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智慧叫手段
3561000000012

第12章 借——实力是借出来的(3)

缘分既是天性,也在人为,关键要找到双方的共同点。有了共同点,就能取得对方的认同和好感。有了好感,自然就有缘分。所以,你能不能得到贵人青睐,并不取决于你是否跟贵人沾亲带故,只要善于找共同点,则无处不可得贵人相助。

北洋政府时期前后有七个总统及执政首脑,他们中有六个是行伍出身,惟有徐世昌是无一兵一卒之文人。徐世昌以翰林起家,攀附袁世凯,投其所好,因缘际会,扶摇直上,最终跻身总统宝座。他凭什么出人头地呢?应该说他不是个傻瓜,真才实学是有的,但他发迹的主要原因还是得贵人相助。

徐世昌特别善于“做缘分”,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想结交,总能找出双方的共同点。比如,他出生在河南开封,城内的双龙巷是他出生地和少年时代活动的地方,算是他的第一个籍贯;据徐氏家谱考证,徐世昌的远祖于明朝末年居住在浙江勤县,这算是他的第二个籍贯;乾隆年间,徐家又从北京大兴移居天津。徐认为大兴是他的第三个籍贯,天津是他的第四个籍贯。

别人也许会觉得有这么多籍贯是个麻烦,而徐世昌却利用这多处籍贯大做文章:他跟袁世凯论河南同乡,跟冯国璋、曹辊论直隶同乡,与钱能训、孙宝琦论浙江同乡。这些有权有势的同乡,都帮过他不少的忙。

虽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但是,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80%的共性,只要你想找出你跟任何一个人的共同点,你都能如愿。这就是说,你跟任何一个人都有潜在的缘分,只要你想跟对方走近,就能造出缘分来。一旦你掌握了这项本领,何愁不能得贵人相助?

模仿是高级借力之法

成功者穷多年之功,历经无数次曲折、失败,才找出一套成功之道。你如果也想达到目标,就不必再按照他们的曲折路线行进,只要走他们的现行之道,借助他们现成的经验,便可以取得不俗的成就。

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按照菜谱介绍的方法炒菜,味道总是比自己做的好;同拼字高手学习四五分钟,便成了拼字高手;同一名瘦子一起吃饭,看他吃什么,你就也吃什么,结果不出一个月便减去2斤肥油。这种照样学样地向成功者学习的方法,也被称之为模仿。这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也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之一。

成功者穷多年之功,历经无数次曲折、失败,才找出的一套成功之道。你如果也想达到目标,就不必再按照他们的曲折路线行进,只要走他们的现行之道,借助他们现成的经验,便可以取得不俗的成就。

◆日本人的成功秘籍

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模仿者应该首推日本。不论是汽车工业还是半导体、计算机工业,他们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壮大发展的。翻开20年前日本的工业历史,你会发现,很少有重大的新产品或尖端的科技是发源于日本,日本人只不过剽窃了美国的点子和商品,再加以巧妙的模仿,保留精华,改进不足的地方,结果就制造出了比美国产品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并且大量抢占着世界市场。

一个日本人想了解美国竞争对手的情况,他只身来到美国,并观察这个企业的情况。一天,美国公司的总经理乘车外出,在门口把日本人的腿撞断。总经理非常内疚,想用钱补偿。日本人说,他没有工作,希望能在公司里做事。总经理一口答应下来。于是,这个日本人进入竞争对手的公司卧底,并学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一年后,日本人突然消失,美国的技术出现在日本。

多年前,英国的纺织业占据了世界的绝对霸主地位,日本人想学习英国的技术,却不得其门而入。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妙招,在一家英国大型纺织厂门口开了一家餐馆,以亏本的价钱出售食物。这样一来,纺织厂的主管们天天来此进餐,一来二去就混熟了。

一年后,日本人哭丧着脸告诉纺织厂的高级主管们,因为餐馆经营不善,即将破产,他们想回国,可惜路费没有着落。很自然地,他们被介绍到这家纺织厂打工,赚取回家的路费。一年后,这些日本人回国了,也带走了技术。从此,英国人垄断纺织业的局面被打破了。

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径,也就是说,如果你看见有人做出令你心羡的成就,那么只要你虚心学习并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也可以做出相同的甚至更好的结果来。如果你想成功,你只要去模仿那些成功者的方法,便能如愿以偿。能推动和摇撼世界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最擅长模仿的人。

◆有麦当劳的地方定有肯德基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麦当劳的地方,不远处定会有肯德基的门店,至于说谁模仿谁我们无从考证,但两家都做得很成功,这是显而易见的。

模仿无处不在。孩子是怎么学会说话的?学生是怎样青出于蓝的?一个有抱负的商人又是怎么成立公司的?全是模仿来的。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一些自己的创意,你就能做得比那些成功者更好。

现代社会有个通性,就是在甲地可行的,往往在乙地也能适用。所以商场中有很多人就是通过模仿的方式赚到大钱的。如果有人在北京开了一家生意兴隆的巧克力糕饼店,在上海也会成立相同的店;如果有人在哈尔滨经营一家专门供应奇装异服的生意,很有可能在大连也会有相同的生意出现。所以有很多人事业成功,就是在市场尚未饱和之前,把甲地成功的做法,依样画葫芦地搬到乙地去,就这么简单地成功了。

孔府宴原来是个小酒厂,后来它在广告上模仿孔府家酒的做法,后者打到哪,它就打到哪;后者在什么媒体上做广告,它就在那里做,最后终于打出了名气,并与孔府家酒平分秋色。

在我们没实力去做创新时,不妨把别人成功的经验借来一用,很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模仿不是“东施效颦”

模仿绝不是盲目照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经验,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千万不能像那个邯郸学步的燕国人,非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优美步姿,还把自己原有的走步技巧给忘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去。

中国有位药厂的老总,产品刚刚投放市场,看到别的厂家请医生开专家会、产品论证会,会议开过之后,药品的销量大增,于是他也投入上百万元大开专家会、产品论证会,会议开得很成功,医生们个个满意,产品在学术上取得了充分的论证,可产品销量就是上不去,眼看着花的钱打了水漂,老总急了,找营销专家咨询,“我比别人的会开得好,怎么产品销不出去呢?”专家问,你所请的医生所在医院的药房里都有你的产品吗?老总说,“产品刚上市,货还没铺全,大部分医院都没有货。”专家告诉他,同样是开会,人家是在产品铺进医院后才找相关医院的医生开会,所以会后销量会增大,你的产品刚上市,医院药房都还没货,会开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效仿成功者,无疑应该考虑自己的实际状况。“东施效颦”之所以被人嘲笑,就是因为她没有分析自身特点,模仿错了对象,如果她学习无盐、嫫母,说不定可以成为一个令后世称奇的聪明人物呢!

“万物皆备于我”

许多人觉得竞争残酷、生存不易,主要因为他们的眼光盯在那些别人已经得到的东西上。无论靠拼抢还是靠施舍,从别人手中取得收获总是不易。假如转换思路,将注意力转到那些尚未为人留意的闲置之物上,你就能轻轻松松获得你想要的一切。

在现代社会,没有什么东西不可借:借别人的鸡,生归自己的蛋;借别人的肚子,生自己的孩子;借别人的厂房,生产自己的商品,借别人的钱,赚自己的钱……什么都可借来归自己所用,就看你有没有借的头脑和运作手腕。

◆嘉年华借鸡生蛋的全新理念

嘉年华游乐场在中国举办50余天的游乐会,在中国至少拿走2亿元人民币。它的过人之处在于:没有一样东西是嘉年华自己的。场地是租中国的,工作人员是当地雇佣的临时工,游乐设备是从世界各地游乐场租来的。除了挣的钱之外,什么都不是嘉年华的。所以嘉年华游乐场没有淡季,淡季来临时,他将场地退掉,到别的国家去开园。嘉年华的游乐设备永远是新的,而且不用花一分钱的设备维修保养费,因为嘉年华只租性能良好的设备,设备出问题,责任由出租方来承担;嘉年华不用给员工支付养老、保险等费用,因为这些人都是临时的。

这真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很多人想做事,不是苦于资金不足,就是苦于无场地,等到万事俱备了已经错过了最好时机。而嘉年华什么也不会错过,只凭一个理念和一些启动资金,就能做成令人眼红的大生意。

◆耐克公司的老经验

谈到“耐克”,人们并不陌生,“耐克”鞋在中国家喻户晓,时尚青年都以拥有“耐克”鞋为时髦。也许大家并不知道,耐克公司在美国是一家没有厂房、没有工人的公司,在美国没有一家工厂为耐克公司生产鞋,那么遍布全球的“耐克”鞋是从哪里来的呢?耐克的所有产品都是借来的鸡生出的蛋,其优势明显高于养鸡产蛋。

世界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众多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为发展保护本国的弱小产业,不至于被外来的商品挤垮,都采取了高关税的壁垒,从而拒外来货于国门之外。“耐克”鞋本身就是一种比较高档的消费品,价格本身就很高,如果再加上由进出口所产生的高额关税,价格会更高,这样,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广大消费者就消费不起如此昂贵的产品,“耐克”也会因此失掉大部分市场。“耐克”公司采用借鸡生蛋法,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1981年10月,耐克公司和日本岩井公司的联营公司——耐克日本公司正式成立,耐克公司控制了这家公司50%的股权,并把日本橡胶公司原有的产品配销权转发到新公司名下,同时又和日本橡胶公司联合,用耐克公司的技术,用日本橡胶本公司的人力、物力进行耐克鞋的生产,产品交耐克公司销售,这样耐克公司不但很快就打入日本市场,而且还绕过重重关税。更值得称道的是,日本的劳动力比美国便宜得多,因而耐克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产品售出价格上可以做到让大部人接受,加上耐克产品少有的新颖设计、优良的质量,很快成为日本喜爱运动人士狂热追求的目标,耐克产品的销量一翻再翻,迅速占领了日本市场。

占领日本市场之后,耐克公司又与台湾、韩国签订合作生产协议。中国拥有10亿人口,劳动力成本极低,耐克很早就看好中国市场,于1980年7月,耐克进入中国,分别在天津、上海、广东、福建四地生产耐克鞋,产品返销美国市场。耐克此举,是在中国“****”刚刚结束、人们头脑中排外思想极严重、中国政府政策尚未明朗的条件下做出的,不能不令人佩服耐克决策者的过人胆识和远见卓识。

借来的鸡不但为耐克生出了蛋,还生出了蜚声世界的“金蛋”,其手段之高明,实在令人折服。

◆买我的“饲料”,喂我的鸽子

世上可借之物极多,只要你能想出借的门道,自有取之不尽的获利机会。当然,这需要你拥有一颗创新的头脑。

有一个年轻人,最大的嗜好就是养鸽子。他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鸽子吃好。随着鸽群的壮大,他的开销越来越大,经济状况越来越拮据。

有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心公园里的几只小鸟触动了他的灵感。那几只小鸟不过是习惯了人来人往的都市,能够灵巧地接住过往行人丢来的食物,它们就渐渐吸引了周围的居民。闲来无事,人们都愿意到那里去坐坐,喂喂鸟。于是,年轻人想到了自己的鸽子……

一个假日,他带着他的鸽子来到街心公园。果然,鸽子吸引了好多游人,他们纷纷将玉米抛给鸽子,又逗又玩,这样,年轻人省下了一笔喂鸽子的开销。年轻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辞掉了工作,专门在公园内放鸽子,同时出售喂鸽子的饲料,这样一来他的收入居然超过了原来的收入,公园也因此出了一个新景观,吸引了更多的人。

用游客的钱养活自己的鸽子,同时还能挣游客的钱养活自己,可谓是一举数得。

万物皆备于我,你需要的任何东西都可借到。但是,你需要遵循一定规则,并采取相应的方法。

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许多人觉得竞争残酷、生存不易,主要因为他们的眼光盯在那些别人已经得到的东西上。无论靠拼抢还是靠施舍,从别人手中取得收获总是不易。假如转换思路,将注意力转到那些尚未为人留意的闲置之物上,你就能轻轻松松获得你想要的一切。

要设法从对手那里借到好处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越来越依赖对手的存在而存在。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思考如何将坏结果强加给对手,而要考虑如何从对手那里得到好处。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存在着一种观念:只有打败对手,自己才有获胜的希望。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跟对手既是竞争关系,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好比在森林中,树木相互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但它们也互相提供协助。假如某棵树打败所有对手成为孤零零的一棵参天大树,它要么会被大风吹折,要么会被雷电击毁,总之无法独自生存。

人与人的关系也是这样,对手不是仇人,双方不是非成即败、非存即亡的关系。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即可借对手之力达到目的,根本不必依靠损害对手以获益。

◆合作式竞争比互损性竞争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