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16

第16章 一杯肉羹引发的灾难

灵公元年春,楚献鼋于灵公。子家、子公将朝灵公,子公之食指动,谓子家曰:“佗日指动,必食异物。”及入,见灵公进鼋羹,子公笑曰:“果然!”灵公问其笑故,具告灵公。灵公召之,独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夏,弑灵公。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

春秋时代乐坏礼崩,篡国弑君时有发生,有权臣干政拉君下马,如齐国的崔杼弑君;有被他国谋害致死,如鲁国的桓公之死;有国君暴虐无道而百姓作乱者,如“好细腰”的楚灵王。众多君主的败亡各有原因,但是因为一杯羹而丢失性命的,郑灵公是唯一的。

郑灵公继位之初,楚国送了一个大鳖作为礼物。有一天,子家、子公两人将要上朝朝拜郑灵公,两人行进过程中,子公的食指突然动了一下,见此情况,子公就乐呵呵地对子家说:“之前只要是我的这个指头动,必然会有好东西来饱口福,看来今天我们要大餐一顿了。”子公的话语果然不虚,等他们到了朝堂,看见郑灵公正准备将楚国送他的大鳖做成肉羹来招待群臣。子家与子公会心一笑,佩服子公确实有特异功能。郑灵公看到之后就感觉很好奇,不知道两位大臣为何而笑,便向子公询问发笑的原因。子家便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始末告知郑灵公。不曾想郑灵公心胸狭窄,就是不想让子公在别人面前显能耐,为了显示他一国之君的权威,郑灵公召见群臣分羹品尝,唯独没有赐给子公。

这么明显的态度有别让子公很下不来台,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红,一会儿白,足以开个染料铺了。看着子公的尴尬与不满,估计郑灵公当时心里还暗自得意:哼哼,你不是说你食指动就能吃到好东西吗,你不是说你是屡试不爽嘛,今天我就偏不给你如愿,我就是要让你自鸣得意的特异功能见我必败。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子公也不是好惹的主。郑灵公在众位大臣面前这样不给他面子,颜面顿无的子公怒火中烧,将指头放到郑灵公的肉羹中蘸了蘸,放到嘴里吮了一下便扬长而去,留下了满脸错愕的众位同僚以及气得要蹦高的郑灵公。这样,子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实际行动当面给了郑灵公一个下马威:你是君主又怎样?甭想败坏我在众“粉丝”心中的形象,我的屡试不爽绝对是也必须继续是!

在众位同僚面前,子公总算了保住了自己的颜面,但是他回去之后,怒气怎么也按捺不住,越想越生气,越想越不甘心,越想越要找到个平复心中怒气的方法,最后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这样的君主不要也罢。

想到便要做到。子公马上约见子家,要求子家与他一起行弑君大事。子家对于这样的犯上作乱之举还是有点迟疑,郑灵公平时行事是有点讨厌,况且哪个领导不令人讨厌呢,而且他也没惹着我,我何苦要去蹚这趟浑水呢,所以自己一开始是坚决反对,说这样的事情做不得。但是深思熟虑的子公早就想好了拉子家下水的方法,他威胁子家说:“如果你不同意,我就到君主面前去告你的黑状,说你要弑君。”子公这一招“恶人先告状”,这一招“乾坤大挪移”,力道可谓深矣,子家确实被镇住了,如果子公真的向灵公去告状,以灵公“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的多疑性格,肯定是要将他“咔嚓”了的。退一步讲,如果与子公铤而走险,说不定能成就大事。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之下,子家跟随子公反了。但是最初起兵的子家是苦不堪言,“俺真是被逼的”。愁眉苦脸的子家嘴里念念叨叨地说: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多言,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去吃老鳖汤啊。但是上天给予人的都是现场直播,不会有彩排,更不会有重录,自叹“很傻”、“很天真”的子家最终与子公一起在历史上留下了弑君作乱的恶名。

有句话叫“好奇害死猫”,好奇的郑灵公没有害死猫,也没有害死别人,而是把自己害死了。可怜的郑灵公仅仅做了不到半年的君主就被杀身亡,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事情的起因皆由郑灵公引起,作为一个国君,心胸狭窄,事情发生后盲目发怒,要想置人于死地,必须有败人之实力,结果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反误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