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50

第50章 酒的功能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韛鞠跽,待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

酒是用粮食或水果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等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中国浓厚的酒文化赋予了它众多的功能。酒能壮英雄胆,高祖醉酒斩白蛇;酒能艳美人色,“美人欲醉朱颜酡”;酒能解胸中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亦能添心中愁,“举杯浇愁愁更愁”;酒能巩固统治,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酒亦能使国破家亡,商纣王酒池肉林终遭灭;酒能惹祸,“鲁酒薄而邯郸围”;酒亦能全身,竹林七贤的阮籍佯狂装醉以避祸得全。

酒的作用实在是难以一一言说。

战国时期齐威王初即位,日事酒色,不理朝政,百官慌乱,诸侯并侵。齐国赘婿淳于髡以隐语劝谏,威王“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威行诸侯三十六年。

有一次,楚国攻打齐国,淳于髡去赵国搬来救兵,楚国不得不引兵而退。齐威王高兴了,在后宫设置酒肴慰劳淳于髡。问他说:“先生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威王说:“既然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还能喝一石呢?”淳于髡说:“大王当面赏酒给我,喝不了一斗就醉了。父母有尊贵的客人来家,喝不到两斗就醉了。朋友间交游,倾吐衷肠,大约喝五六斗就醉了。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男女杂坐,彼此敬酒,握手言欢不受罚,眉目传情不禁止,这时我最开心,喝上八斗酒,只不过两三分醉意。日暮酒阑,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堂上蜡烛已经熄灭,主人送走其他客人,单独留下我,绫罗衣襟已经解开,闻到阵阵香味,这时我心里最开心,能喝下一石酒。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

淳于髡其貌不扬,身不满七尺。他以酒量的五个层次机智巧妙地劝谏威王,“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看来,酒不只能亡国,也的确能兴国。汉语中“乐极生悲”这个成语,据说就是从这里来的。

喝酒不光喝的是酒,看来喝的还有心情。然而,凡事总有个临界点,过之则反,世间万事,莫有逾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