墙壁上那幅以广阔的陕北髙原为背景的延河宝塔图,陷入了往事的回忆。

1942年毛主席号召大生产,当时担任三五九旅副政委的王恩茂同志,与王震同志一道率领三五九旅将士进发南泥湾,开展了驰名中外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从此,南泥湾这昔日的荒川野岭,变成了延安的骄傲,陕北的江南。回想起那一段日子,王老动情地回忆道当时,我们旅部驻在金盆湾,离延安只有90里山路。我们的部队屯垦驻守在那里,就像守卫着延安的南大门。我们经常骑着马去延安开会。战马每小时可跑40里山路,两个来小时就到延安了。开完会,心里惦着部队,连夜又赶回去。有时是同王震同志一道,有时是我一个人去。常常两头不见太阳,真正是披星戴月。“

81岁的老人,用极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多么生动美好的历史细节。那是深刻而令人难以忘怀的。在连绵不断的黄土山峦上,年轻的将军,身着银灰色八路军军装,披星戴月,策马扬鞭,奔驰在弯弯曲曲的黄土山路上,带起一路风尘,疾奔向前,直赴延安。心中想象着的,是宝塔山、延河水,是毛主席、朱总司令,是枣园的绿荫、王家坪的窑洞……”延安可是个好地方呀!“

王老谈着谈着,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西北野战军围绕着延安城在陕北高原东杀西战。王老说,他和每一个战士的心中时刻铭记着的是在为保卫延安而战。怀着这样的信念,部队越战越猛,一鼓作气解放了辽阔的西北大地。像当年长征,像南下作战一样,在进军新疆的行列中,王恩茂同志又同他的老领导、老战友王震同志并肩行进在一起,从此驻军南疆、主政新疆,数十年的岁月,并没有丝毫淡化王老刻骨铭心的延安情结。他像许许多多的老将军、老战士一样,时时刻刻都怀念着延安,向往着延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延安精神,始终是他们信奉的神圣而崇高的精神。

”延安的酸菜和小米可是两大宝贝!我们那时候要是没有这两样东西,可就要饿肚皮啦。今天生活改善了,有鸡有鱼,但还是要时常想起延安的酸菜、小米来。过些日子就得叫人做一餐吃,可惜酸菜没有记忆里的延安酸菜香,小米子也没有延安的金黄甜香呀!对了,还有黑豆和绿豆,也是好东西。有机会呀,我真想回延安去看看,回南泥湾、金盆湾看看,也不知延安的老乡眼下光景怎么样了。“

王老说着,视力欠佳的眼睛里湿润起来。他陷入了久久的遐想。交谈中,得知王老眼下正在秘书的协助下整理他长达百万字的《战争日记》。说到这件事,王老特别补充说,”其中也包括延安时期的。“我想,那用青春热血写就的战争日记,一定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壮丽史诗,但愿王恩茂同志的《战争日记》早日出版问世,为昨天那场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伟大战争,留下永不消失的动人的回响;为光辉绚丽、激动人心的延安岁月,留下生动真切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