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3547500000017

第17章 思考成就大学问(4)

所以,下面还得锻炼锻炼你的思维能力,再给你几条理论之路蹓蹓腿儿。

◎“潜能”与“现实”

前面已经说过了,“形式”把“质料”修理了一下,“嗖”一声“质料”就成了某样物件儿。要是单有“质料”没有“形式”,那“质料”还只能是一种“潜能”。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块大理石是一座潜在的雕像”,大理石该被看为是一种潜能。那石匠对大理石一番雕琢,一尊有鼻子有眼的雕像成为“现实”。这么看,“现实”是靠“形式”与“质料”的运动,由“潜能”得来的。

对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潜能”、“现实”的高妙理论有了初步了解,“四因说”就很好理解了。

◎“四因说”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形式”在操弄“质料”,使它由“潜能”变成“现实”。

运动就是形式与质料结合,形式给予质料一定性质,使潜能化为现实。运动分四类,事物本质上的变化,无非产生和毁灭;性质上的变化,像冷变热,红变绿;数量上的变化,即增加与减少;空间变化,如由左到右,前到后,上到下。

这些运动变化以及目的的实现怎么会出现呢?

亚里士多德给出了“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说了,“四因”就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这因那因,其实就说一个东西之所以成为这个东西,就因为有四个因素在起作用。就好比盖房子,泥瓦砖石之类原材料就可以说成是“质料因”,房子的框架结构设计就可以说成是“形式因”,工人师傅把砖石瓦块堆砌起来就可以称为“动力因”,人花钱盖房子遮风挡雨娶媳妇生孩子就可以称为“目的因”。

“四因说”说着极其费力,其实挺简单的。这都是哲学家们最爱干的事,很简单的事,说得费劲巴拉。还好,他把规律给总结出来了:每个实体都可以找出这四因来。

◎“目的论”

爱哲学的人是一股不可小视的爱刨根问底的群落,他们必会揪住亚里士多德问:“你说形式与质料结合,由潜能变成现实,不用说,此过程必有运动,那么这运动怎么产生,为什么会产生,亚里士多德你必须告诉我。”

亚里士多德不急不缓地说,很简单,有一宗“最初因”在起作用。因为它在最开始,所以,在它之前并无运动,它造成了运动,它自己却是不动的。

嗬!这就是传说中的“不动的推动者”。

“不动的推动者”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理解,就像领导不需要动一下手指头,下属就把这事儿办了,工作就有人完成了。这就是不动的推动者。

爱哲学的人们还要追问,具体事物为什么产生呢?

亚里士多德给你念句神秘“咒语”:“隐得来希”!

你大感疑惑,觉着这是在糊弄人吧?

还真不糊弄你,其实,这里面还真有一番理论要讲呢。

经过这一番“质料”、“形式”、“动力”的折腾,就是要达到这些变动变化的结果和目的,亚里士多德管这结果和目的就叫“隐得来希”。

“隐得来希”这个目的在最开始时就有了,是它推动着事物变动。

这么一说,譬如草木风雨之所以成为草木风雨,都似乎有了原因和目的了。那又是谁给予草木风雨之类以目的呢?

是神。

亚里士多德说,神是一个至善永生的实体,不动不变的永恒实体。

他接着说,神是纯形式与纯现实。

所谓纯形式,就是只有形式没有质料;所谓纯现实,就是只有现实,不需要潜能。

嘿嘿,过去你知道,内心复杂的人,才要装纯给人看,现在突然蹦出来个“纯形式”、“纯现实”的神,你这下是不是全蒙了!

别着急,慢慢看,亚里士多德纯纯的神到底是啥样的。

神是一个永恒的最好的生物,“它自身必定就是神圣的思想在思想着(因为它是万物中最优异的),而它的思想就是对思想的思想”。而且神不止一个啊,应该有47个或55个,据说是天文学研究出来的成果。亚里士多德还说,尽管人必须爱神,但是神要爱人却是不可能的事。可能神就根本不知道我们这个地上世界的存在。

看了这句话,是不是有点小失望?

在古希腊,谈到神时,不论哪门哪派,多半会说神都是不动不变的。依我的理解,哲学家都爱钻牛角尖,刨根问底,总觉着什么样的链条总要有个开头,即所谓“终极”。人们看到眼下的东西总会动变,动变总有原因,他们总会沿着因果的链条从现在往回找,而且一定要找到最开头的原因。眼下的东西会变会动,可他们猜想最开始的东西一定是不动不变的。为啥要不动不变呢?开头东西要是又动又变,它肯定也是有目的和原因的,不能是最后给目的、给原因的东西,所以,这个终极的东西的特长就是:能让别的动变,可自己又不动不变。它就有那么大的本事,它就那么不可思议。所以,不好说它是什么了,就说它是神吧。而且,到了神这个层次就不用解释了,你不要去猜,不要去想,你只需要相信就可以了。反正在哲学界,有啥事整不明白了,就把这事儿推给神。神是万能的。

牛皮到顶点的自然哲学

◎天体

说到天体,是不是想到“天体浴场”等光屁股乐园了?甭想歪了。亚里士多德《论天体》是关于大宇宙的理论。看看他对咱这大宇宙怎么说呢?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认为,月球如同所有天体一样是一个完美的球形。后世伽利略嘲笑亚里士多德及其追随者,说他们想让月亮比镜子更光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完美的形状才能适合完美的物体。因此,天体的球形必须是滚圆的。

亚里士多德并不觉着天体是球形有什么可笑,他说,各层天都是完美的球形,而且越到上层的区域就越比下层的区域来得神圣。月球和月球以上的天体是月上区,月上区的天体都是由一种神圣的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插句话,大导演吕克·贝松拍个大片《第五元素》就是根据这种哲学幻想而来的。那些天体就是永生不灭的神圣。月下区的万物就是些有生有灭的俗物罢了,月下一切东西都是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构成的。地上元素的自然运动是直线运动,但“以太”的自然运动则是转圆圈。

亚里士多德说,大地是球形的,位于宇宙的中心。

宇宙中心在哪?2013年,据我国网民报告,经过两千年勘测,宇宙中心确定为北京海淀区五道口一处学区房。此房每平方米价值10万人民币,令我首都人民倍感骄傲。

◎灵魂

宇宙天体似乎离我们很远,还是关心一下我们的灵魂吧。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讲,灵魂与身体不可分,身体是灵魂的质料,灵魂是身体的形式。“正如眼珠加上视力便构成了眼睛那样,灵魂加上肉体就构成了生物”,眼睛的作用是看,脱离开身体它就不能够看。而事实上,那是灵魂在看。

生物分为植物、动物、人类三个等级。植物灵魂具有营养和生殖的机能,它是为一切生物所共有的最低级的灵魂;动物灵魂除了具有生物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感觉和运动的功能;人类灵魂则在动物灵魂功能之上还增加了思维功能,人类思维功能中理性的部分是人的本质,把人与动物区分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还讲,灵魂里面有理性成分和非理性成分。非理性的部分有两种,即在各种生物(包括植物)之中都可以发现的生长部分与只存在于一切动物的嗜欲部分。理性灵魂的生活就在于沉思,这是人的完满的幸福,尽管并不能完全达到。

“灵魂”与“心灵”呢,并不是一回事。心灵不受身体束缚,它是在灵魂之内的一种独立的实质。心灵具有更高的思维功能,它与身体或感觉无关。心灵能理解数学与哲学;它的对象是没有时间性的,所以,它本身也就被看成是没有时间性的。灵魂是推动身体并知觉可感觉对象的东西;它以自我滋养、感觉、思维与动力为其特征。灵魂会衰朽,但心灵不会毁灭。

政治哲学魔鬼词典

政治学谈的都是国家管理那些大事,这种事无论是哪个年代大家都想谈上一谈的,就比如我们在喝酒举杯的时候都不忘说一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连睡觉的时候都要做“中国梦”呢。更不用说在古代,统治国家,多有趣呀!而且,在内心里,谁不觉得自己该是个一呼百应的皇上呀,嘿嘿!后宫佳丽三千……可惜老爸不给力,没把咱生成皇太子。

亚里士多德当然不了解我国皇朝万代的有趣之处,他还只知道他们的城邦生活。亚里士多德说,人是一个政治动物,人自然倾向于过城邦生活,孤立于城邦之外生活的人,“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祇”。

哲学家谈政治,那总是有些不同的。有时,高超的哲学家一句话,就可以让你三观尽碎,彻底雷倒。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简直就是一部政治学魔鬼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