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3547500000018

第18章 思考成就大学问(5)

◎国家

亚里士多德说,国家是最高的集体,以至善为目的。“国家的目的是善良的生活。……国家就是家庭与乡结合成为一种完美自足的生活,所谓完美自足的生活就是说幸福与荣誉的生活。”创立国家的人乃是最伟大的恩主;因为人若没有法律就是最坏的动物,而法律之得以存在则依靠国家。国家的出现虽然在时间上后于家庭,但在性质上却优先于家庭和个人。若干家庭结合成一乡;若干乡结合成一国。接着他来个赋比兴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说,当身体毁灭的时候,一只手就不再是一只手了。一只手的目的即拿取,唯有当手与一个活着的身体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够完成它的目的。一个人也不能够完成他的目的,除非他是国家的一部分。同理可证,家庭只有作为国家的一部分,才能实现它的目的。目的论彰显威力了啊。

◎家庭

一个国是由若干家庭组成的。夫妻和奴隶是家庭的基础。奴隶制是有利的,是正当的,奴隶天然应该低于主人。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一个天生就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的人,生来就是一个奴隶。

◎战争

驯服的动物当被人统治时就更好得多,那些天生下等的人被优胜者所统治的时候情形也是一样。对于那些虽然生来应该受统治却不肯屈服的人而发动的战争,总是正义的。因此,每一场战争里的胜利者就都是对的,被征服者就都是错的。

◎国土

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说,一个国家领土应该小得从一个山顶上就足以把它的全貌一览无余。大城邦永远是治理不好的,因为人数过多就不能有秩序。(这点挺符合我国交通现状,我国十几亿人,你让个个都能遵守交通秩序,难于上青天,众多不守规矩的人在想啊,那么多行人急着要过马路,大家还要看什么红绿灯的脸色,要等几十秒时间,人生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在等红绿灯这样的事情上啊!这种秩序怎么守?)一个国家应该是大得足够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又不应该过大而不能实行宪政。一个国家应该小得足以使公民们能认识彼此的性格,否则选举与诉讼就不能做得公正。国家大小还取决于战争,一个国家必须能够在战争中保卫住它自己,而且是在没有很大困难的情况下。

◎公民

靠工作为生的人不应该允许有公民权。“一个公民不应该过一个匠人的或者商人的生活,因为这样一种生活是不光彩的,是与德行相违反的。”公民也不应该是农人,因为他们必须要有闲暇。公民们应该有财产,但是庄稼汉则应该是来自其他种族的奴隶。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说,北方的种族是精力充沛的,而南方的种族则是聪明智慧的。所以,奴隶应该是南方的种族,因为如果他们要是精力充沛的话,那就不大便当了。唯有希腊人才既是精力充沛的而又是聪明智慧的;他们比野蛮人更善于治理国家,如果他们团结起来,就能够统治全世界。

◎政府

当一个政府的目的在于实现整个集体的好处时,它就是一个好政府;当它只顾及自身时,它就是一个坏政府。好政府和坏政府是被当权者的道德品质所规定的,而不是被宪法的形式所规定的。

◎教育

教育的目的乃是“德行”,而不是有用。孩子们应当学习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但不能庸俗化。例如不应该教给他们以任何歪曲形体的技术,或者是能使他们挣钱的技术。他们应该适度地从事体育锻炼,但是不能达到获得职业性的水平,受训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孩子们的健康受到了损害,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孩子们应该学习画图,为的是能欣赏人身体的美,主要是教他们能欣赏那些表现道德观念的绘画等艺术。他们可以学习唱歌和演奏乐器,目的是使自己能够有品评地享受音乐,不是为培养熟练的演奏者;因为自由人除非喝醉了酒的时候,是不会奏乐或唱歌的。当然,他们必须学习读书和写字,尽管这些也是有用的技术。

◎生育

人们不应该结婚太早,因为如果结婚太早生下来的就会是脆弱的女孩子,妻子就会变得****,而丈夫则会发育不全。结婚正当的年纪男人应该是三十七岁,女人应该是十八岁。妇女应当在冬天吹着北风的时候受孕。

会走路的百科全书

亚里士多德是真正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说啥都头头是道,一套一套的。他著述丰硕,有《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辩谬篇》、《物理学》、《论天》、《论生成和消灭》、《天象学》、《论宇宙》、《论灵魂》、《论感觉及其对象》、《论记忆》、《论生与死》、《论呼吸》、《论动物部分》、《论颜色》、《体相学》《论植物》、《机械学》、《形而上学》、《尼各马科伦理学》、《大伦理学》、《论善与恶》、《政治学》、《家政学》、《修辞学》、《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雅典政制》等等著作,苗力田老先生翻译过来的精装本足足10大厚本,够书虫们啃到地老天荒了。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中世纪,读完亚里士多德你就不用再研究什么学问了,因为哲学连同哲学的七大姑八大姨什么政治、伦理、物理、生物你都已经研究完了,没啥要学了。不过,咱这本小书本里实在装不下这么庞大的体系!你要知道,想做到“庙小神灵大,池浅王八多”,那确实需要太多太大的本领!

在亚里士多德的诸般学问中,我觉着,最厉害的要数他的范畴理论。“范畴”的定义就是:“每一个不是复合的用”,这似乎是指或者代表着一种实体、一种数量等等。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十种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等等。

过了两千多年了,我们念哲学还在大谈其中一些范畴,实在令人佩服之至。尤其是“时间”这玩意儿,你不仔细琢磨,不觉得神奇,现在我们还在看《时间机器》想搞“时间管理”,电视上演穿越剧,可我们没工夫想到底什么是时间。那么,亚里士多德先生怎么讲时间呢,他说:“如果时间是运动的数目,或者本身就是一种运动,那么,永远有时间,运动也就必定是永恒的。”

除了逻辑学理论,他另有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心理学、天文学、文艺学、教育学等等论述。在逻辑学中,他讨论三段论、演绎,在经济学中他讨论贸易、金融,在物理学中研究自然……洋洋洒洒的众多论述,实在是太牛了,我几乎都拍不出马屁来了!只可惜这么多、这么大的学问,我都只能一笔带过。你想想要用哥们儿这关小鸟的笼子装大象,困难了一点,只好在这里开缺了。

亚里士多德看不上他的学生亚历山大国王,说亚历山大在哲学上没什么可发展的。而且,爱捣乱的学生亚历山大国王还给老师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他率领马其顿军队征服广袤领土,惹得众怒沸腾。人们恨乌及屋,心想!爷们不能亲手杀了你,还杀不死你的师傅亚里士多德?于是,磨刀霍霍准备修理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没毕达哥拉斯那么傻,也不像苏格拉底那么呆,心知情势不妙,老头子马上开溜,可惜他也是避得开仇敌,却逃不脱命运安排,在成功出逃到了加尔西斯的第二年,死亡不期而至。

亚里士多德之后一两千年里更无哲学家,他实在是古代西方哲学的巅峰人物。在漫漫两千年之内,他的权威几乎和基督教教会一样地不容置疑。扳倒他体系的人需要是怎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思想巨人?历史告诉我们,直到那个需要产生这样巨人而且能够产生这样巨人的文艺复兴时代,他所创造的思想体系才轰然倒下。

古希腊哲学的体系化时期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系统化时代来临,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到了苏格拉底的时代时,哲学家已不太关心世界的本原是火还是水。苏格拉底秉承了智者风范,通过辩诘的方式,谈论正义、善恶等伦理学问题,寻求道德真理,他发展了辩证法,成为迎接新思想的导师。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的、可感知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在它之外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理念”不完善的“摹本”;对个别事物的感觉不可能获得真正知识,真正的知识是灵魂对理念的“回忆”。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念论持批判态度。他把柏拉图的“理念”称为“形式”,认为“形式”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具体事物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构成的。质料与形式结合的过程,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亚里士多德努力建立普遍与个别之间的联系,认为这种联系的关键所在就在于“目的”的存在,于是,他无可回避地提出了事物最后的目的、运动最终的原因,即所谓“第一推动者”:神,并认为它是一个没有质料的形式——“纯形式”,为后世的宗教哲学开了一扇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