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17

第17章 慈母纵子乱

庄公元年,封弟段于京,号太叔。祭仲曰:“京大于国,非所以封庶也。”庄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

--《史记》卷四十三《郑世家》

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史记》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

春秋历史上有一段特别着名的宫廷变乱,这一变乱这所以着名,之所以特别,乃在于其与家庭的不和谐有关,是经由母亲的偏爱与慈爱导致的。这一政变是由郑庄公、公叔段与其母武姜共同演绎的。

郑庄公与公叔段同是武姜的儿子,但是,这两个儿子在武姜那的待遇却是迥然有别。郑庄公是不得母亲喜爱的儿子,这一不喜爱在郑庄公降生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了。郑庄公名叫寤生,因为武姜在生他的时候难产,所以特别厌恶这个孩子。古人对于名字非常重视,郑庄公的这一名字实际上也反映出他从出生就不得母亲待见。

等郑庄公的弟弟段出生之后,武姜对郑庄公更是不堪,甚至决定要让段来继承君位。但是郑庄公的父亲没有应允。在郑庄公继位之后,在武姜的要求之下,郑庄公将段封于京这个地方。京地地位非常重要,不适合分封给庶弟。后来,公叔段到达京地之后,开始整治武备,在母亲的怂恿与纵容之下开始谋划袭击郑庄公。在庄公二十二年的时候,公叔段终于完成了叛乱准备,在武姜的接应之下兴兵叛乱。结果是郑庄公出兵迎战,大败公叔段。

对于这一段历史,《春秋》中用“郑伯克段于鄢”来概括,《左传》中认为公叔段的作为不是弟弟应该做的,故不言弟;认为郑庄公对于弟弟失却了教育的责任,故称其为郑伯。当然,公叔段与郑庄公的这段公案已经是历史陈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众人的评价体系中,武姜也应该是被批评的对象。春秋时代长子继位是普遍现象,武姜就是因为对于孩子的不同态度造就了骨肉相残的悲哀局面。

历史总会有偶然的巧合。汉代历史上也出现了一位偏爱小儿子的母亲,这人就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梁孝王是窦太后最小的儿子,窦太后对其宠爱有加,赏赐不可胜数,宫殿园囿面积广大,府库金钱甚多,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最为重要的是,他平时的某些待遇可以与天子不相上下,如赏赐给他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等同于天子的规模。后来在景帝废栗太子后,窦太后甚至想以梁孝王为后嗣。母亲长期的娇纵使得梁孝王有点不可一世,也认定自己会被立为皇位继承人,在这件事情搁浅之后,在其长期的希望泡汤之后,梁孝王向劝说景帝、窦太后不能立其为嗣君的袁盎等人下手,准备灭其性命,事情最终暴露,郁郁而终。

父母疼爱孩子是人之天性,但是,对于孩子不可过于纵容,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的,该管制的时候还是应该管制。现代人没有了王位这一极大的诱惑,却有了其他的更多的诱惑。前段时间一位八零后青年,将自己的父亲活生生地砍死,母亲也被砍得气息奄奄,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让世人大跌眼镜,人们在谴责、痛心之余,不禁探寻作案缘由。原来此青年长期受父母娇纵,生活条件优越,在玩网络游戏欠债之后,向父母索要钱财不果,遂起杀人念头以夺取财产。最近一连串的药家鑫杀人案、机场刺母事件,都与家庭环境与过分溺爱密切相关。在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面前,娇纵孩子的父母是否应该引以为戒呢?

韩非云:“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对于古人的警示,我们为什么老是不以为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