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喋血四平
3576600000007

第7章 一定要打到关东去(1)

蒋介石企图垄断抗战胜利果实,不料摘“桃子”容易路难行。幻想破灭,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重庆在与延安的较量中,先失一着。

关东大角逐,民主联军节节抗击踏上黑土地的国民党军。

1,蒋介石疯狂摘“桃子”

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的苦难,无论是沦陷区或者是大后方到处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这次战争对于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程度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后来有个美国驻重庆的情报官员向其政府的报告中说:中国的情况,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很糟与夕卜部世界的贸易全部停顿。通货急剧膨胀;学生、职员和士兵都感到生计难以维持,中国的铁路70,陷于瘫痪全部车辆都被砸烂焚毁,隧道和桥梁被破坏,中国曾极为依赖的内河航船几乎全部毁坏,或因拮据而无法经营,在大多数地区,公路破烂不堪,各种货运车辆都为数极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陪都重庆,老蒋待在这里到是安全,日本人进不来,可是中国人也出不去鬼子投降的8月,江南连续暴雨使江水水位猛涨,当时大后方为数不多的几条旧轮船,想运送成千上万的乘客,犹如杯水车薪。许多人只得乘汽车沿着艰险的盘山蜀道,转至贵州、广西,最后从越南走海路辗转广州、上海。

抗战胜利了,如果说整个中国像是一棵结满果实的桃树的话,按捺不住的蒋介石想下山摘桃子子。而南京、上海、北平、广州、青岛等大城市便是这棵树上的桃子。为了抢夺胜利果实,蒋介石在调用了大后方全部的运输工具之外,主要是依赖美国的空军。然而,有限的交通工具不仅要运送军人和老百姓,还需要将100余万名侵华日军和几百万日本侨民遣返回国、这对于已经十分脆弱的中国交通运输业来说,其压力之沉重是可想而知的。

由于蒋介石有美国政府的支持,在其接收华中和华东的大中城市的港口时比较顺利,京沪一带和长江以南大多数地区的桃子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摘到了手但是,到山东和华北地区摘桃子”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当时,通向北方的道路,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都被人民及其武装扒得破破烂烂的。从10月下旬开始,有十多天津浦和陇海两大铁路干线无法通车。蒋介石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急令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凌鸿勋视察津浦路,只见大多数路轨枕木,均被移走。路基亦有被掘断者。桥梁之破坏,已残破不堪。钢骨水泥建造的坚固桥墩,均被炸毁,电线杆也被从平地锯去。从现场查看,这是有计划有目的利用新式工具破坏的。

为保证解放区人民的利益,争取部分受降并配合抢占东北工作的开展,中共中央先后下达了许多有关破路、破袭的指示。原因很简单,蒋介石不给我党应有的民主地位,不承认人民抗战的现实,不许我党参加抗战受降,我党就有力争民主和受降权的权力。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共中央当然也不会坐视国民党军自由进入华北,进入解放区。10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在铁路线上消灭和阻止北进敌军的方针部署给各局、各区党委的指示中指出:目前华北、华中解放区作战的重心,应放在铁路线上,作战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和阻止北进之顽军。”

在破路实施中,解放区军民是按照各军区、军分区所在位置分片负责实施的。主要破坏了津浦、陇海、平汉、正太、同蒲、平绥等铁路线。其目的有两个,一是阻挡国民党军北上;二是防止阎锡山、傅作义部对解放区的进攻。这个指示强调:必须发动广大群众和民兵去进行破坏。群众在破路时,所获得的一切铁料、枕木、电杆、电线及其他东西,均归群众所有,由公家定价收买。其破坏桥梁、道基、水塔、机车及车辆者,则由公家定价奖赏。对于铁路工人和路警,应十分注意联合和解释,其失业者,须加救济,使其参加破路,不反对我军破路。凡为我控制之线路及在可能时,对于高出地面用土垫起之路基,及车站、月台等,均须彻底破坏。所有机车及车辆、行车用具均须彻底毁坏。

中共中央的指示一旦下达,各解放区军民群起响应。仅几天时间,就将几条国内铁路扒了个稀烂。解放区军民称这种战术为铁路大翻身”。由于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中断,火车无法通行,国民党军下山摘桃子的步伐被大大延迟了。相反的是,10万八路军、新四军和各解放区的数万名干部则硬是靠两条腿走在了蒋军的前头。如果不破路,这个先机是得不到的,可见破路对于装备落后处于劣势的我军来说意义多么重大。

蒋介石对此恨之入骨,国民政府也开动舆论工具大肆攻击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什么八路扒路,就是专扒铁路”。不管你政府怎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只要你蒋介石一天不给人民的民主,我们就一天不停地同你斗。要你知道摘桃子容易,这路可是不怎么好走的。

曾任蒋介石的东北保安总司令的杜聿明后来说过,在中共解放长春的那天午后2时,蒋介石在北平的官邸召集我和傅作义、卫立煌开会。蒋介石举着拳头狠狠地说,抗战胜利后,我决定军队到锦州后不再向东北前进,美国人却一定要接收东北,把我们的精锐部队都调了去,连守南京的部队也没有了。

蒋介石当时的心态很难断定,但是蒋介石垂涎东北却是不争的事实。“八一五”后,当我党的干部和武装向东北开进的时候,蒋介石并没有闲着,他及其支柃者美国深知东北地区的重要地位。1945年上半年,驻华美军司令就曾经蒋介石建议过派傅作义进攻共产党绥南解放区,企图建立一个所谓“绥察热防工隔绝地带”,日本投降后,美、英等国政府官员又向国民党提出:如果此时共产党控制张家口、承德、山海关一线,并利用苏联掩护控制满洲,则英、美在将来和平会议上对中共问题不能不采取折中办法。如果中共此时没有实行此着,则中共问题不难解决。此后,蒋介石在一次秘密军事会议上宣称:“国民党命运在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物产均甲冠全国,如东北为共产党所有,则华北亦不保。此时的蒋介石太忙了,忙得超过了抗战时期。他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大后方的嫡系部队尽快运出去抢占关内的大城市,以防八路军、新四军与他平分秋色。因此到了10月底,仅仅一个多月工夫,蒋介石就在美国帮助下,空运出了数十万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此时的蒋介石,已控制着全中国大部分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线。他接收了100余万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军队达到了430万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的由于蒋介石的对内政策是假和平真备战,企图垄断全部抗战胜利果实。其实行的方针是:集中全力,先接收关内,再接收关外。所以在执行以上政策时,总是将重点放在关内,关于东北问题蒋介石在战略考虑上一开始就犯了错误。按照蒋介石的部署,首先要把南京、上海、北平、武汉、广州这些大城市接收过来,然后再举兵北上,收复华北、华东,最后从苏联人手里把东北完整地接收过来。对于蒋介石的部署,起初国民党政府上下都认为接收东北不会存在问题。蒋介石就曾对“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说过:“签订了中苏条约,中国可以很快的收复东北。东北沦陷区将比华北、华中、华南收复得早了”在东北只要同苏联处好,一切都没有问题。

这是因为东北有他和苏联政府的友好条约作保障,他自信苏联早晚会将整个大东北放在他手上的。

熊式辉到重庆后即运用他的政治手腕,开始进行东北党政军各方人事上的选择和安排。东北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工业建设又比内地发达的一个地区,许多国民党政权内部的文官武将都想在苏军击败日军之后,分到一碗现成饭。僧多粥少,争食者众,各方奔走活动要官的几乎无法应付。为了豢养更多的官僚政客,瓜分东北人民胜利的果实,国民党政府官僚机构中提出许多划分东北行政区的方案。当日本投降、举国欢庆胜利之际,蒋介石反而忧心忡忡,张皇失措,连中苏条约中规定应派到驻苏军总部的军事代表团”也无法派出。只是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于10月发布了几个命令。

其概略要点是通令各省市政府、各战区司令长官:“日本投降确期,应由我国与盟国同时宣布,在政府未公告前,全国军民工作一如战时,不得稍有松懈”;并命令他的嫡系部队:“加紧作战,一切努力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疏懈。”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积极抢夺地盘,这是1946年4月22日国民党军进驻沈阳时的场景。

命令沦陷区各色伪军:“应就现在驻地,安谧地方,乘机赎罪,努力自救非经本委员长许不得擅自迁移。”

因为国民党军在美国大力支持下,正忙于在关内各地接收,无兵可调,亦无法运往东北;蒋介石、熊式辉对于东北军事人选各有成见蒋介石曾一度属意,并召关麟征到重庆商谈,决定成立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于10月8日任命关麟征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熊式辉则对关的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极表不满,可是又不能提出反对事有凑巧,由于云南的龙云被逼下台,到了重庆后,逢人大骂杜聿明,说,一定要惩办杜聿明,同时欢迎关麟征去云南,关个人亦表示同意。对此,蒋介石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施用权竹手段,于16日发表命令,将杜聿明撤职查办调关麟征为云南警备总司令,以息龙云之愤,时隔不久的10月26日,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蒋介石集团内部对东北的人事安排,至此水落石出。

然而,进入9月以后,蒋介石的情报机关不断送来情报,说中共的军队正在秘密地向东北开进。但是到底出关了多少,分布在哪些地区,则全然不清楚。这一下,急坏了蒋介石,他立即命令东北接收官员飞赴长春,与苏方进行交涉。

1945年10月9日,第一架飞入东北的国民党飞机在长春降落。40余名国民党军政官吏作为先遣人员进入东北。10月13日,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外交特派员蒋经国、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嘉傲等国民党接收大员也飞抵长春。

熊式辉和蒋经国等立即与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进行了第一次会谈。

在会谈中,熊式辉声明:

此次来东北的任务是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办理接收东北事宜,希望能得到苏军的帮助。并提出四点要求:协助我方建立政权,并接收各省市行政机构;协助我方接收日本及伪满在东北之工业机构及其设备;我方决定由海上船运军队到东北接防,请指示适宜登陆地点,并予协助。又,我方拟船运军队在大连港登陆,请将该港口现状见告;我方欲在苏军撤退以前,保有相当兵力以维持各大城市之治安,并准备空运少量部队到沈阳、长春各地,请予协助。

苏军元帅马林诺夫斯基对熊式辉等的要求早有准备,立即答复道:

行政接收事务,苏方可以协助;经济接收事务将指定专人与张主任委员嘉傲商洽;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大连为自由港,中国军队不能由大连港登陆;空运中国军队至东北各大城市一节,应由两国政府商量而决定之。

熊式辉考虑到运力缺乏等困难,又向马帅提出苏方能否提供若干火车车辆和轮船,借给国民党政府运输军队。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根本不予考虑,答复说:东北铁路车辆已在战争期间毁坏,或转到朝鲜境内,无法借给。轮船也没有剩余。

总之,苏军尽管态度友善,但在一切问题上都不想向蒋方提供协助,其实际上是在拒绝蒋军进入东北。

熊式辉面对这位“狡猾”的苏军元帅无计可施,只得飞回重庆,当面向蒋介石汇报情况。蒋介石闻后憋了一肚子火,既怕东北落入中共手里,又怕得罪苏联人以影响他接收大东北。无奈,只好耐着性子,继续寻求外交接收途径。

2,垂涎东北不惜派心腹爱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