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庭教育口传书
3563300000001

第1章 自序

冲动

见惯了太多的家长,见惯了太多的错误,让我们有了编写这本书的冲动。

在笔者看来,中国的教育在1980年以后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漩涡,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而在书中,笔者所表达的也正是这种忧思——一种对中国教育的忧思,所有的编写者们,也都抱着同样一个目的:救救孩子。

而我们能做的,也正如那个在沙滩上救小鱼的孩子一样——执着地将一条条小鱼放进大海:这条在乎,那条也在乎……

如果不能改变全部,那么,改变一些也好吧;

如果不能改变一些,那么,改变一点也好吧;

如果不能改变一点,那么,说出来也好吧;

如果不能说出来,那么,想一想也好吧;

如果不能想一想,那么,我们——包括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未来,也就没有任何的机会了!

理念

理念和判断是一本书的精神与魂魄。在书中,我们不厌其烦地向各位展示了如下理念:

·在亲子关系中,国内的许多父母都扮演了一个不受欢迎的角色。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家长。

·家庭教育不只是提高孩子的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父母的素质。

·对于孩子,父母只能是“启发”,而不是“教育”他们。

·我们常常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目标寄托到自己孩子身上,让他们从小就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其实,这是自私的。因为孩子是孩子,孩子没有义务承担父母未竟的事业。

·对孩子的爱需要理性,需要节制。盲目爱孩子的父母,是犯罪。

·孩子是孩子,不是父母攀比的玩物。

·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快乐的童年,那么他就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

·与学校的“批量培养”相比,家庭应该是培养“个性”孩子的地方。

·我们常常以“望子成龙”的名义,剥夺了孩子最低限度的快乐。

·家庭教育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也要把孩子当成朋友。

·父母的最大任务就是培养孩子。

·培养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孩子的未来是无限的,自己则是有限的,必须承认这一点。

·故事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激励就是最好的教育。在教育孩子上,大拇指比一只巴掌重要。

·母亲的重大意义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

·六个字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那就是:“我爱你”、“你真棒”。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三自”:“自信、自立”的孩子,以让孩子“自由”地成长。

……

我们

作为编者,我们有责任为社会提供好书,更希望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的每一本书,都是关注着80年代后出生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叫社会化。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社会化中家庭教育这一环节。我们试图通过书向大家提示一些问题。

本书不仅适合一般的家长阅读,而且适合广大的读者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口传书》编写组

20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