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中国画的讲究诗书画印齐全俱佳,才算臻于完美一样,一本上乘的书,历来也是追求正文、题名、序、跋的珠联璧合。许多古人的书法墨迹,也因此随着书籍的被收藏而得以传世。这对于古籍收藏家,也算是一种附带的收获。
近年来,国内能得到赵朴初先生的墨宝很不容易。原因一是赵朴老身为国家领导人,又是佛学、书法、古体诗词等领域首屈一指的大家,人品书品举世公认,慕名求字者当然不少。二是赵朴老年近九旬,体力精神终不比过去,听说几年之前医生就要他”千万少写,最好不写“;对此,赵朴老本人倒不以为然,秘书、夫人却把关极严。他的字,也正因为不易得到,才更显其珍贵。
癸酉岁末,友人欣淼同志的《雪泥集》(古诗词)编就交付出版,责任编辑看完稿子,觉得内容很好,提议最好请赵朴初先生题签书名。欣淼同志为人治学,一贯务实刻苦,并不看重虚名,独对赵朴老的学识书艺格外钟情。也许估计笔者与赵朴老的秘书会有工作联系,他打电话来(其时我并不认识陈文尧同志我自知其难,便以实情相告。事后,又觉既然能提出,可见他也是真心喜爱,又记得他着有《鲁迅与宗教》一书,其中相当的篇幅论述”鲁迅与佛学“问题。我于是想,赵朴老是佛学大师,欣淼同志则是佛学的研究者,他的古诗词中,又不乏禅机佛理,既已有此机缘,何不写信试试?于是便写信给陈秘书和赵朴老本人。并不抱多大希望。不料,过了大约五六天,陈秘书来电话,说书名巳题,要我抽空来取。我喜出望外,立即骑车赶到南小巷一号。果然见到在一张十六开宣纸上,竖行题写着”雪泥集“三字,左下方落款为”赵朴初题“四字,并加盖有朱红小印。字迹遒劲厚朴、俊秀端庄,正是我所熟悉、且百看不厌的那种独具特色的赵朴老书体。面对这幅字,平日自认为已是”荣辱不惊“的我,却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深深感谢赵朴初先生不顾年迈、扶持后学的崇高品格和对待文化事业全心全意的敬业精神。当时,陈文尧同志见我愣着,便说,”培元同志,请坐。“我坐下来,才开始打量这位初次见面的同行。那张清瘦苍白的脸上,透出淡淡的微笑,近视眼镜片后的目光很真诚。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饱经沧桑,又是单纯脱俗的。你在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出目下已经很容易见到的商人习气和衙门作风。交谈中才知他是老三届学生,在山西插队、工作多年,果然是一块经历过艰苦生活磨砺的璞玉。这么想着,发现这间普通四合院南屋的三面墙树满了高大的书柜,内中全是书籍,使你处在其中,如坠书渊。禁不住问,”赵朴老藏书真多!“陈秘书说”这还只是一小部分,他的主要藏书在北屋书房里面。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才学养德,看来果真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