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有五个儿子,但是五个儿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驼背,五子跛脚。如果按照常理看,这家人的日子会过得相当困难。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家人的日子却过得挺顺当。有好奇的人一打听,才知道那人对五个儿子各有安排。他让质朴的老大务农,让聪明的老二经商,老三目盲,正好可以按摩,背驼的老四可以搓绳,跛足的老五便成了守家纺线的好手。这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尽其长,日子过得能不顺当吗?
试想,如果这个人仅仅看到几个儿子的缺陷,他不被愁死才怪呢?但是他转换了一种思维角度,从扬长避短的角度出发,发现了儿子们具有正常人所不具备的生理优势。这么一来,全家无一废人。
天下没有完人,也没有无用之人。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缺点上,则世无可用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优点上,缺点就不那么重要了,然后用其所长,则世无不可用之人。
◆看人不要戴有色眼镜,一技之长也可用
假如你看人能够避免情绪作用,冷静地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并有效使用,即使“鸡鸣狗盗之徒”也有一定的长处。
春秋时期,齐国孟尝君好招揽人才,座下有门客三千。一次,有两个人前来投靠,其中一个身材小巧,能钻狗洞;其中一个会学鸡叫。除此之外,他们别无所长。孟尝君还是把他们留下来。好多门客不服气,认为这两个人没什么用,哪有资格跟他们为伍?但孟尝君劝他们说,世无不可用之人,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不可轻视。
过不久,孟尝君奉命出使秦国。秦昭王想让孟尝君留下来做相国。有人劝秦昭王说:“孟尝君很有本事,又和齐王是本家,如果在秦国做了相国,他一定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为秦国谋利,那么秦国就危险了。”
于是,秦昭王就不让孟尝君当相国了,而且把他关起来,想把他杀掉。孟尝君派人求秦昭王一个宠姬帮忙说情。这个宠姬说:“我想要孟尝君的白狐狸皮裘。”
孟尝君有这样一件皮衣,价值千金,天下无双;然而他在到了秦国以后,就献给了秦昭王。孟尝君很发愁,问遍门客,谁也想不出对策。
这时,那个会钻狗洞的门客说:“我能弄来白狐裘。”他在夜里装成一条狗,进入秦王宫中储藏东西的地方,偷出孟尝君献给秦昭王的那件皮衣。孟尝君又把这件皮衣献给了那个宠姬。宠姬替孟尝君向秦昭王讲了情,秦昭王就把孟尝君放了。
孟尝君获得行动自由以后,换了证件,改了姓名,混出咸阳,连夜逃往齐国。秦昭王放了孟尝君以后,又后悔了,让人去寻,而孟尝君已经逃走了,于是他就派人驾车追赶。
半夜时分,孟尝君来到函谷关下,却出不了关。因为秦国有一条规定:鸡鸣以后才准放人通行。孟尝君很怕追兵赶到,心里很着急。这时,那个会学鸡叫的门客捏起嗓子,学着公鸡打鸣的声音,十分逼真,引得附近的公鸡也鸣叫起来。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就开关放人通行,孟尝君得以顺利脱逃。
当孟尝君在秦国遭难时,那么多才子贤士都束手无策,全靠这两个只会一点雕虫小技的人才得以脱险,由此可见用人之道确有奥妙,不可以常理度之。
◆将注意力集中在优点上,绝勿放大一个人缺点
古有明训:人无完人。看人总要往好处看,对人性才有信心,才敢把事情放心交托给别人。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他的长处,也许会把一匹千里马当成了一匹跛脚驴子。只有透过缺点看优点,才能找到真正的千里马。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位叫格兰特的著名将军,此人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同时又是一个好酒贪杯的酒徒。但是,林肯看到的只是他的帅才,而不计较他的缺点,因此大胆地起用了格兰特。当时林肯对众多的反对者说,你们说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我还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还要送一箱好酒给他喝!格兰特的上任,决定了战局的转折,使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军很快平定南方叛乱而告终。
有王霸之才者,君子小人莫不乐为之用。有些人确有大才,也有明显的品格缺陷,这种人用好了是个宝,用不好是个精怪,要有王者气象和超强统御力的人,才用得好这种人。
特朗普出生豪富之家,在沃顿金融学院读书时,他在某地发现一个公寓村,共有八百套住房闲置。于是,他建议父亲将这个公寓村全部买下来,交给他经营。由于他还要读书,就聘请一个名叫欧文的人当经理,代他管理物业。欧文颇有治事之能,很快使公寓村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几乎不用特普朗操心。
但是,欧文有一个令人讨厌的毛病——偷窃。仅一年时间,他偷窃的公物即高达5万多美元。
特朗普发现欧文这种毛病后,从心情上来说,他恨不得让这个家伙立即滚蛋。但是,从理智出发,他觉得还需要慎重。一方面,他一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接替欧文的职位;另一方面,他认为公司不仅是一个赢利的地方,也是一个传播文化、培训人才的地方,对一个有毛病的人,不加教育就推出去,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最后,特朗普决定给欧文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他将欧文找来,给他加了工资,并指出他的毛病,建议他以后一定要检点自己的行为。欧文既羞愧又感激。自此,他改掉了恶习,兢兢业业工作,为特朗普赚了好几百万美元。
在用人时,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抛弃这个人,是最省事的做法,却不是最好的做法。人的优点与缺点经常是相伴而生的,往往能力越强的人,缺点越明显。你想用能人,只好忍受他的缺点。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你想全用好人为你工作是不可能的。与其精挑细选,不如大胆用人。”
◆从需要出发,对人不要抱成见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优点?什么是缺点?对这些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答案,但未必是“正确答案”,其中不少只是个人偏见。因为好与坏、优点或缺点,并无一定,一旦形成了定见,在处理事务时必然会缺少变通。
就用人来说,目的是为了做大事业,理当从需要出发,从观念上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时候,所谓优点或缺点,只是个性问题。你看见某人一个缺点,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优点。其实这只是个性偏好所致,并非真的优点或缺点。所以,干大事的人不执着于好坏长短,在看人时多考虑优点,在用人时多考虑有利无利,所以他们有大胆用人的底气。
有一位厂长可谓用人高手,他不仅能够用人所长,还善于将短变长,用人所短。比如安排遇事爱钻牛角尖者去当质量检查员,让处理问题头脑太呆板者去当考勤员,让脾气太犟争强好胜者去当攻坚突击队长,让办事婆婆妈妈者去抓劳保,让喜爱聊天能言善辩者去搞公关接待。这样一来,厂里一切便都秩序井然,效益时时见好。
在平常人看来,短就是短;在有见识的人看来,短也是长。古语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这种观人的智慧充满了辩证法,以此用人,则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以及不才都能被我所用,那么,身边必然是人才济济,到处都充满生机。
找个“贵人”当台阶
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更没有打不开的门。你求贵人相助而不得,肯定是没有找到开门的钥匙。只要钥匙在手,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己创业当老板的,竟然100%受过别人的帮助,而且不只是一个人的帮助。我们还发现,在名人的成功过程中,总有一些至关重要的人物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是他们把握历史性机遇的关键性一步,也是他们最终成名的要素之一。
这其中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一个人要想取得某种成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客观方面却往往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就像一颗种子得到了阳光、雨露的格外滋润一样,势必会加速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借“贵人”之力要讲手段
只有个别极自负的人才不愿找人帮忙,总想靠自己一手一脚打出一片天地。大多数人都知道得人助力的重要性,都希望得到“贵人相助”。但是,你希望别人帮忙,别人却不见得愿意帮忙,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依赖别人大发善心,还要靠自己的手腕胆力。
清政府的官场中历来盛行找后台、走后门、求人写推荐信。军机大臣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左宗棠有个知己好友的儿子,名叫黄兰阶,他见别人都有大官写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来找左宗棠。左宗棠见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气,但当黄兰阶提出想让他写推荐信给福建总督时,立刻就变了脸,几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恨,离开左相府,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见到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字体,十分逼真,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摇着回到了福州。
这天,是参见总督的日子,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老兄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这柄扇子是我此次进京,寻访家父故人,左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没给他什么实职,不想他却有左相这么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就吃不消了!”
总督要过黄兰阶的扇子仔细察看,确系左宗棠笔迹。他将扇子还与黄兰阶,第二天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
黄兰阶不几年就升到四品道台。总督一次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黄兰阶,如今在敝省当了道台了。”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来找我,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本事,自有识货人。’老兄就很识人才嘛!”
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这个大贵人为背景,让总督这个小贵人给他升了官,实在是棋高一着的鬼点子。
要想找贵人帮助,首先你得知道谁是你的贵人,贵人是指在层级组织中职位比你高且能帮助你晋升的人。有时你得费心地去分辨谁是具有这种能力人。第二你必须激励你的贵人,让他愿意帮助你。第三你最好争取多位贵人的提拔。多位贵人的共同提拔,可产生乘方的提拔效果。
◆抓住说服贵人帮忙的要点
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更没有打不开的门。你求贵人相助而不得,肯定是没有找到开门的钥匙。只要钥匙在手,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清光绪某年,镇江知府大人欲为其母做80大寿,消息传到周炳记木号,周老板愁眉顿开,高兴万分。周老板为何高兴?原来那时镇江木号的木材,大部堆在江里。为此,清政府每年要索纳几千两银子的税贴。木号的老板们为了放宽税贴,只好向知府大人送礼献媚。可这位知府自称清正廉明,所赠礼品均拒之门外。
周老板正在设法寻找拍马的机会,听说知府的老母要做大寿,顿时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知道知府大人是位孝子,对老夫人的话是百依百顺。只要打动了这位老夫人,也就等于说服了知府大人。
周老板派人打听老夫人喜欢什么,得知她最喜欢花。可眼下初入寒冬,哪来的鲜花呢?周老板灵机一动,有了办法。
老夫人做寿这天,周老板带着太太一行早早来到知府大人的后衙。周太太一下轿,丫环们就用绿色的绸缎从大门口一直铺到后厅,周太太在绫缎上款款而行,每一步就留下一朵梅花印。朵朵梅花一直“开”到老夫人的面前,祝老夫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老夫人听了笑眯眯的,忙请他们入席。
宴席期间,上了24道菜,周太太也换了24套衣服,每套衣服都绣着一种花,什么牡丹、桂花、荷花、杏花……看得老夫人眼花缭乱,眉开眼笑。直到席终,周太太才说请知府大人高抬贵手,放宽木行税贴。老夫人正在兴头上,忙叫儿子过来,吩咐放宽周炳记木号的税贴。老母开了金口,孝子只得点头答应。
从此,周太太成了知府家中的常客,每次来都借“花”献“佛”。那孝顺的知府大人也因母命难违,就对周老板另眼相看。
有些人并不是心甘情愿地为你做贵人的,这就要想办法,让他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像周老板就很会想办法,他先从老太太入手,给知府大人施加压力,使知府大人不得不做自己的贵人。
当然,这种逼人上轿的办法,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最善之策。如能在满足对方需求的前提下,让对方自愿效劳,是为上策。
抓住机会,顺便“借光” 。
直接请求贵人帮忙,如果未蒙应允,于事无益,心中反而留下芥蒂。不妨利用机会,请第三者帮忙说合,一来成功的机会更大,二来也可以避免下不来台的尴尬,
******去世那年,蒋纬国的军衔是中将,这已是他当上中将的第14个年头。根据国民党的规定,当了14年中将若还未晋升为上将,则应强制退役,军衔也随之取消;上将则是终身制。时任总统的******并不打算给蒋纬国晋衔,为此蒋纬国不得不另想办法。
******的丧事结束,宋美龄准备赴美国定居。临动身那天,蒋氏兄弟前往送行。蒋纬国特地提早赶到官邸,他一改往日穿西装的习惯,穿了一套军服,还配戴了全套勋章勋标,一进门就向宋美龄行军礼。以前,蒋府每年逢******、宋美龄的生日,除夕吃团圆饭,端午节和中秋节都要聚会,所有的人都穿便服。因此,宋美龄对蒋纬国的举动觉得奇怪。
蒋纬国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再过不久,我就没有资格再穿军装了,今天给妈妈送行,特地让妈妈看看我穿军装的模样。”宋美龄追问道:“为什么?”蒋纬国就简单地说了一下军中强制限龄退役的制度。
宋美龄从来不问军中之事,限龄退役这种事,她还是第一次听说,于是问道:“那何敬之(应钦)为什么可以继续穿?”蒋纬国说:“那是上将,终身制。”宋美龄终于明白了。
这时,******也到了。蒋纬国一见他,也站起来行了个军礼。******皱皱眉头道:“在家里干什么来这一套?”蒋纬国还未回答,宋美龄已经开腔了:“纬国做军人还可以吗?”
******不知前面已有文章,随口说:“他本来就是军人,干得很出色呀!”宋美龄问道:“既然他干军人很出色,为什么要办退役手续?”******这才知道是为这门子事,只好说:“纬国中将期龄到了,不过我马上准备交代给他办升上将的事。”就这样,蒋纬国总算从中将升为上将。
蒋纬国升为上将所借之“光”有直接的,比如他的身世,也有其他类型的“光”,如他的口才、衣服等等。具体地讲,一个人可借光的来源不一定是直射的,有些“光”虽令人觉得不那么明显,却也仍具威力,不可小瞧。
◆找出共同点,做出“贵人缘”
搞人际关系,要讲缘分。只要双方投缘,哪怕非亲非故,也能走得很亲近,对方也乐意帮忙。俗话说:和尚不亲帽子亲。天下和尚都投缘,因为他们有显而易见的共同点。所以,行脚的和尚无论走到哪家寺庙,都会受到热情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