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7S倍速考试法
3546900000010

第10章 S倍速阅读法(3)

快速阅读中,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应展开快速思考,从而理解阅读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和重点。如果阅读神速,但不知所云,那么这种阅读是无效的,是无用功。所以快速阅读必须与敏锐思考结合在一起。

学习的过程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获取最丰富、最多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最有效的筛选,取得最佳效果,产生最好效应,已经不只是一种愿望,而且成为了一种可能,成为了一种现实。

(第3节)阅读的方略

笔记式读书法

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读书时极为重视作笔记。他在大学读书期间给父亲的一封信中曾说:“我不仅习惯于从所有我读过的书籍中作出摘要,例如对莱辛的《拉奥孔》、李尔格的《伊尔文》、温克尔的《艺术史》和鲁登的《法国史》等书,都是这样做的,并且还附上自己的意见。”

马克思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在他的写字台上,不仅堆着高高一摞书籍,还摆着厚厚一叠笔记本。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马克思的不少笔记本是自己制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折为二,然后在中间缝上一道线。在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间或有用铅笔、钢笔做的粗细实线、虚线、“×”、“+”等各种记号。有的地方还重重地画上三道粗线。

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时就能抽出来。同时,马克思还在书本上直接作笔记,如画线作记号、写眉批等等。正因为作笔记有许多好处,马克思十分重视作读书笔记,把它视为读书学习不可缺少的步骤。

古人有一条著名的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手到就是作笔记。善读书者,总是书不离笔。

列宁在研究帝国主义时,曾用了23年时间阅读大量资料,先后从148本书和49种期刊的232篇文章中作了摘录、札记、提纲、图表、评论等,共达60多万字。法国杰出的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一生作笔记2.5万多本。他们之所以这样重视笔记,是因为笔记是读书的重要过程,是治学的得力工具。

怎样作读书笔记呢?没有什么奥妙,按照读书的步骤,可选作以下几种:

一是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即是在书中重要句段下面,标上圆点、直线、曲线、双线、加框等记号;或者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种笔记,简单方便,边看边写。下一次读书,眉批又能起引导作用,指明书的要点,告诉你上次阅读时有哪些体会。

二是摘录笔记。发现书中好的观点和内容,在笔记本里记下来,主要用于积累资料。方法有二:一是摘录原文,通常适用于以后要研究或引用的名言警句、资料、典故、数据;二是作内容摘要,将原文用自己的话缩记下来,适用于较长的段落和不需要直接引用的资料。这两种笔记,都要在结尾注上书名、版本和页码。

三是提纲笔记。适用于较为艰深的书或文章,将其内容要点用观点排列的形式记下来,便于掌握全书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其效果比重读一遍还要好。写完后要与原书查对一下,看有无片面或遗漏之处。

四是心得笔记。也就是读后感,是一种比较正规的笔记形式,把读书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的文章、札记、随笔,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保存起来。

卡片,是笔记的另一种独特形式。它与笔记的不同点,是采取单页形式,每页记一个问题,可以分门别类地把几十种、几百种书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放在一起,便于我们进行比较和研究。卡片记的资料,查阅起来最方便,所以,许多爱读书的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卡片。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就说过:“不要以为历史学家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或者特殊的记忆力,学历史跟学其他的知识一样,也是靠‘业精于勤’,偷懒是不行的。勤,除了多看,还要多抄,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抄下来,或做成卡片,这样就能巩固记忆。通过勤抄,把很多的史料,不同的记载,提纲挈领地串起来,就可以发现问题,经过认真研究,解决一些问题。

这样就能够把你原来认为难学的史书牢靠地掌握住,不会望史兴叹了。”

一般说来,抄写的卡片分三种:一是内容摘要卡,抄录书本原文和文章的内容;二是书名或论文索引卡,不摘内容,只记题目名称,提示在哪里可查到原文。这两种卡片均须注明:

1.书名或论文名;2.作者;3.页码;4.出版社名称;5.出版或发行年月。三是随感卡,将自己在读书和工作中随时想到的体会、问题抄在卡片上,分类存放,便于以后整理研究。

笔记是思考的激发器。人们读书容易性急,笔记能迫使你静下心来,读精一些;读书时思想闪出火花,笔记能及时收集起来;读书后大脑一时理不出头绪,笔记能帮你清理出要点和线索。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笔记是资料的好仓库。把笔记和卡片分门别类,组成系统,使用时十分方便,一查就可以找到,比到书架上“大海捞针”省时省力。笔记是创造的发源地。笔记不仅帮助你提高写作水平,培养概括和叙述原文精神的能力,而且,把随时产生的创造性思想在笔记本里写成短文,经过加工整理就可以成为论文或着作。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时,写下了十篇初步完成的论文,以及170多篇札记和片断。恩格斯逝世后,这些笔记被发表,成为自然辩证法的奠基性经典着作。

重视原着式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着,一般不轻易地引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亨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道进哪一所高等院校才好。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着作,以及马克思的着作,同时要不断地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着,因为“研究原着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工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着,他认为,系统读原着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