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43

第43章 不以裙带论英雄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

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青尝从入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史记》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

在征讨匈奴、扬威大漠的历程中,汉武帝以“英雄不问出处”擢升的卫青成为重要功臣,他七出边塞,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但历代对于卫青的评价可谓褒贬参半,褒者言卫青的卓越战功、低调行事,贬者则主要是从他的裙带关系说起。那么,真实的卫青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卫青发迹前的个人简介。

卫青,男,西汉平阳县人,私生子,父亲叫郑季,是县中小吏,母亲是平阳侯的小妾卫媪,两人私通而生卫青。

家庭关系:无温暖。作为私生子的卫青小时候从平阳侯府回到父亲郑季家里,父亲让他牧羊。郑季前妻生的儿子们都把他当做奴仆来使唤,不把他当兄弟看待。

工作经历:平阳侯家骑兵,跟随平阳公主;建章宫职员。

发迹预兆:卫青有一次曾经跟随别人到甘泉宫,有个脖子上戴着铁枷的犯人见到卫青之后,仔细打量了他一番,然后意味深长地说:“这人是贵人之相,将来必定能当大官,位至侯爵!”卫青听后,颇觉惊讶,浅浅一笑说:“我是奴仆生的孩子,这一生只要是能不挨打受骂就心满意足了,又怎么可能封侯呢!”

发迹诱因:建元二年(前139年),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进入皇宫,备受汉武帝宠爱,后来有了身孕。这一消息惹恼了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阿娇是馆陶大长公主刘嫖的女儿,自己没有生儿子,看到卫子夫不仅受武帝宠爱,还有孕在身,两方面都感到失败的她妒心陡起,于是便与其母商量,派人逮捕了卫青。大长公主逮捕囚禁卫青,想杀死他来给卫子夫一个下马威,好在卫青的朋友公孙敖连同一些壮士把他从鬼门关抢了回来。汉武帝听到这消息后,对阿娇极为不满,当即任命卫青为建章监,官衔为侍中,连同他的同母兄弟们都跟着受益,数日之间给予他们累积千金之多的赏赐。姐姐们也钓得了金龟婿,大姐卫孺做了太仆公孙贺的妻子,二姐卫少儿曾与陈掌私通,汉武帝便召来陈掌加以提拔。救下卫青的公孙敖也跟着沾了光,多次被提升,越来越显贵。卫子夫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夫人,卫青升为大中大夫。

卫青的发迹是偶然的,在汉武帝与大长公主、阿娇的较量中,汉武帝带着对满腹怨气向阿娇和大长公主叫板:我才是当家的,我就是要重用他们,你们能奈我何?这样,本为奴仆的卫青一下子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这样看来,卫青确实是靠着姐姐卫子夫的裙带关系上位的,真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觉。宋代的苏轼对卫青就没有好言辞,在《东坡志林》中说:“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唯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

但是,卫青之所以青史留下英名,绝对不是因为姐姐卫子夫的关系,而是靠着自己的打拼与谦虚。正如司马迁在《佞幸列传》中说的:“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才能自进。”卫青、霍去病也是因为外戚的关系而得到显贵和宠幸,但他们都有一定的才能,并能不断上进。

卫青从小受尽折磨,突然之间贵极人臣,面对沧海桑田的变化,他没有乐昏头脑,而是怀着感恩之心为汉武帝尽忠。因此,他多次出兵匈奴,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屡立战功。元光五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元朔元年秋,卫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斩首匈奴数千人。元朔二年,卫青兵指陇西,捕获数千人,畜数十万,迫使白羊、楼烦王逃走,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元朔五年春,卫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元朔六年春,卫青出定襄击匈奴,斩首万余人;元狩四年春,击匈奴单于,捕斩首虏万余级,得匈奴积粟食军,等等。他一生所得的长平侯、平陵侯、岸头侯、宜春侯等封号都是在征战有功的情况下,汉武帝对他的赏赐。

面对汉武帝的赏赐,卫青不贪功。元狩五年,卫青率军大败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加封卫青六千户,并封卫青的儿子伉为宜春侯、不疑为阴安侯、登为发干侯。面对这一奖赏,卫青坚决拒绝,卫青说:“依靠陛下神灵佑助,我们才能获得胜利,这是众位将士奋力拼搏的结果。陛下您已经加封微臣了,臣的儿子们年龄尚小,没有经受征战的劳苦与颠簸,陛下您降恩封他们三人为侯,这不是微臣鼓励将士奋勇作战的本意啊!这几个小孩子怎么敢接受您的封赏呢!”后来跟从卫青作战的将帅都受到了相应的赏赐。

自己有如是赫赫军功,将士皆能服从,极易滋生人的专权心理,同是外戚的吕后的兄弟就是一个例证,但卫青很低调,卫青很忠心。有一次,他率军出征匈奴,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与匈奴遭遇,汉军死伤惨重,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又投降了匈奴,苏建则突围逃回。在如何处置苏建时,有人认为苏建弃军而逃,应将他斩首以立大将军的军威,有人则认为苏建已经尽力而战了,不应斩首。卫青认为自己已经是皇亲国戚,没有必要再树立权威,他本有处决部将的权力,但却不敢擅杀,而是把苏建用囚车送回长安,由皇帝处理。后来汉武帝赦免了苏建,令其交纳赎金后贬为平民。

对于卫青,《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记载淮南王刘安谋反之前,认为朝廷派兵镇压,必定会派卫青前往,便向他的谋臣伍被询问卫青为何许人也。伍被用实际事例指出卫青乃是古来少有的良将:伍被的好朋友黄义,曾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凯旋归来告诉过他:“大将军对士大夫有礼貌,对士卒有恩德,众人都乐意为他效劳。大将军骑术高超,骑马上下山岗疾驶如飞,才能出众过人。”谒者曹梁出使长安,归来便说大将军号令严明,作战勇敢,时常身先士卒。安营扎寨休息时,士兵人人喝上水之后,他才肯喝水。军队出征归来,士兵渡河已毕,他才肯过河。皇太后赏赐的钱财丝帛,他都转赐给手下的军官。所以伍被认为卫青武艺高强,通晓军事,屡次率兵征战,不易抵挡,即使是古代名将也无人比得过他。

同样的看法在《资治通鉴·汉纪十》也有记载:“青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才力绝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才,故每出辄有功。”卫青虽然出身低微,本为奴仆,但骑术箭艺高超,才力过人;对士大夫以礼相待,对待士卒有恩情,故而大家都乐于为其所用,加之卫青本人又有将帅之才,所以每次出征作战都能建立功勋。

与卫青发迹极为相似的是唐代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他们都是外戚,自己的姐妹都极受皇上宠幸,一家人也连带受益。当时民间因为这种情况都有相似的歌谣流传:“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史记·外戚世家》)、“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长恨歌》)。但是,与卫青不同的是,杨国忠专权误国,好大喜功,以侍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四十余职;穷兵黩武,两次征讨南诏,使得民不聊生;不关心民生疾苦,上下其手,蒙蔽皇上。两人发迹途径一样,但是,一个是清史留英名,一个是清史留骂名,个中原因,自然不是一个裙带关系所能概括的。卫青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也不能左右未知的命运,但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为大汉王朝竖起了一道坚固的边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