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智慧叫手段
3561000000030

第30章 修——权力是修出来的(4)

松永是日本神户一家商会的经理,该商会主要经营煤炭业务。一天,神户最豪华的那家饭店派一位服务员来到松永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交给他一份请柬,说是有一位先生想宴请他。松永虽然是经理,还从未到这么豪华的饭店吃过饭呢,心里不禁对那位请客的先生产生了某种神秘感。

松永来到饭店,见到了请客的先生。这是一位衣着入时、名叫山下龟三郎的青年。席间,山下表示,自己跟一家大型煤炭零售店的老板很熟,他愿意给松永和这位老板牵线搭桥,促成交易,而他只要抽一点佣金就可以了。说着,山下叫过女招待,很随意地从怀里掏出一大叠钱,让女招待去买一点土特产来,又抽出一张给她做小费。山下出手如此豪阔,把松永搞得晕晕乎乎的,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并签下合同。

送走松永,山下立即结账,匆匆忙忙去赶末班车回家。因为他根本住不起这家豪华饭店。他只是一家小煤炭店的店主,因为无钱进货,才打主意向松水赊销。他身上那一大叠钱还是向亲友借来的呢!

在生活中,你当然没必要处处摆阔、打肿脸充胖子。但遇到特殊情况,哪怕只有十元钱,也要表现出能买下一座商场的派头,这样别人才敢相信你。

人生不是战场

假如你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不妨留心一下,好与人争辩的习惯到底给你带来了多少好处?如果于人于己都无利,不如学习一下不战而屈人的本领。

人生不是战场。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争执与纠纷中,势必影响事业发展。但是,意见和利益的冲突却是在与人交往中无法避免的难题,以不战而屈人的方式解决它,无疑是最有利的选择。

富兰克林年轻时,最好与人争辩,这是他的生活中充满了不开心的事。一天,一个老朋友指责他说:

“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使得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的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

富兰克林接受了这位老朋友的教训,从此立下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他很快就领会到了改变态度的收获。正如他在自传中所说的那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能减少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也不会出现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碰巧是对的时候,便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

他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能力,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圆滑的外交家。

能言善辩未必是一个人的优点,如果他老是搞得周围火星四溅,不如木讷寡言。假如你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不妨留心一下,好与人争辩的习惯到底给你带来了多少好处?如果于人于己都无利,不如学习一下不战而屈人的本领。

◆被微笑制服的学者

有一个学者,喜欢晚上在办公室写作。这时整座楼除了他和一位管理员外再没有别人。

在学者眼里,那位做杂务的管理员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从未想过此人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但他没想到,这个小人物居然会给他制造很大的麻烦。不知什么原因,每回他刚刚进入写作状态,灯就灭了,于是他就什么也干不成了。到楼下一问,原来却是管理员关掉的。问他为什么关灯,管理员总是说:“我以为楼上没人了呢!”

学者告诉管理员,他晚上通常会在这里工作到很晚,因此这层楼的灯可以不必关,他走的时候会关灯的。他这样提醒过好几次,但管理员的记忆力似乎很成问题,照样关灯不误。

有一次,学者灵感迸发,正写得入神,灯突然灭了。他不禁勃然大怒,气得跳起来,像个疯子一样奔到一楼,一脚踢开值班室的门,指着管理员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个白痴,我已经告诉你无数遍不要关灯,可你还是让你那颗愚蠢的脑袋指使你干这种愚蠢的事……”

学者尽可能选择最恶毒的词语发泄自己的愤怒,直到骂得口干舌燥,才不得不停下来喘一口气。那个管理员呢,他一直面带微笑地听着学者长篇大论式的叫骂,好像他听到的不是最恶毒的攻击,而是最真诚的赞美。眼看学者骂得声嘶力竭,这才温和地问:“您感觉好一点了吧?”

学者一闻此言,有如胸口挨了一记重拳,顿时气血翻腾,面红耳赤。他像一只斗败的公鸡,落荒而逃。他踉踉跄跄奔上楼,坐在椅子上,难过地想:“作为一个学者,应该是我面带微笑向他说那句话,但结果恰恰相反。”他越想越惭愧,感觉今天被楼下的大老粗彻底打败了。

过了许久,学者的心情才平静下来,进而反省自己的不是之处。他想:“管理员在下班后关掉电源,是他应尽的义务。虽然在有人的情况下他不必这样做,但他并没有违反自己的职责。此外,他本来可以早一点休息,由于我的原因,他却不得不每天承受额外的负担,而我却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曾对他说过,根本无视他的存在。如果我受到相同的对待,能够心平气和地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吗?”

想到这里,学者心里充满了歉意。他再也坐不住了,立即下楼,为自己刚才的粗鲁无礼向管理员道歉,并对管理员为自己付出的额外劳动表示真诚的感谢。自此,学者和管理员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停电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面对一名暴跳如雷骂声不绝的人,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是自卫式地拿起自己的武器,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其结果只能是谁也不服谁,还惹了一肚子气,甚至发生令人遗憾的暴力冲突。而管理员却表现出极高的修养,他只是微笑地听着,温和地问了一句:“您感觉好一点了吧?”即将对手击败,可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将对方击退不如与他握手言和

在军事教科书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历来被奉为上策。那么,比“不战屈人”更高级的策略是什么呢?把敌人变成朋友。因为这种策略不仅能永绝后患,反而能使自己获得助力。

墨顿先生在一家百货公司买了一套西装,结果这套西装上衣褪色,弄脏了他的衬衫领子。

他再次来到这家百货公司,找到那位店员,表示要退货。店员说:“这种西装我们卖出了好几千件,从来没有人要求退货呢!”

墨顿先生很生气。听店员的口气,好像他喜欢惹是生非似的。

这时,第二位店员插话说:“所有深色的西装,因为颜色的关系,开始的时候会褪一点颜色,这是没有办法的。这种价钱的西装就是这样。”

“什么?你是说我买的是低级货!”墨顿先生大为光火。

这时,服装部的经理走过来了,说:“对不起!既然您对我们的服装不满意,肯定是有道理的。”他又对两位店员说:“我们卖给顾客的商品,必须让我们的顾客感到100%的满意。假如顾客不满意,我们就应该设法让他满意。”

墨顿先生的火气平熄下来,说:“我只要一个公正的回答:这种情形是不是暂时的?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经理建议墨顿先生再穿一个星期试试看,“如果那时候你还不满意,我们给你换一套满意的衣服。”墨顿先生满意地走出那家商店。一星期后,没有什么问题发生,他没有去退货,反而增强了对那家百货店的信心,成了该店的忠实顾客。

兵法上讲,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在电视里的商战谈判中,胜利的一方总是带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滔滔不绝的口才。这就给人造成一定的错觉,认为只有咄咄逼人、语言像炮弹一样的人才是英雄,才能制服对手;但事实上,真正征服对手获得成功的辩论往往是认真、耐心地听他的诉说。只有这样,才能巧妙地控制他的心。

怎样让别人乐意为你效劳

你不可能让别人无条件地忠于你、为你效劳,除非他能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利益。正如美国作家纳撒尼尔·布兰登所说:“无论在道义上还是理智上,我们必须允许他人以自身利益为重。”

让别人乐意效劳,是一个立志干一番事业者必须学会的本领。无论你从政从商,还是治学治事,都必然要用人,要组建一支忠诚的团队。你所用之人的竭诚效力,是你获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