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对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迎合消费者需求。所以我也不知道我们公司未来会怎么样。不过,对我们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生存,其次,才是发展。我们不会为了发展而生存,所以公司的发展速度不会很快,会保持在安全发展的速度范围内。这么多年来,公司一直都很安全,我们除了不拖欠供应商的款项以外,也不向银行借钱。因为目前的企业发展环境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要自保,向银行借钱是很危险的事,今天说借给你,明天忽然又说不借了,要你还,这样会打乱整个企业的发展计划,使企业陷入危机。可能有人会问,不借钱企业怎么发展呢?虽然我们不向别人借钱,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没钱,在过去的发展中,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发展资金。而且,钱多就多做,钱少就少做,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也是我们解决资金问题的一个办法。有人说,让公司上市不是很好吗?上市当然很好,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具备上市的条件,所以我们也没有去上市。
问题十:步步高成立以来,发展一直比较快,您能不能谈一下发展型企业如何在进一步发展和安全之间保持平衡?
段永平:首先要澄清一点,步步高的发展并不快,甚至可以说是慢,尤其是头几年发展都比较慢,现在稍微快一点。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足够最小化地发展”。不知道大家听了这个说法会不会觉得很矛盾。足够的意思是企业如果太长时间没有发展,没有往前走的话,企业员工、供应商等整个体系的士气就涣散了,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障碍。但是,在能扩张企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宁愿取其最小,而不会一味追求快速发展。我跟很多人章过这个道理,一开始大家都不太听得明白。比如说,一个股东,今天在你这个公司投资了100万,企业发展很快,年底的时候让他赚了100万。大家认为这个股东会怎么样?我认为应该是很高兴。如果让他赚了200万,那么这个股东会怎么样呢?答案还是很高兴。如果让他赚了1 000万,他依然还是很高兴,最多可以说是非常高兴。但是如果你为了追求过于快速的发展,做了一些基于眼前利益的行为,导致相关配套设施跟不上,妨碍了未来的发展。比如说,还是那100万投资,2003年赚了100万,明年赚300万,后年赚1 000万,再后年却赔了500万,大家想想这个时候股东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我想应该是不高兴吧。反过来说,如果第一年赚100万,第二年赚150万,第三年赚200万,第四年赚250万,第五年赚300万,你认为股东会高兴吗?他会,而且他是年年都在高兴。比较有意思的是,算下来第二个企业赚的钱可能还没有赔掉500万的那个企业多,我刚才举的例子是二者差不多。但是显而易见的是,第二个企业肯定要比第一个企业更健康。我们公司追求的并不是高速发展,而是健康发展,所以一直保持着比较平缓但却安全的发展速度。
问题十一:请问段总,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在塑造核心竞争力时,诚信、企业文化、战略的作用是什么?
段永平:在我看来,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是相对于你的竞争对手而言的。我觉得步步高是有核心竞争力的,我们的竞争对手很少能打败我们,说明我们肯定有比竞争对手强的地方。那么,到底是强在什么地方呢?我个人认为就在于诚信,那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所以,我认为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我们是有核心竞争力的。刚才章了诚信是一个企业的基础,在最基础的方面我比其他竞争对手强,就像练武功章究“扎马步”,如果你“马步”扎得比别人稳,自然就会有力气,别的方面也就能干好。
问题十二:您在美国和中国都生活过,那么,您认为美国人做企业和中国人做企业有什么差异?
段永平:我认为在美国做企业不需要“做人”,在中国需要“做人”。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美国也有办公室文化,在大企业里也像中国企业一样。但是相对来说,美国的管理目标比较明确,花在沟通上的时间就比较少;而中国企业花在沟通上的时间比较多。假设其他方面都一样,但是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了。有人问我在美国上了那么长时间的MBA课程,到底学到了什么,我回答说至少我知道了沟通很重要。我发现我们企业的沟通有问题,回来后,进行了大力改进,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除了企业本身的特点以外,我认为在社会条件上也有差别。在中国做企业要比在外国难得多,因为做同一件事,我们要做的事情要比他们多得多。人家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只要不违法。而我们想要做一项产品,面对的往往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而是牌照问题。步步高在几年前就想做手机,但是始终拿不到牌照。
问题十三:步步高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的使命、远景和核心价值是什么?您个人做企业是为了什么,精神动力是什么?
段永平:刚才我章过了,如果要说企业文化的话,步步高最核心的文化就是“以诚为本和平常心”,而这也是我们的核心价值。企业使命的意思是说企业为什么存在。我们有四种使命,即维护股东、员工、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利益。至于远景,我们一直以来都主要进行家电生产,以中国市场为基础,目前正在进行一些修改,比如,我们以前不做大家电,但是现在正在考虑进入这一市场,因为企业面临的发展压力比较大,需要想办法提高发展速度。
我做企业其实是因为我对这个感兴趣,尤其是在创业之初,我觉得比较好玩儿,做别的事情提不起我的情绪来,就做这个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在做产品时,我也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喜欢的东西我不卖。因为我很喜欢打游戏,所以我最早卖的是游戏机。我后来投资“网易”,也是因为“网易”要做游戏,我觉得很有前途,正合我意。所以我做事主要是因为自己喜欢,说实话我对“名”看得比较淡,对“利”也不是特别执着。但是,我对赚钱很有兴趣,觉得很有挑战性,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把企业做大,获得盈利,这让我的生活变得很有趣。我觉得你能做成功的工作一定是你喜欢的,你如果不喜欢它,则一定不会成功。
问题十四:请您介绍一下您的“焦点法则”和“无着胜有着”。
段永平:“焦点法则”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一个人其实做不了很多事,就算是勉强做了很多事,那最后的效果也不会很好,最好是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现在你做的某件事情上。我曾经看了一本关于焦点法则的书,上面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一个公司有聚焦点的时候,它就能获得成功;一旦它涣散了它的焦点,其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比如说,近几年,松下没有索尼发展得好,因为索尼的发展领域比较窄,它主要的焦点集中在AV上,树立了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而松下的产品界限越来越模糊了,涉足很多领域,虽然松下也是个很好的企业,至少跟我们公司不是一个级别的,也就是说比我们公司好,但跟索尼比起来,我觉得它还是要稍逊一筹,原因就在于索尼更好地遵循了焦点法则。
“无着胜有着”我曾经提过,因为有一段时间我看报纸上登载的一些企业的宣传,都是在说它们有些什么样的“着”。我就想起金庸武侠小说中常有的一句——“无着胜有着”。对企业来说,决不可能靠一着半式就取得成功的,必须要先打好自己的基础。其实要说“着”的话,上MBA课程,学的都是“着”,但究竟哪“着”管用,谁也不知道。
问题十五:您认为明星企业家对企业的作用是什么?
段永平:明星企业家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应该说有一些作用,比如说,比尔·盖茨,他往那里一站,媒体报导就很多,他说要卖某个软件,就有很多人争相帮他宣传。而一般的企业想要让媒体进行报导,为自己做宣传,就必须要花钱。我对这个比较有体会,因为当年比尔·盖茨来中国就是我提议的,当时微软要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一个新型软件,把我请过去给他们提些意见。我告诉他们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比尔·盖茨到中国来,这比什么宣传手法都有效。后来,比尔·盖茨果然亲自到中国来了,微软新产品的推广也获得了成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星企业家确实能起一些作用,但是你必须是大明星才行,像我这样的人级别还不够。
问题十六:请您谈谈在中国的环境下,做一个成功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什么素质?
段永平: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当然还必须满足一些必要条件,至少受过一定的教育,如至少是本科,至少是专业人士。如果一个人很诚信,但却是个白痴,那也不行。某大学的一个教授曾经针对很多企业的CEO作过一个统计,到底是哪个大学的哪位教授我忘记了,他发现对所有CEO来说,惟一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诚信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要担任一个成功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诚信非常重要。
问题十七:您刚才说诚信的人还不至于那么傻,也有人说老实是无用的别名,那么您用老实人还是精明人?您在作选择时候如何立足诚信?
段永平:诚信这个词在我看来很简单,就是我不骗人,我做我该做的事,赚我该赚的钱。我不知道你所说的老实人的确切定义是什么。如果老实的定义是把自己的钱送给别人,人家要打你,你就让人家打,那这是不行的。我们作为企业,在商场上竞争,有时候可以说是你死我活的。但即使在你死我活的情况下,我们也强调要有体育精神,我们公司从来不允许做恶意攻击竞争对手的事情,从来不允许说别家公司的产品不好。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没什么,本来这就是一家企业应该做的。但实际上现在有多少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我不知道,甚至连我们公司从上到下是否都做到了这一点,我也不敢保证,因为步步高的零售网点太多了,到了商场里,到了零售商那一级,我们根本控制不住。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在每一层都反复强调这一点,即使是终端零售商肯定也知道,而我们的问题在于管不到终端,只能管到中高层的层面。
但是,我们受过很多竞争对手的直接攻击,比如说,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含沙射影也好,指名道姓也好,批评我们的产品。我记得有一年在石家庄,我们的一个竞争对手在每个商场都散布不利于“步步高”的流言,比如说,有人在他的代理摊位上问“步步高”怎么样,他的工作人员就说“步步高”不行,“步步高”都已经倒闭了。当时刚好是“爱多”出大问题的时候,而我们的广告形象跟“爱多”又有一点混淆,所以大家总觉得我们跟“爱多”有什么关系。这样,我们的员工就很生气,因为对方不只一次、两次,一个人、两个人这么做,而是普遍都在这么做。于是,他们来问我该怎么办。我说不用管他们,他们爱说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虽然这样会让我们遭受一些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最后获益的一定是我们,所以他们说得越多,我们应该觉得越开心。下面的人都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我就跟他们解释。很简单,第一天消费者去商场里,听见“步步高”完蛋了,回家看电视还看到“步步高”的广告,看到别人还在买“步步高”的产品,他可能就会想,这个广告一定是以前花钱做的,还没播完呢,那些人买的产品肯定是库存,那么第一天这个消费者就上当了。但是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月、两个月,直到半年以后,他忽然反应过来:那个卖东西的小子骗我。尤其是当他买的产品不如意、出现一些问题时,他会和别人买的“步步高”产品作比较,到时候他发现别人买的“步步高”的产品质量不错,就会觉得很奇怪,想“步步高”不是垮了吗,它的产品质量怎么可能还不错?这个时候就会反应过来,原来自己上当受骗了。他采取的报复行动非常简单,第一,他永远不会再买这个厂家的东西;第二,他会把他的经历告诉所有的人。所以,想想看,我们还是占了很大便宜的,只不过这个便宜可能要很久很久以后才能赚到。
还有一次,我们在江西的另一个竞争对手在报纸上发整版的文章,行内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攻击我们,当时VCD行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下面的人也来问我怎么办,我说他们登得越多越好,因为登报是要花钱的,而且根本就没有人看。虽然我们自己人看了后知道是在说我们,觉得很生气,而他们自己也很高兴,但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却并不大。
问题十八:几年前步步高请李连杰做广告,后来又请刚当选为加州州长的阿诺·施瓦辛格做广告,请问步步高的广告策略是什么?
段永平:我觉得广告是用很高的效率来传达你想要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在广告中,请名人也好,不请名人也好,最主要的是如何提高广告传送信息的能力。很多名人的广告做得非常好,有些非名人的广告做得其实也很好,但是我们很遗憾地发现能够被记住的广告,大部分都是名人广告,所以说名人的广告效应通常会好一些。当广告中有个名人出现时,很多人往往都会去注意一下他到底在说什么,没有名人的话,眼睛一晃就过去了。而对于企业来说,不管有没有名人,做广告花的钱都是一样的,所以用名人很多时候的确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他们能够把企业的信息更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
问题十九:段总,您好!您如何看待别人说您年纪不大却老谋深算,这与您今天章的诚信对一个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似乎相矛盾。
段永平:我想,说这个话的人对我一定不太熟悉。我们公司那么多员工,我们的客户、供应商有很多已经跟我合作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果大家觉得我老谋深算,一直在谋算他们的话,根本不会对我产生信任,那么我们的合作关系早就持续不下去了。我觉得相互之间的信任是装不出来的,正如我前面章过的那样,老实是装不出来的,你必须真的是个老实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