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14

第14章 男人的背后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

古代的史书是男人的天下,金戈铁马、仕途经济,皆非女人的职责范围,但是,夫妻本是同林鸟,男人的成功又怎可少了女人的帮助呢?

先看重耳之妻姜氏。重耳因骊姬之乱被迫流亡,当流亡到齐国时,齐国的君主正是一代霸主齐桓公。齐桓公对重耳礼遇有加,并将同宗的女儿嫁给了重耳,结婚之时给了重耳八十匹马,算是随礼钱。一路上颠沛流离、躲避追杀的重耳在霸主齐桓公的礼遇与庇佑之下,获得了重视与安全,无论是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于一种极度满足的状态,原先过惯了的贵族公子哥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因此,重耳不愿意再去流亡了,不愿意再去碰壁了。他宁愿躲在温柔乡里来度过他的余生,什么人生理想,什么国家社稷,太遥远太累的事情,还是忘却了吧!

主子不思进取,可急坏了这一批跟随他的大臣:我们跟着你颠沛流离、抛家舍业,冒着被砍头的危险,我们为的是什么呀?不就是盼望着有朝一日您老人家可以让我们荣归故里,再见亲人一面吗?躲在人家的庇佑之下,怎么能实现我们这些宏图伟业,况且现在齐桓公已经死翘翘了,他的五个儿子为了老爹那点家业正闹得不可开交,就是那个最后取胜登上王位的怀王也是处处树敌,齐国已经不是安乐窝了。不行,得让公子离开这里!这样的忧虑、这样的打算不能在屋子里面商量,因为隔墙有耳,于是他们就来到了空旷的室外,在一个桑树底下商量何去何从。

不曾想,世间不仅是隔墙有耳,还有隔树有耳,也是他们点背,在树上有一位采桑女恰巧听到了他们所有的谋划,更巧的是,这个采桑女就是公子重耳在齐国的这位夫人姜氏的侍女。他们想让重耳走,那夫人岂不就成了被抛弃的孤家寡人了,不行,得赶紧告诉夫人去。侍女急匆匆地回到姜氏那儿,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向姜氏作了汇报,以为夫人即使不赏赐她,最起码也会给她点口头表扬,殊不料,告密者必须要看对告密对象,必须先考量好两者之间关系,侍女仅仅是凭着一片忠心却没考虑到人家是夫妻同心,为了防止这个消息泄露,姜氏悄无声息地将侍女杀死了。

消息的传播源堵塞住了,但是姜氏也意识到在齐国目前的状况之下,重耳是不适宜久居下去了,这样下去重耳就可能会一生碌碌无为了,于是就劝重耳赶紧离开,但是重耳决心已定,决定要和姜氏在齐国厮守终生了,面对夫婿的一番表白,姜氏心里很舒心,总算没有白爱他一场,但是儿女情长终会断送夫婿的一生,最后与赵衰等人设计将重耳灌醉,放到车上飞驰而去。

望着远去的重耳,姜氏心里有说不出的不舍与纠结,此去一别,可能就是永远的离别,本来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的丈夫,姜氏为了不耽误他,毅然决定孤老至死。

重耳离去了,酒醒之后,重耳很生气,但是事情既已如此,他只能是擦擦眼泪继续前行。在历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重耳崛起了,重耳最终成了统领各国诸侯的霸主。在回味登基的艰难历程时,重耳的心里一定会久久地盘旋着那个为他默默付出的姜氏的名字……

再看僖负羁之妻。僖负羁之妻也是在晋公子流亡过程中出现的一位有见识的女子。当时公子重耳流亡到曹国,当时曹国的君主是曹共公,曹共公听闻公子重耳的肋骨并在一起,就在重耳洗浴的时候,偷偷地去看,这件事情对于落难时节的重耳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侮辱。对于这件事,僖负羁之妻说:“我观察晋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是能够成大事的人,公子重耳在他们的辅佐之下,必定会重返晋国;返回晋国之后,必定会称霸诸侯;称霸诸侯以后,必定要追究对他无礼之人,曹国必然是首当其冲。”因此,她建议僖负羁向重耳馈赠食物,食物中藏有玉璧,以示友好之情。僖负羁之妻的预言,果然在后来得到了验证,重耳回国后获取王位,对当初侮辱或者不礼遇自己的国家一一“报答”,他第一个攻击的对象就是曹国,围攻曹国之后,要曹共公认罪,但却下令手下不许闯进僖负羁家里,同时赦免僖负羁的族人,以此报答当初僖负羁的恩惠。僖负羁之妻以其远见卓识保全了家族的性命,无疑是一家的有功之臣。

再看晏子车夫的妻子。晏子做齐国宰相的时候,有一次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来观察自己的丈夫:只见其夫坐在车盖下,挥动鞭儿驾驭着四匹马,意气风发,神气十足,得意洋洋。等到车夫回家之后,车夫的妻子请求离去。车夫就问其中的缘由,妻子说:“晏子身高虽然不够六尺,但是却能担任齐国的宰相,在诸侯中间享有盛名。今天我观察他出行,志向抱负非常深远,但却总是以为自己不如别人,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你身高八尺,却不过是给人做车夫,做车夫为奴仆尚且罢了,可恼的是你自己对于这种现状却是自我满足,不求进取。因此,我还是离去算了。”在妻子的这番教导之下,车夫随后改变了自以为是的状态,谦恭谨慎起来。或许是车夫的变化过于明显了,晏子都对此感到奇怪,询问之后,晏子就推荐车夫做了大夫。

晏子车夫的妻子是用了威胁的手法来达到促夫进步的目的,车夫的升迁或许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有着妻子这样的督促,相信他也不会一辈子只做个车夫。

历史上有名的贤妻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楚国狂人接舆之妻、楚于陵子终之妻,惧世乱烦,安贫乐道,保全性命;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梁红玉亲自擂鼓鏖战金山,使得宋军士气大振,险捉金兀术。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个贤惠的女人。同理可证,一个落马官员的背后,也一定有一个或几个贪婪多事的女人。前者不一定是普遍现象,而后者似乎成了一种规律,至少目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