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纵横兰州
3556200000026

第26章 兰州的园

人们对于园的记忆总是美好的!因为“园”总是让人赏心悦目,比如“公园”“花园”“果园”“田园”,都能唤起人们平静朴素的美好向往。繁体的园字,里面是个“袁”字,“袁”字框了边,将“袁”

包围起来,形象很饱满,很受看,也很受用。“园”

字一般是和“圃”结成对子,形成词组,称作“园圃”。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说“园”为“所以树果也”,而“圃”却直接是“种菜”。也就是说,园圃的由来是种植蔬菜,或者是生长果木的地方,即菜园子,或者果园。

古代的人把侍弄园圃的手艺人统统敬称为“园丁”,自然包括种植林果蔬菜在内,外国人则称之为“园艺师”。现在的人们则把他们叫做“园林工人”,或是“菜农”“果农”,同时又把从事教育的教员称作“园丁”,把培养人)教育人,看作如同培育林果花草和蔬菜。隐喻成为明喻,社会公认教员是“园丁”,而真正的“园丁”反而被忽视了,这也是一种世风。可见,语言文字也是很能“跟风随时”,应时创新的,也是不断“优胜劣汰”,或者“更新换代,’的。

生命存在的形式总是多种多样,语言文字何尝不愿意发展进步“换个活法”?或者以另外一种生命形式存在,比如现在流行的“帅呆““酷毙““炫““雷人“什么的,不就是“真帅““妙极““震撼“的异化或变脸吗%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历来拥有私人园圃的都不是一般人,需要有权有势有财。一般的人生于天地间,活于天地间,大自然就是自己最好的生存园地,如果范围划得小一点,田园家园菜园就是自己生活的乐园。

有权有势有财的人因为“不是一般人“,喜欢占有、拥有和近距离地享受大自然,并且将它们化作自己应当享有的生活一部分,这就是私人的园。

过去兰州的园同样如此。兰州历史悠久规模档次最高的园,当属明肃王朱模于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由甘州(张掖)移藩驻兰的凝熙园。凝熙园设立在肃王府内,是明朝历代肃王的私人园林。到了清代,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总督府也设在兰州,因为他个人特别推崇明肃王的妃子颜氏等人,宁死也不从攻人王府的“乱匪“--李自成的部属,纷纷撞死在王府内的一方诗碑上,鲜血染红了碑体。左宗棠认为她们效忠肃王的气节难能可贵,有人就将这明朝的凝熙园,改称为“节园“,将那沾满诸位肃王妃子鲜血的诗碑改称为“碧血碑“。左宗棠还亲自题写了“一杯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的楹联,以示缅怀和纪念。

明肃王的王府设立在今甘肃省人民政府一带,内有肃王府署,府署是肃王办公的地方,坐北向南,殿宇辉煌。府署之外,就是王府宫苑,宫苑位于王府东、西、北三面,总体称为“凝熙园“。

凝熙园内楼阁亭台!奇花异草名贵树木!鱼龙虫鸟!小桥流水太湖石,就不用说了,单就那几座宫苑楼台流传下来的几幅楹联,就涵盖了不少凝熙园的景观和典故“如,清代升允的“陇云秦树穷千里,岳色河声共一楼”等等。凝熙园内有拂云楼、望河楼、曦明楼,有澄清阁、慈云阁,还有芳圃、柳庄“想来楼的模样一定是雄伟恢宏,古色古香,阁的模样一定是飞檐斗拱,纤巧别致“而那芳圃必然是奇花异草芳菲蝶恋,风情万种了“至于柳庄,大概如同红楼梦(中那大观园里的稻香村,应是别有一番园林风光吧。此外还有池和溪、塘和渠,正所谓园林百态无水不秀啊!清代裴伯谦为拂云楼题写了一副楹联,盛赞凝熙园内外景观:“终南太华镇东方,杨柳金城,万井挹关中紫气;葱岭昆仑滕西极,葡萄玉塞,一樽撰天上黄流。”后来一些政要、墨客也竞相歌唱凝熙园,或诗或联或文,一同留名青史。

明肃王是兰州的一把手,言出令行,决定要做的就一定能实现。作为封建藩王,自家有园,总是多多益善。遂在古城兴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园子。雷坛河东岸的是“北园”,闵家桥的是“南园”,城东城西的分别叫“东园”“西园”。当今水车园小学附近还有肃王的养鱼塘,名叫“鱼池子”,陪衬“鱼池子”的有园林景观,也是个好去处。东西南北的园子都是王府的菜圃、果园,还有一些农林牧副产业,不知道是否单纯怡情悦目,还是兼有自给自足?

明肃王还在今小西湖一带续修了一座名为“莲花池”的花园。莲花池早先是一片自然形成的湖泊湿池,百姓可以自由休闲。后来官府整顿修葺,成为花园,供王府成员或政要、亲随前往娱乐休闲。这花园水草丰足,湖池碧绿,轻舟荡漾,鱼翔浅底,山光水色,一派江南风光。可惜毁于明末兵乱,面目全非。清光绪六年(1880年),原浙江巡抚杨昌浚调任甘肃总督!在旧园地一带重修故园。因其眷恋杭州西湖景色!园子建成之后!特命名为“小西湖”。小西湖并不对外开放!老百姓游园的闲情逸致也似乎不如现在这么强烈,故而“小西湖”也罢,大西湖也罢,即便美景就在身边,也不承望去逛它一逛。倒是与自己生活紧密关联的菜园果园水车园,经常涉足。

兰州后世比较兴盛的园林还有一些,比如潜园、拙园、望园、仰园,煦园、怡园、若园,以及再后一些的各色私人园林。这些园子各有各的一些来历,也都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名气,虽然无论是官邸园圃,还是富人花园,都曾经红极一时,但毕竟不能与几代肃王精心经营的“凝熙园”

同日而语。

现在,属于普罗大众的园林景观越来越多,近年兰州的公园和市区园林景观实行开放或半开放,游园观景“遛弯”已司空见惯,幸福就在身边。往事越千秋,毕竟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