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7S倍速考试法
3546900000015

第15章 S倍速上课法(4)

2、卡片的排序

你做的每张卡片在完成编码后,再把它放进你的卡片盒。这时,你要按一定的规矩放置,这个“规矩”就是排序。

排序,就是你把所做的读书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其实主要是对每张卡片的编码进行排序。

排序的优先级仍然是:门——类——条——号。即先看这张卡片是哪一门,再找相应的门;再看属于哪一类,找到相应的那一类;再找到相应的那些条;最后,根据这张卡片的编号大小,把它放在它应占的位置(一般最新制作的卡片放在最后,如果是经过重新修改的卡片,就还把它放回原来的位置)。

具体到某一门或者类、条时,它的先后顺序一般是按照下面的规则决定。

A根据字母的先后顺序

字母的先后顺序,即26个字母:a、b、c…z的前后顺序。

一般取门、类或条的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判断,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再看第二个字母,依此类推。

在把生物(biology)、法语(french)、人类学(humaics)、地理(geography)、数学(math)、历史(history)六门排序时,卡片的前后顺序就应该按照B→F→G→H→M的顺序排列,即:生物→法语→地理→人类学或历史→数学。

你已经发现,人类学和历史的第一个字母相同,都是H,所以要再看第二个字母,因为i排在u的前面,所以,历史这一门就要排在人类学的前面。六门课程这时的排序就确定了,即:生物→法语→地理→历史→人类学→数学。

“门”的前后顺序确定以后,接着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类”和“条”的前后顺序。“号”的排序简单,根据数字大小就可以了。

如果你在分门别类时,使用的是其他编码方法,在排序时,上面所介绍的拼音字母排序的规则仍然适用。

B根据笔画的多少。

笔画数的多少,是针对上面所说的门、类、条的(或者其他方法的编码)名称的字母数。

如下面各门课程(括号后是字母数):

生物(biology)7、法语(french)6、人类学(humaics)6、地理(geography)9、数学(math)4、历史(history)7。

它们的排序为:

数学(math)4、法语(french)6或人类学(humaics)6、生物(biology)7或历史(history)7、地理(geography)9。

可以看出,“法语”和“人类学”的字母数相等,这时可以根据字母的先后顺序来决定排序,依此类推。

3、出处

出处,就是要注明你所做读书卡片内容的来源:作者姓名、文章名或书名、报刊名称及期数、出版社名称及版本、页码等。

如上面样本卡片中的“莫娜·比丝艾,《上帝的选民》,《圣经智慧》,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43年5月第1版,P32。”

标明卡片笔记内容出处的作用在于,将来方便你把引文与原文核对,或者引导你查阅所引原文的更丰富、更具体的内容。

在明白读书卡片的重要作用后,我们来看看读书卡片的几种形式。

1.资料型卡片

资料型卡片,就是在平常读书时注意搜集你认为有用的资料,把它记录并集中在卡片上。

2.摘录型卡片

摘录型的读书卡片最为常见,也是标准型的读书卡片。

3.摘要型卡片

摘要型卡片就是对某篇文章的内容提要,或者是对整书内容的读书摘要。你可以在这类摘要卡片的下面写上做卡的日期。或许,日后你再重读这本书时的感觉不一样,会有不同的摘要。自己做的卡片,针对同一本书,内容却有了变化,这也是一种提高的途径。

4.专题型卡片

专题,就是针对某个问题做的专门研究。专题卡片,就是你搜集几本书对同一问题的几种看法和意见,然后集中到一张卡片或者多张卡片上,以备日后研究时参考。

上面讲到的做读书卡片的规则,表明你在做读书卡片的时候,是要求分门别类的,其目的是使每张卡片的形式规范化。

卡片内容的好坏是做读书卡片的关键,但管理不善,也会使你读书卡片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读书卡片做好了,并没有万事大吉,你还必须管理好你所有的读书卡片。否则,胡乱地把一大堆卡片放进抽屉,将来想用哪一张时寻找起来就很费时间。

卡片要管理有方,主要的任务就是摆放要有规则。

1、归类

上面有关卡片的规则中已经讲过门、类、条、号以及编码。现在,就是请把你做的所有卡片做这样的安置:按编码排序。

例如,所有“法语”的放在一起,所有“母语”的放在一起。接下去,“法语”中所有“名句” 的放在一起,所有“春夏秋冬”的放在一起……而根据字母顺序,“春夏秋冬”(SSAW)类的又要排放在“名句”(FW)类的后面。其他内容依此类推。

2、目录和索引

像把笔记本上的内容做目录和索引一样,读书卡片仍然有必要做目录和索引,它们的方法基本一样。这样,你可以随时清点自己到底拥有一些什么读书卡片,数量有多少。

当然了,在你的读书卡片不很多的时候,目录和索引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你读书卡片门类的不断分细、条目的不断增加,你的卡片成千上万张,这时你再想查阅特定的某一张,如果没有目录和索引,就要费很多精力。那么,也学着开始做目录和索引吧,像你旅游时带上地图、或者请一个导游那样。

3、随用随整

在你用完某张读书卡片后,一定要记住放回原位。千万不可随手乱放,以至丢失,再做就麻烦了。也不要马马虎虎放错了位置,以后再查找起来就会费事得多。

你在对某张读书卡片进行修改、增补、删除时,也要一丝不苟,不能糊涂乱抹,以至于字迹看不清,日后用起来就是问题了。如果一张卡片经过数次修改后已经很乱,就要重新誊抄一遍,并及时放回原位。

你在做读书卡片的调整时,也要一气呵成,不要干一半就搁下不管了。一盒排列顺序混乱的读书卡片,就像一个无组织纪律性的班集体,一盘散沙,怎么发挥作用呢?

6R笔记法

无论是听课或是课下阅读,记笔记在学习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有许多学生却没有深刻地意识到。有的人在课堂上甚至成为“不动金刚”;有的人有一笔没一笔随意记录;有的人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是否好,就难说了。

要知道,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要想记好笔记,就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记。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教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下面我们介绍一种世界上目前十分流行的笔记法:6R笔记法。

6R笔记法实际上就是6R学习法,它可以用在所有的教学与学习中。它是在笔记本的每一页中按照1:3的比例,把一页纸分成不对称的两部分,中间用一条垂直线,从上到下,左边做为回忆栏,右边作为记录栏。

记录的时候,把重要的内容记在记录栏中,它是笔记的主要部分。课后,把对听课内容的关键词,写在左边的回忆栏中。两栏相互映衬,相辅相承。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学习和记笔记的方法。它也可以用在平时的自学中。

为什么叫6R笔记法呢?

6R是指6个英文单词Recollect、Record、Reduce、Recite、Reflect、Review首个字母的组合,这6个部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回想(Recollect)。即在上课之前,用数分钟时间用来浏览上一次所记笔记的内容,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某些内容,它可以让以前学的知识同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而且使自己能够清楚所学内容的进展情况,前后构筑知识网络体系,不是孤立地看待问题,而是把一个一个单独的知识点联接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链。这样完整地把握知识,比单个地把握知识完整得多,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记录(Record)。即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尽可能多地记下教师讲的重点、要点、难点以及概念和一些重要的论据等。这些内容是听课也是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的对象。把它们记在笔记上,可以及时、反复地复习,进一步牢固地掌握它们。

第三,简化(Reduce)。即在上课之后,尽量早些把记录栏记录的内容进行精简,由繁化简,也可以理解为对记录内容的摘要,写在记录栏相关内容的左侧回忆栏里面,以便于进一步复习、思考、或者背诵等。简化概括的过程,就是澄清与把握内容同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理解、记忆与印象。

第四,背诵(Recite)。即遮盖住记录栏中的内容,把回忆栏中的摘要部分作为线索,回述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即教师课堂中所讲的概念与论据等内容。接着打开记录栏的内容,对比检查自己复述的有关内容。在复述与对比检查的过程中,有效地让知识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第五,反射(Reflect)。即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笔记进行理解、消化,得出的想法、意见、经验、体会、心得等,单独记在笔记本的某个地方,或者是记在卡片上,将它们编上标题,加上索引,列成提纲,可以把它们随时分类归档。尤其是把主要的概念编成类和目,易于复习。不过,应该把自己思考所得的心得同所记的笔记分开来写,以免混淆,因为时间一长,容易把自己的意见当成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