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京密河札记
3579500000024

第24章

县委大院,新来了一位书记。他是由上级单位下派的干部,在大机关工作惯了,对基层领导机关的许多作风很有些不理解,也就很不习惯。比如别的书记,多是由部局长或是公社书记提上来的,当“官”的历史也有了些年头,就很自然有些“官”经验、“官”架子。遇到问题,能拖就拖,能抹就抹。举动言行,如同演古装戏一般,一招一势总讲究个程式、套路。面部总是显得那么威严而髙深莫测。说话慢条斯理,走路耸着肩膀,你可别小看这些程式,它的妙用不单单使书记本人增加几分威严,也使得周围的人随时得到一种暗示:注意,你是面对县太爷!这样以来,他们就在人群中成了一种很特殊而神秘的人物。部长、局长进入他们的房间,不敢轻易就座,一般干部遇到他们神经和肌肉都有点紧张。至于收发、通讯员、清洗工、司机、厨师等勤杂人员,更是很难与他们平等相处。结果,难免就要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这种结果,其实也是他们故意追求的。否则,别人反而会说“XX书记人是好人,就是不会当官。”新来的这位年轻书记,在人们眼里就是属于这类不会当“官”的人。比如他总是把每一个登门拜访的人,当作客人一样招待。不分部长、局长,更不论汇报工作,还是找他解决困难的一般干部,甚至是上访告状的农民,他都一视同仁,敬之以烟、茶,让之于上座。对此,农民和一般干部都很感动。部长、局长和乡镇书记们就有些不以为然。认为他是“功夫不到,演得不像”。看到他对任何人反映的问题都是那样认真,力求有问必答,有案必结,更觉得不以为然。认为他那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出个轻重来,管得也太宽”谁提的问题,你都解决,那还成何体统“!他下一级的官僚们偷偷说。由于他能认真解决问题,找他反映情况的人越来越多。忙得他一天到晚团团转。时间一久,不光部、局长们有看法,他的几位精通”官“道的同僚,也渐有微词。晚上,当他加班加点接待来访者,或是同干部谈话时,人家几位不是聚在一起小酌,就是围着麻将桌子”搬砖”年终,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派人来考察他的工作情况,部、局长们异口同声地说书记这人,党性原则强,革命事业心也强,就是……就是,不大会做领导工作……”同僚们也像是商量过一样,说广乂乂同志人很不错,就是工作方法不大得当。“

可惜群众叫他”X青天“和”实干书记“的呼声,上面来的同志无论如何也听不到。他便落得一个身为领导,却不会当”官“的名声。上级组织部门原本是把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渐渐就开始有些失望。加之他原则性还太强,又有点疾恶如仇。如同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一样,容不得种种以权谋私和违法乱纪行为,批评的人就多,在处理干部的会上,发言也较严厉。难免惹人讨厌。这样到了第二年,有些身子不太正的部、局长、乡镇书记甚或同僚就有些反感起他来,上级单位的组织部门便时不时地收到反映他”问题“的信。同时派下去的人多了,别人都平安无事,唯独他有人告状,这就理所当然地被打上一个不大不小的问号。一个很有希望的年轻干部,就因为当”官“业务不熟,他的名字,就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三梯队”名单中消失了。而他自己却永远蒙在鼓里。

好在他的工作成绩,县委一把手还是看在眼里。一把手认为他工作中不光不像别的副手那样踢皮球,或上交矛盾,还主动替自己承担解决了许多棘手问题。但也看出小猴子对为“官”之道缺乏研究。有一次,他接待客人,多喝了几盅酒,有些兴奋,就借着酒兴,对这位没有经验的年轻副手说老X,你的工作我很满意,多了你这样一位副手,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减轻了许多。可是,你光一心工作还不行,还得掌握一点为“官”之道。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总结出的东西,完全不懂得,要吃咱们这一碗饭,那可不容易。“他的副手见他面色赤红,酒气呼呼,以为是酒后胡言,并不认真听取。结果,直到换届时狼狈落选,他还是不明究竟。”乌纱帽“不翼而飞,他终不知是怎么回事。从此只好弃”官“从文,一心一意去写他的小说。好在有了那一段生话,他的小说里面,一些官僚主义者的形象倒的确写得真切生动,维妙维肖。也有一位木会当”官“的年轻人,在广大群众的一片喝彩声中,”官帽“竟然不翼而飞。原因是参加投票的人,多数是以当”官“为本的部局长或乡镇书记们。真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呀!等到他自己反回头读了自己的小说,这才恍然大悟。可惜已经晚了。伸手摸摸头,早已是一个平顶子老百姓了。自觉也不是当”官“的料,也就甘心当老百姓,倒落个省心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